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级RTD高精度校准的方法研究

来源 :仪器仪表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却剂温度用安全级RTD来测量,定期对安全级RTD进行精度校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安全级RTD常规校准方法的局限性,创新性地提出了应用ICMP技术实现高精度校准的方法.
其他文献
针对核电站安全DCS控制系统逻辑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软件逻辑测试方法,得到当前测试方法仅支持单站测试且使用仿真模拟环境,无法提供控制站集成后的真实运行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核电站安全级DCS控制系统逻辑自动测试方法,通过搭建多控制站应用软件逻辑测试真实环境,实现多站逻辑同时测试,并优化测试用例设计,实现核电站安全级DCS控制系统逻辑测试.该方法目前已经在防城港3号机组安全级DCS项目使用,通过使用结果来看,此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人为失误率,并且能够提高测试精度,为
根据定位器冗余配置这个思路,以西门子单作用定位器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反复在实训基地测试研究,最终实践出4种创新型应用:①在线更换定位器;②定位器与两位三通电磁阀配合使用;③定位器与手动阀门配合使用;④定位器与止回阀配合使用,其中定位器与两位三通电磁阀配合使用,具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石油化工诸多生产装置中,各类设备会存在多种介质混存,分层的现象.出于工艺生产的需求,常常需要检测不同介质的分层面俗称界面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工况不同,用于界面测量的方案比较主流的分为两大类,根据密度差异或者根据介电常数差异来检测.列举了两类测量方案中几种常用仪表,包括差压液位计、浮筒液位计、伺服液位计、磁致伸缩液位计,以及导播雷达液位计.在实际生产中,设计人员或工厂技术人员需从仪表的工作原理,被测介质的特性和不同测量方式的优势、劣势,设备的开孔位置及尺寸等方面做出分析、比较,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的界面测量
主要探究在RS和CS试验条件下,从工程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及PCB设计3个方面,通过控制变量法,基于单一因素比对鉴定试验,分析总结出电磁干扰对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及改善方法.提出了一种EMC问题的解决思路——将系统性的EMC问题,分解到具体的因素上,进行定位、分析、整改,由此提高了EMC问题的定位、解决效率.基于该种思路,已完成大亚湾核电站等多个项目的EMC试验,有效降低了EMC问题的定位难度和时间,提高了解决的效率,为今后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EMC试验的通过及出现问题后的整改提供了一种思
核电厂的安全保护系统、电厂控制系统采用了大量动态补偿环节来处理信号,包括滞后环节、超前滞后环节、速率环节等.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对3种动态补偿环节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计算得出3种补偿环节与时间常数的关系,并通过MATLAB仿真直观地验证和展示了3种补偿环节的响应输出.最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总结了3种动态补偿环节的性质、作用、应用场合,并提出电站后续设计改造中需注意的事项,为华龙后续机组或核电同行开展控制逻辑设计、改造提供了参考.
核电厂工艺流程复杂,为了保证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设备的参数和状态进行精确监控.核电厂设备中有大量的储罐、水池和泵坑等,液位测量是必要的监控手段.液位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对雷达液位计的测量原理、技术特点和安装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同目前核电厂使用的其他种类的液位测量仪表进行分析总结,为核电厂后续液位测量仪表的选型、采购和安装运维标准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针对在核电厂控制室系统环境中操作员存在人为失误的风险,对影响主控制室操作员警觉性的各种因素分析,提出控制室系统环境设计建议,旨在提高操作员警觉性.
主冷却剂泵(以下简称主泵)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有组织泄漏排水与硼冲洗排水的流量是田湾核电站VVER堆型主泵正常运行的重要监测参数之一.针对田湾核电站VVER堆型主泵有组织泄漏及硼冲洗排水的特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流量监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容积式测量原理,创新式引入非能动的虹吸排水方式,在田湾二期工程3、4号机组稳定运行共计3个换料循环,实现了主泵有组织泄漏及硼冲洗排水流量的持续和可靠监测.
为了提高核电站的经济效益和降低维护难度,利用全新SH_N平台技术,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图形化语言及IAPWS-IF97公式优化热平衡算法实现方案.最终工程应用表明,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精度,还可以极大降低维护难度.
建立了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一回路系统的完整动态模型.该动态模型包含反应堆堆芯物理模型、反应堆热工水力模型、腔室换热模型、一回路流量模型,以及各种执行机构与探测器.设计了功率控制回路与反应堆出口冷却剂温度控制回路,将控制回路实施在所建立的动态模型中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模型的稳态与瞬态响应特性都可以很好地符合设计需求.该动态模型为后续先进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