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里的“孩子王”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o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人国》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电影,摄制组从2006~2008年跟踪拍摄了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记录了一群2~6岁孩子3年来真实的生活。其中,5岁半男孩池亦洋因为暴力和自我,成为影片中最受争议的人物。
  
  “孩子王”出场
  
  镜头1
  池亦洋身材高大,强健有力,连续抢了栋栋的棍子,打哭佳佳,惹起公愤。大家集体要求大李老师开除池亦洋。
  
  镜头2
  秋季足球赛鸣哨开战,守门员池亦洋连续丢了3个球,急得用手拦球,大李老师判他犯规。池亦洋不服裁判,与大李老师发生冲突,还破口骂人,被请到反思角。不久,因为他扬言要掐死佳佳,再一次进入反思角。这一天,他连续犯错,前后15次被请进反思角,可他并不是在认真“反思”,而是斜靠在椅子上跟摄影师调侃。
  
  镜头3
  大李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快被池亦洋学会,在小朋友之间爆发的战争中,他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摆平了矛盾。再后来,池亦洋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带领众多小朋友玩游戏,组织小朋友们升国旗……池亦洋依然嚣张霸气不服管,但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听从他的指挥……(注:片中大李老师名叫李跃儿,是池亦洋的幼儿园园长。他创办了“李跃儿巴学园”,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
  
  如何对待“孩子王”
  
  “孩子王”为团队提供了一个男孩榜样
  只要是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群体里,一定会有一个具有领袖才能的“孩子王”,带领着其他孩子一起玩。池亦洋就是这样的孩子。这样一个孩子的存在,对团队里其他孩子是有好处的。
  第一,池亦洋具有天赋的领袖气质,优秀的组织能力,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强硬勇敢的雄性特质,为这个团队提供了一个男孩的榜样。
  第二,他为其他孩子提供了与权威沟通、保护自己利益的契机。在幼儿园里,老师会保证大家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让孩子去经历一些风雨和冲突,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要辨别孩子间真正的欺负行为
  对于孩子之间的打闹,老师需要观察孩子是不是真的有暴力问题,像池亦洋那样属于正常交往中的正常冲突,大人一般不需介入;但是,如果出现有的孩子长期攻击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小群体为了体验群体感而欺负一个孩子的情况,老师还是要去干预的。
  
  管教“孩子王”需成为领袖的领袖
  既然是孩子王,他用于发展的力量很强大,用于反抗的力量自然也很强大。当然我们也要给“孩子王”立规矩,只是建构规矩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你的精神力量和内涵要让孩子佩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权威的,权威是孩子认可、佩服的人,他愿意接受权威的指导。
  片中的大李老师说,池亦洋快6岁了,已经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如果这时候你显得软弱无力,他就会不断挑战你。平常在一起的时候,拴绳子、搭帐篷、刷墙……我都和他一起做,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佩服我,我成了他的领袖。
  大李老师前后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给池亦洋建立规则。后来,大李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快被池亦洋学会,在另外两个小朋友之间爆发的战争中,他已经能够模仿大李老师的态度帮他们摆平矛盾了。
  
  背后的思考
  
  池亦洋妈妈:在妈妈身边,他永远是个好孩子
  家里有一个像池亦洋这样的孩子,我经常需要和别的家长、孩子说对不起。我能体谅他们,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要求对方的。但是对待孩子时,心态一定要平和一些,不能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告诉他,你爱他,但是如果做了错事,他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你的理解和接纳,对他树立信心很重要。随着他的慢慢长大,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现在的池亦洋已经是小学生了。和影片中幼儿园时代的他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和同学相处得不错,情绪的控制也比以前好多了。他现在的班主任尹肖丰老师一直在帮助他认识领导的真正含义:领导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于领导含义的理解,池亦洋正处在一个转化的阶段。
  
