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4-000-02
摘 要 通过研究练习要求的内容及制定方法,找出现阶段篮球教学中练习要求体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篮球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篮球教学 练习要求
篮球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术,技能,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练习要求则是教师在布置练习内容之前的“必经之路”,它是提高练习效果的重要前提。练习要求决定了练习效果和质量。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练习时拟定的一个标准,它是让学生的练习达到某种程度,使教学有更好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练习要求的内容
(一)练习强度
练习强度是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负荷量。如:在一节篮球课中,教师要求学生用3分钟做俯卧撑100次,这就是练习强度。
(二)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课程中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堂的总时间的比例,成为练习密度。
(三)练习时间
练习时间是指练习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多少。例如,侧滑步练习要求时间为5分钟,那么这5分钟就是练习时间。
(四)练习效果
练习效果是经过练习后所要达到的程度。
二、练习要求实施过程
(一)让学生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明确的练习动机
练习动机是直接推动练习活动的动力,练习目的是学生在课堂练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在中学的篮球课教学中,学生有了动力,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会很容易达到教师在篮球教学中提出的练习要求。
(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这一程序是保证学生在练习时有一定的思维基础,通过教师讲解要领,动作示范或口头说明轻松的掌握练习要求的中心思想,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设置的练习时间要遵循学生知识发展规律
这个过程是由未知到已知,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到远,由浅到深。那种舍近求远,急于求成的练习要求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设置练习要求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承受能力,使练习要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遵循记忆规律
要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适时调节练习速度。在传授知识的初级阶段,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将练习时间缩短,练习间隔缩短,联系次数可增多。当学生对传授的动作技巧有所掌握时,可使练习时间增长,速度也可适当的加快,练习间隔增长。
(五)方式多样化
篮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练习的方式多样化,以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重复练习某一动作,难免会使学生乏味,那么,设置练习要求时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缺点对练习要求进行改进。使练习要求多样化,练习方式多元化,练习内容多层化就是教师的必备之课了。
(六)及时反馈,正确运用强化手段
在练习结束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传授动作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情况提出各自存在的不足,也可根据需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建立榜样,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练习愿望,进而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
三、练习要求的制定
(一)篮球教学在制定练习要求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练习的要求达不到,练习的效果上不来
教师应该适当提高练习的要求,增强练习效果。教师在对待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时,应根据学生的素质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例如:男生和女生在运球上篮这个练习中,男生的练习要求应该多于女生,不同身体素质的个体练习要求也应该不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应该比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练习的要求要高,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2.练习要求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到学生
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产生心理障碍,害怕达不到练习要求被老师惩罚。老师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进取的精神,敢于面对,勇敢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老师在练习中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超额完成练习要求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生跑篮计时的练习中,老师要不断的报时,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完成,奖励跑篮好的学生。
3. 练习的要求设置不合理
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不合理,惯于一种或单一的练习手段,不能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没有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不能让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很自然地融入到新的练习内容中,达不到练习要求的效果。例如:篮球的战术配合,教师应从简短的二过一配合上升到三打二配合,或更高的战术配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避免学生失去兴趣。
4.教师技术水平没有及时革新
教师的技术没有革新,传授的技术动作有误,学生不能到达练习的要求,练习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例如:篮球的肩上投篮练习,教师马虎的拿个球投向篮筐,简短的介绍一下技术动作,然后让学生练习,学生也像老师那样很随意的将球抛向篮筐,根本没按技术动作要求练习,这样的练习明显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教师如何制定练习要求
在篮球教学中,每个动作都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师要根据动作的标准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制定不同的练习要求。
1.教师在表述练习要求的时候要目标明确
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会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练习要求,有时还要进行活动示范。那么,这个“要求”或“动作”就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要非常的明确,如果有含糊,就会使学生的练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南辕北辙。比如:在中学篮球教学中,对某一技术动作的要求为“横向移动”,那么,这个表述就不是很明确,没有说明横向移动的方式是双脚平行移动还是交叉移动。如果要求改为“双脚平行横向移动”,就会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非常明确了。 2.教师在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要重点突出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会有重点,那么教师在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就要强调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完成本节课之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3.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合理恰当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练习要求,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要求的合理性。
