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肠痹理论论治现代炎性肠病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FIF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痹是中医"六腑痹"之一,是现代医家遗忘的古病名。通过对《黄帝内经》等文献的研究可发现,肠痹是由饮食起居内伤,风、寒、湿邪外感,内外合邪所致,症状为腹泻、腹胀痛、气喘、关节疼痛等,其症状、机理与现代炎性肠病有相通之处,关节痹痛更是炎性肠病常见的并发症。肠痹的治疗大法为补气、祛风、散寒、除湿,方药以风药为主,将其运用于现代炎性肠病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糖代谢异常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大小及回声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糖代谢正常、糖调节受损、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用直方图方法定量测量肝、肾、胰腺感兴趣区平均灰阶强度,并计算肝肾回声比值、肝脏衰减系数,根据公式推算肝脏脂肪含量.超声测量胰腺头、体、尾部大小,三者相加作为胰腺大小指标.将胰腺大小、回声强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胰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板栗刺损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板栗刺损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83例(83眼)随机分为3组。所有病例通过真菌培养获取病原学结果,并在角膜清创,5%那他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氟康唑(A组),二性霉素B(B组),伏立康唑(C组)行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3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首位致病菌为链格霉菌,29例,占34.9%;其次为镰刀菌,25例,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