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心灵的杂音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院三个月的实习期满后,我们5个实习生得到了科室吴主任的夸奖。他说,我们将要应诊最后一位病人,如果不出现差错,全都可以得到医院的正式聘用。
  那是一位中年人。吴主任说:“这是一位心脏病患者,你们先听听他心脏的声音,用我的听诊器吧。”接过听诊器,我们依次凑近了患者的心脏。“嗯,没错,他的心脏果然有很重的强音!”听过的同学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最后一个听诊的。我仔细地聆听,但没有听到半点儿声音!
  “心跳强音是不是很明显?”吴主任问我。我犹豫了半天,说:“我什么也没听到。”同学们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这时,传来了院长的声音:“王贞虎,你被录用了。”
  我惊诧地转过身,不知何时,院长已站在吴主任的身旁。“为什么?”我讷讷地问。“就为这个。”吴主任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把镊子,竟从听诊器里夹出一团棉球。天啊,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个没用的听诊器!
  院长瞄了一眼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们商量好的一堂特殊的听诊课,目的是想听听来自你们内心深處的杂音。”
  在以后的人生履历表上,我写下一条座右铭:“做一名心无杂音的人,去听诊每一个生命!”
  
  (《女子文摘》2006年第06期)
其他文献
因为年轻,我希望故事有悱恻缠绵的结局;因为年轻,我希望生活有丰富多彩的律动;因为年轻,我渴望自由却拒绝飞翔,渴望成长却畏惧烦恼;因为年轻,当我置身于旷野中聆听天籍之音时,分不清是美妙还是孤寂……  偶一日,无情的风卷着片片身不由己的花瓣落进我不谙世事的眼眸,这才发现,绯色的回忆退去激情,开始变得透明,于是,我看见了淡蓝日记本里的故事……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传奇将领朱光,早年参加广州起义,在川陕苏区被张国焘关押,带着镣铐长征到陕北。他,延安时期是毛泽东主席的文友,抗战初期担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解放战争时期是林彪的下属,建国初成为叶剑英主政广东的助手。参加广州起义  朱光,原名朱光琛,出生于1906年11月,广西博白县松旺镇茂山村人,朱熹后裔。从小师从于语言学家王力,白幼聪颖好学,喜爱书画,技艺日臻成熟,他的书法作品常被学校展出。1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何去何从,是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因循守旧,照抄照搬原有的条条框框呢,还是实事求是,研究新问题,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这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理论界自然首当其冲。  1978年,43岁的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经反复思考.毅然提笔撰写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的大讨论,从而为否定“两个凡是
三月,又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山林刚刚抖落冷酷的冰雪,枯黄的田野悄悄泛起了嫩绿,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阳春三月,杜鹃声声,蝶儿双双,春雨潇潇,百花怒放。  和煦的春风中,卸下厚重冬装的人们纷纷拿起锄铲,上山植树造林,绿化自己的家园。在遭遇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锐减、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剧、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枯竭等严重生态问题之后,痛定思痛之后
教室里闹哄哄的,同学们正在为派谁去参加这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而大伤脑筋。
  
1938年10月23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100余人乘“新升隆”号轮船撤往重庆,途中在湖北省嘉鱼县燕子窝(今属洪湖市)江面上遭侵华日机轰炸,25人罹难。  西撤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后向南京发起进攻。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新址正式办公,国民党中央也同时迁往重庆,但此时国民政府所属军事、经济、外交等职能部门均暂时集中于武汉。  中共中央在武
  
开国少将余洪远曾在红四方面军长征中承担着筹粮的重任。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前,他又专门为中央红军筹措粮秣,为远途跋涉的中央红军解决了燃眉之急,得到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同志的赞扬。  翻越巴山找红军  余洪远(1907-1991),陕西省西乡县高川乡人。1932年秋,陕南大旱成灾,颗粒无收,加之官府豪绅的盘剥和巨匪王三春的劫掠,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早年的余洪远思想进步,他听说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是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时期,陪都重庆的《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因此,该报纸的编辑方针必须完全符合蒋介石的意图。抗战期间,曾经先后在重庆《中央日报》当过社长的程沧波、陈博生、陶百川等人,都是因为编发文章时不符合蒋介石的心意,在某些方面触怒蒋介石而被撤职。《中央日报》在组织上直接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领导,但是有关新闻、言论、办报方针,实际上是按蒋介石的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