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让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就应自觉承担起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语文教师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是一项相辅相成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交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的活跃氛围中,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
  一、重视教师素质,提高语言魅力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还要有用责任和爱心构筑起来的良好师德作保障。尤其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能说会道、语言幽默、生动有魅力,会“煽情”,会创设教学情境。宽容和爱心是教育的基础,教师诚挚的爱,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教师要多发现、多赏识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提醒学生,关怀学生,激励学生,因为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教师要学会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力。以渊博的知识,儒雅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宽广的爱心,高尚的人格博得学生的青睐甚至崇拜,从而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的支配者。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体现出来的。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写读书笔记,要让学生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前,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既要设计教案,更要设计学案。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按照教材的逻辑程序,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地分析,理解教材,并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学习目标层次(认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作出具体的反应,并提出疑难,这是学生自觉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也是培养学习兴趣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关键因素。让全体参与,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尝到参与的兴趣,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三、积极运用激趣法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所谓“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艺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激趣法,如导人激趣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或合理运用多媒体等音像教学手段,展示声情并茂的教学背景,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活动激趣法,即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绘画、实验、辩论、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做调查报告等形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竞争激趣法,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朗读、背诵、竞猜等用竞赛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问用激趣法,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新颖蕴藉的有效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语言要亲切热情,词语意切,生动有趣。提问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数量适中,循序渐进,紧随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而进行。提问方式要面向全体,讲究技巧,灵活多变,注意层次,具有吸引力。
  四、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让“讲读课”成为精讲课,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做到读写结合,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不一定讲得多就是讲得好,要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自然会学得活泼,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对于“自读课文”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而要结合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相互提问,大家探讨。这种做法,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完成作业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了牢固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处理作业时要做到“少”、“精”、“活”,不搞“题海战”。教师要精心挑选,优化编排,明确每道题的训练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不同难度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夙.教育改革的灵魂——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2005,(11).
其他文献
在教育部正式公布的201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名单里,赫然可见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叶国辉教授的大名,他也是长江学者设立以来,音乐领域享此殊荣的第一人。能评上长江学者,叶国辉非常感谢上音这个平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不断涌现新作品,是上音老前辈们给予的启示。”  酒过三巡,我遥遥踏歌而来;  指尖轻点,挽住古老的乐符;  我打开时间与空间的留声机,且听风吟,然后终于确定,从千年前到千年后,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