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成年监护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成年监护法律制度,但服务体系建设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监护挑战,2000年开始实行成年监护制度,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成年监护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日本最高法院统计数据及访谈案例的综合分析,总结了日本成年监护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日本实践经验对中国成年监护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1)重视社会化监护需求,建立社会监护服务体系;(2)制定职业认定标准,培养专业监护人才队伍;(3)培养市民监护人队伍,激活非正式支援网络.
其他文献
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其时典籍所记黄帝言行多为假托.司马迁经考证后,选择《五帝德》《帝系姓》作为为黄帝立传的基本依据.《五帝本纪》所载黄帝事迹,虽主要取自《五帝德》,但司马迁对《五帝德》并不盲从,在删除其"不雅驯"内容的同时,又利用"百家言"补充了不少新史料.这样一来,与《五帝德》相比,《五帝本纪》的黄帝形象就变得更可信也更丰满.《五帝本纪》对黄帝事迹的记载,今天看来依然存在"不雅驯"的缺憾,原因则在于司马迁的思想意识还有其时代局限性.
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理论的优先性与先导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世界的方式更加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散见的与思维形式相关的论述,对于探索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阐释学是研究与揭示思想或思维形式的学问.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史与人类史相互融通的视角阐释人类史.阐释学的核心概念是阐释、诠释、解释、说明.阐释在于呈现开放状态,诠释在于确定认识对象,解释在于分析对象,说明在于揭示功能与要素.四个概念依次递进,其间蕴含着非标准逻辑与标准逻辑的区隔及关系.
工匠精神既是劳动者的一种精神气质,更是一种劳动行为习惯的体现.它凝聚在每一个劳动者身上,渗透在劳动者作业行为中且通过其行动细节得到呈现.劳动者的技能形成是工匠精神养成的逻辑基础和现实起点.工匠精神具有实践性和时间性,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需要经过一线生产实践的实训和经历一定时间积累才能逐步养成.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国家力量的干预和介入.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都是普通产业工人在普通岗位上经过学习和长期的劳动实践历练养成的.这是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养成的基本规律,也是国家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需要尊重和重视的客观事实.
任何理想社会的构建都围绕着三个基本元素:个人、国家、社会.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是人类社会生活需要面对的一个永恒课题.由此出发来比较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理论主旨,可以发现它们是两个相向而行的理论架构:共产主义的核心是人,理想国的核心是国家;共产主义所依托的是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理想国所依托的是具有片面性的城邦公民;马克思主张国家消亡,而理想国则要建立正义的国家.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理想国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架构,均以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认知为基础,因此都涉及人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