4.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循序渐进
要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教师在本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未知到已知。
5.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具备因材施教的特点
教师在制订练习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可承受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练习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分组进行。
6.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考虑客观因素的多变性
教师在布置练习内容和制定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和场地的不同,就会使学生的练习效果有所不同。
四、结论
(一)要求就是标准,是拟定的所要求达到的程度。练习要求包括:练习强度,练习密度,练习时间,练习效果。理论是宏观指导,运动练习是学生探索,掌握技术的途径,练习要求决定了练习效果和质量。
(二)教师制定练习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明确的练习动机;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设置的练习时间要遵循学生知识发展规律;要遵循记忆规律;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正确运用强化手段。
(三)教师在表述练习要求的时候要明确目标;教师在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要突出重点;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合理恰当;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循序渐进;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具备因材施教的特点;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考虑客观因素的多变性。
五、建议
(一)明确练习要求的目的,加强学生对练习要求的理解,像篮球教学中的滑步,要求重心低,脚是侧步滑等,学生就要弄明白为什么要重心低,高重心的移动不是更快,为什么脚要侧步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扫除障碍。老师应该在篮球教学时通过改变练习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扫除心理障碍。设置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的练习要求,即使有个别或少数的学生不能达到篮球练习要求,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个别应该个别对待,降低一些练习要求,使特殊学生找回自信心,勇敢的完成高标准的练习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健生.适当提高要求,增强练习效果[J].安徽芜湖二十九中.
[2] 刁玲敏,刘爱军.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练习效果[J].体育教学.
[3] 白源源.投篮技术教学的原则与练习内容的要求[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07(第20卷第1期).
[4] 邓平.在学生练习时如何提高要求[J].广州颞庆师专.
摘 要 通过研究练习要求的内容及制定方法,找出现阶段篮球教学中练习要求体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篮球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篮球教学 练习要求
篮球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术,技能,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练习要求则是教师在布置练习内容之前的“必经之路”,它是提高练习效果的重要前提。练习要求决定了练习效果和质量。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练习时拟定的一个标准,它是让学生的练习达到某种程度,使教学有更好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练习要求的内容
(一)练习强度
练习强度是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负荷量。如:在一节篮球课中,教师要求学生用3分钟做俯卧撑100次,这就是练习强度。
(二)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课程中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堂的总时间的比例,成为练习密度。
(三)练习时间
练习时间是指练习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多少。例如,侧滑步练习要求时间为5分钟,那么这5分钟就是练习时间。
(四)练习效果
练习效果是经过练习后所要达到的程度。
二、练习要求实施过程
(一)让学生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明确的练习动机
练习动机是直接推动练习活动的动力,练习目的是学生在课堂练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在中学的篮球课教学中,学生有了动力,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会很容易达到教师在篮球教学中提出的练习要求。
(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这一程序是保证学生在练习时有一定的思维基础,通过教师讲解要领,动作示范或口头说明轻松的掌握练习要求的中心思想,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设置的练习时间要遵循学生知识发展规律
这个过程是由未知到已知,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到远,由浅到深。那种舍近求远,急于求成的练习要求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设置练习要求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承受能力,使练习要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遵循记忆规律
要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适时调节练习速度。在传授知识的初级阶段,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将练习时间缩短,练习间隔缩短,联系次数可增多。当学生对传授的动作技巧有所掌握时,可使练习时间增长,速度也可适当的加快,练习间隔增长。
(五)方式多样化
篮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练习的方式多样化,以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重复练习某一动作,难免会使学生乏味,那么,设置练习要求时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缺点对练习要求进行改进。使练习要求多样化,练习方式多元化,练习内容多层化就是教师的必备之课了。
(六)及时反馈,正确运用强化手段
在练习结束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传授动作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情况提出各自存在的不足,也可根据需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建立榜样,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练习愿望,进而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