  张同道:美好童年的意义
  在这漫长的3年中,我们拍到了一系列发生在池亦洋与小朋友之间的,池亦洋与老师之间的,让家长们很不愉悦的举动。我们目睹了他从大家难以忍受的“暴君”,转变到被大家接纳的人。在足够自由的前提下,完全是他自己认识到要为这个团体多做事,要帮助大家,而不是欺负别人。电影里有一段画面,他一个人在那里躺着,这是他最孤独的时候。但是,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和风中,尤其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怎能不经历风雨?(注:张同道,《小人国》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部主任。)
  皮皮妈妈:我的孩子也在上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在园里度过。看了影片我突然觉悟,原来幼儿园就是孩子的小社会,孩子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在集体中,也会自然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孩子每天在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的交往中锻炼着。
  腾腾妈妈:看到影片里的池亦洋时,我也在思考,如果腾腾在池亦洋存在的环境下,会怎样成长?腾腾总体是个温和的孩子,这种个性怎样面对大孩子的权威和武力?我相信,虽然有成长的烦恼,但腾腾还是会很快乐,他会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我也会学着大李老师的样子帮助腾腾。
其他文献
误区1 别人补啥我补啥    有调查显示,92%的父母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或多种维生素,80%的父母给孩子补充钙剂。对“婴幼儿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什么”和“什么食物含铁最丰富”两个问题,7成左右父母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调查发现,父母在微量元素的补充依据方面则显得缺乏理性,超过30%的父母凭自己的判断或者看别的孩子补,就自己决定给孩子补。    误区2 孩子厌食是因为缺少微量元素    从“孩子厌食
期刊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让父母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会导致交流无法进行,施教无法展开。带过孩子的妈妈一般都知道,孩子从一岁多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有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行为无处不在,最普遍的比如说喂饭,你越着急哄他吃,他偏不吃,甚至你知道其实这时候该是他吃饭的时间了,他的肚子也该饿了。还有时候你喂他吃,他不吃,偏要自己拿勺子吃。再比如说你带他出门时,顺手关上门,他不满意,非要把门打开,他自己再关一遍。或者你打
期刊
要让自己的孩子做个“小绅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教孩子说话使用礼貌用语以外,生活中的行为礼节也是要不断培养的哦!    日常敲门的礼节    当当到伯父家过周末,一天下来和堂哥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上,当当忽然想让伯父带他和堂哥去图书市场逛逛,赶紧来到伯父的卧室推门就进。正在电脑前工作的伯父吃了一惊,皱了皱眉头告诉当当明天再说。当当有些不高兴,正准备转身出去,突然听到敲门声,原来堂哥在外面。当当奇
期刊
公元1528年11月12日,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出生在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景通的家里。  戚继光出身将门,曾祖父戚圭早在1433年,就曾向中央政府建议加强海防来对付倭寇。父亲戚景通,是一位武艺精熟、治军严明的将领,56岁才得子戚继光。  一般来说,晚年得子加之将门子弟,父亲应倍加疼爱。可是,戚景通平时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亲自教戚继光读书、写字、练武,还反复地给他讲述保国安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他认
期刊
我不跟你玩    前几天带儿子到楼下玩,儿子和两个小伙伴疯累了之后,就坐在我腿上休息。他屁股还没坐热,一位叔叔就笑嘻嘻地过来套近乎。还没等叔叔到跟前呢,儿子就大喝一声:“我不跟你玩!”  这位叔叔也很幽默,一下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我给你钱,你跟我玩行不?”儿子一听也不累了,上来就接过钞票,脸上立刻转阴为晴。    买“钱”    记得有一次带他去公园,儿子非要让我给他买冰淇淋,因为之前已经
期刊
曾经感叹过,自己的孕期是苦味的。但随着岁月流转,女儿渐渐长大了,也越来越懂得我的心了,那个任性倔强的淘气包居然也会体贴人了。再回头看看从前受过的那些苦,又算什么呢?    爸爸别着凉了    一天傍晚,我在客厅用电脑,萌萌和爸爸在另一间屋子里做手工。一开始,父女俩还有说有笑,后来渐渐没了动静。我进屋一看,原来她爸爸躺在床上睡着了,身上还盖着像山一样的大被子。一问,原来是萌萌给盖上去的。因为她人小,
期刊
家庭是培育孩子爱心的重要场所,当大人在孩子身上得到爱的回报时,哪怕是多么细微的举动,都能感到浓浓的暖意。在春节期间,家长不仅要给孩子补营养,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孩子“补”爱心,这可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一家人相亲相爱,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爱心,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做起,言传身教。  春节来了,家长可以让孩子积极
期刊
晚饭时间到了,瓜瓜一家准备用餐。妈妈正要在瓜瓜旁边坐下时,瓜瓜突然大叫一声:“小心点,不要坐在点点身上。”接着说:“妈妈,让点点和我们一起吃饭好吗?他肚子也饿了。”而妈妈却发现瓜瓜旁边的椅子上什么也没有……  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孩子,大多会假想出一个或者几个小伙伴,就好像这些朋友围绕在他身边,跟他说话,陪他玩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陪伴着他。孩子会以为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假想小伙伴参加各种活动。这个伙伴
期刊
星期六下午,门铃响,我跑去开门,映入眼帘的是同事史蒂文和他儿子布鲁斯有些相似的脸。这是事先约好的,史蒂文特意带布鲁斯来参观我这个中国人的房间。“嗨,布鲁斯你好。”我想和布鲁斯握手,没想到他腼腆地咧嘴笑了笑,就跑进了厨房,从厨房出来才伸出手:“密斯林,对不起,刚才我的手上有泥巴。”  松开手,我对布鲁斯说:“你不是想看看我的房间吗?随便参观吧。”布鲁斯眼睛一亮,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爸爸,我捡到了
期刊
学虹 粗心妈妈+乖儿子    身为上海音乐频道的编导和主持人的学虹,一直很喜欢小孩。她给儿子起了一个小名叫“康康”,在她看来,健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健康,才会有更多快乐。  说起儿子的成长趣事,学虹滔滔不绝。康康很小的时候不爱刷牙,学虹就教他学说“咿”,快刷门牙,再说“啊”,赶紧刷“磨牙”。现在每次刷牙时,学虹就唱一首自己改编的歌给他听。你知道康康听到哪首歌就爱刷牙了呢?“洗刷刷,洗刷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