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激活课堂自然成为了我们着手点。课堂教学是学生实施素质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寻找知识链接,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与生活情境相连,从生活到课堂;与问题相连,从问题到合作;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连,从个体到整体;与实际相连,从书本到应用。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 实际应用 课堂教学
英语单词枯燥,句型复杂而多变,对学生无多大的吸引力;语法知识乏味,阅读文章又长又难,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便成了学习的困难者,从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或者成了被动的学习者。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激活课堂自然成为了我们着手点。课堂教学是学生实施素质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寻找知识链接,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感领域里,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大、更持久。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一、与生活情境相连,从生活到课堂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交际的快乐,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尽量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英语。
二、与问题相连,从问题到合作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充满着模仿、观察、推断等,为探索与活动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分析文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短语的用法,句型的变化及语法特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比教师直接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也体现了新课程关于“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理念。
三、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连,从个体到整体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光要强调个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培养,教师还要正确运用和发挥小组内的集体智慧,利用好小组的力量。
在划分小组时一般按照几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和行为习惯为依据,每个小组6人左右。每个小组设行政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并适当的进行调整和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采取小组内改错互查, 每周进行错题检测,每个组从错题中选题出题。组长抽签做题,做完后由出题小组改卷及评卷。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小组学习可以解决组内同学的困惑,课堂的许多新生问题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分歧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提供平台能让小组进行合作成果的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与实际相连,从书本到应用
教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应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的目标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立足实际,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放眼生活,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取之生活,又用之生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
五、建立评价机制,促使合作成功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和合作小组进行评价。实践证明:通过打分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下面是我的几种做法:1、排名次法。每次考试,全组分数相加,从高到低排名次,并公布前三名小组同学的名字予以表扬。2、奖励法。如果全组成员都达到老师预定的成绩,则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奖励的分数。如全组达到90分以上,奖励10分。达到80分以上,奖励5分。奖励分数加个人分数为每个同学的最后成绩。3、抽查法。随机抽查组里某一成员进行测验或考试,他的分数代表组。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共同积极准备,查缺补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和巩固知识。寻找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 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 实际应用 课堂教学
英语单词枯燥,句型复杂而多变,对学生无多大的吸引力;语法知识乏味,阅读文章又长又难,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便成了学习的困难者,从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或者成了被动的学习者。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激活课堂自然成为了我们着手点。课堂教学是学生实施素质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寻找知识链接,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感领域里,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大、更持久。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一、与生活情境相连,从生活到课堂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交际的快乐,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尽量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英语。
二、与问题相连,从问题到合作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充满着模仿、观察、推断等,为探索与活动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分析文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短语的用法,句型的变化及语法特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比教师直接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也体现了新课程关于“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理念。
三、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连,从个体到整体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光要强调个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培养,教师还要正确运用和发挥小组内的集体智慧,利用好小组的力量。
在划分小组时一般按照几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和行为习惯为依据,每个小组6人左右。每个小组设行政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并适当的进行调整和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采取小组内改错互查, 每周进行错题检测,每个组从错题中选题出题。组长抽签做题,做完后由出题小组改卷及评卷。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小组学习可以解决组内同学的困惑,课堂的许多新生问题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分歧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提供平台能让小组进行合作成果的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与实际相连,从书本到应用
教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应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的目标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立足实际,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放眼生活,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取之生活,又用之生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
五、建立评价机制,促使合作成功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和合作小组进行评价。实践证明:通过打分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下面是我的几种做法:1、排名次法。每次考试,全组分数相加,从高到低排名次,并公布前三名小组同学的名字予以表扬。2、奖励法。如果全组成员都达到老师预定的成绩,则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奖励的分数。如全组达到90分以上,奖励10分。达到80分以上,奖励5分。奖励分数加个人分数为每个同学的最后成绩。3、抽查法。随机抽查组里某一成员进行测验或考试,他的分数代表组。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共同积极准备,查缺补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和巩固知识。寻找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 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结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