三、练习要求的制定
(一)篮球教学在制定练习要求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练习的要求达不到,练习的效果上不来
教师应该适当提高练习的要求,增强练习效果。教师在对待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时,应根据学生的素质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例如:男生和女生在运球上篮这个练习中,男生的练习要求应该多于女生,不同身体素质的个体练习要求也应该不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应该比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练习的要求要高,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2.练习要求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到学生
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产生心理障碍,害怕达不到练习要求被老师惩罚。老师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进取的精神,敢于面对,勇敢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老师在练习中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超额完成练习要求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生跑篮计时的练习中,老师要不断的报时,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完成,奖励跑篮好的学生。
3. 练习的要求设置不合理
老师布置的练习要求不合理,惯于一种或单一的练习手段,不能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没有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不能让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很自然地融入到新的练习内容中,达不到练习要求的效果。例如:篮球的战术配合,教师应从简短的二过一配合上升到三打二配合,或更高的战术配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避免学生失去兴趣。
4.教师技术水平没有及时革新
教师的技术没有革新,传授的技术动作有误,学生不能到达练习的要求,练习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例如:篮球的肩上投篮练习,教师马虎的拿个球投向篮筐,简短的介绍一下技术动作,然后让学生练习,学生也像老师那样很随意的将球抛向篮筐,根本没按技术动作要求练习,这样的练习明显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教师如何制定练习要求
在篮球教学中,每个动作都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师要根据动作的标准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制定不同的练习要求。
1.教师在表述练习要求的时候要目标明确
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会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练习要求,有时还要进行活动示范。那么,这个“要求”或“动作”就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要非常的明确,如果有含糊,就会使学生的练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南辕北辙。比如:在中学篮球教学中,对某一技术动作的要求为“横向移动”,那么,这个表述就不是很明确,没有说明横向移动的方式是双脚平行移动还是交叉移动。如果要求改为“双脚平行横向移动”,就会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非常明确了。 2.教师在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要重点突出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会有重点,那么教师在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就要强调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完成本节课之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3.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合理恰当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练习要求,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要求的合理性。
4.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循序渐进
要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教师在本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未知到已知。
5.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具备因材施教的特点
教师在制订练习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可承受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练习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分组进行。
6.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考虑客观因素的多变性
教师在布置练习内容和制定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和场地的不同,就会使学生的练习效果有所不同。
四、结论
(一)要求就是标准,是拟定的所要求达到的程度。练习要求包括:练习强度,练习密度,练习时间,练习效果。理论是宏观指导,运动练习是学生探索,掌握技术的途径,练习要求决定了练习效果和质量。
(二)教师制定练习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明确的练习动机;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设置的练习时间要遵循学生知识发展规律;要遵循记忆规律;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正确运用强化手段。
(三)教师在表述练习要求的时候要明确目标;教师在提出练习要求的时候要突出重点;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合理恰当;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循序渐进;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具备因材施教的特点;教师制定的练习要求要考虑客观因素的多变性。
五、建议
(一)明确练习要求的目的,加强学生对练习要求的理解,像篮球教学中的滑步,要求重心低,脚是侧步滑等,学生就要弄明白为什么要重心低,高重心的移动不是更快,为什么脚要侧步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扫除障碍。老师应该在篮球教学时通过改变练习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扫除心理障碍。设置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的练习要求,即使有个别或少数的学生不能达到篮球练习要求,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个别应该个别对待,降低一些练习要求,使特殊学生找回自信心,勇敢的完成高标准的练习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健生.适当提高要求,增强练习效果[J].安徽芜湖二十九中.
[2] 刁玲敏,刘爱军.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练习效果[J].体育教学.
[3] 白源源.投篮技术教学的原则与练习内容的要求[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07(第20卷第1期).
[4] 邓平.在学生练习时如何提高要求[J].广州颞庆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