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创新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既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绩中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不错;也不可在困难面前茫然不知所措,被困难所吓倒。那么,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到底怎么样呢?
  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在学科结构上,基础学科教师相对多,英语、艺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师相对短缺。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小学校无配套的英语、音乐等教师,往往是一个教师教两个互不相关的学科。个别学校虽然按规定开设了课程,但教师不能保证按课表上课,课表形同虚设。三是在学历结构上,虽基本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但相当数量是通过函授、自考、自学、进修、学历补偿教育等途径取得的。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部分教师懒于学习,安于现状,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只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二是部分教师对教、心学,对新课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不深入,只是表面的、肤浅地、机械地照搬照套,没有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更别说和自己的教学有机联系。三是个别教师教学上不下功夫研究,教法死板,陈腐,学生学无兴趣,教育学生上,方法单一。四是少数教师对本职工作缺少热情,不能坚守岗位、安心从教,更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存在教育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学术功利化倾向等问题。
  三、教师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一是社会的要求和期望高。二是教改的要求造成教师的压力。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不能令人满意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四是教师尽管很努力,却少有成就感,想更上一层楼,但却总感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这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五是工作缺乏稳定感,大多数教师拖家带口,唯恐学生成绩不好给自己今后的的工作带来麻烦。六是部分家长对教育的不理解,不支持给教师教育学生带来一定困难,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多是校内培训,无比较专业的培训老师,和系统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二是培训人员范围不够广,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培训多,一般教师提高培训少。三是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县内培训多,外出培训少。四是培训经费短缺,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这也影响了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五、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是好猫”。一句话,随大流,这样,尽管自己辛苦点,但总比挨领导批评强。
  六、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造成一些农村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
  整改措施
  一、注重师资力量的合理搭配。
  一是学科结构的合理搭配;二是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三是知识层次的合理搭配;四是城乡师资的合理搭配。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一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加强新课程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规范教师的施教行为。
  三、想方设法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一是加大教育投资,创设教师出外学习培训机会,使教师增长见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改进以成绩论优略的评价方法,对教师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使教师能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三是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教师,了解教育,从而提高认识,加强对教育的支持。
  四、加大教师培训再提高的投资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教师的培训提高提供经济保障;二是扩大培训范围,使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外出培训的机会;三是注意培訓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五、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受计划生育的影响,生源逐年减少,教师明显富余,于是一此教育行政部门就将教师下岗或支教同教学质量紧密联系起来,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六、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
其他文献
让年幼的孩子一早要爬出暖暖的被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父母要按时上班。那么如何让孩子乖乖起床呢?  人入睡时经过浅睡期才到深睡期,浅睡期孩子会翻身,动动肢体,有时还会哼哼,眼球在快带转动,呼吸深浅不均。  深睡期是大脑完全抑制期,呼吸均匀,眼球不动,身体也不知动,不容易被声音吵醒。早晨觉醒时也由深睡期过渡到浅睡期才能完全清醒。如果在孩子深睡期生硬地叫醒起床,孩子就算已经坐起来但大脑仍处于浅睡的状态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管理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建筑企业如何面临市场,在市场中利于不败之地,在企业做大的同时,怎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利润是值得我们深层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成本管理 降本效益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仅仅注重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成本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关键进行了分析,以及对班级管理中确保创新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重点论述,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创新;教育;思维;培养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教育,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