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边城记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绿孔雀的故乡,是遍布凤尾竹的土地,是一个美丽富饶、边境风情浓郁、风光旖旎、令人神往的地方。
  这座位于瑞丽江畔,因江得名的城市——瑞丽,被形象地称为镶嵌在中国西南边陲一颗耀眼的“口岸明珠”。
  瑞丽之名含吉祥、美丽之意。这座中缅边城,有着看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神奇。
  共饮一江水的胞波情
  瑞丽以其三面与缅甸接壤的独特区位优势,形成了奇特的边境风情。上百年来,中缅文化在此交流碰撞,书写着一个个中缅友好往来的故事。
  来到瑞丽,感受边境风情可以从“一国两寨”开始。
  中缅瑞丽段的国境线大多是弯弯曲曲、犬牙交错且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一条小沟渠或是一个田埂,就是两国的国界。“一寨两国”景区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 号界碑旁。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
  在“一寨两国”,如果没有中方一侧威严的国门和值勤的边防武警以及对面缅方高挂的国旗和缅方移民局办公房,你可能很难意识到这里是两个国家。出入其间的两国边民就像随处见到的情景一样,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或者手扶拖拉机自由往来。景区内有“一井两国”、“一荡两国”等景点。“一荡两国”秋千坐落于国境线旁,对面就是缅方的芒秀村,坐上去轻轻一荡,便可瞬间“出国”。
  “一寨两国”边界无天然屏障,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寨子里的两国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世代相承,传为佳话。
  银井小学里有很多来自缅甸一侧走读的“小留学生”,他们大多是对面缅甸芒秀村的子女,因中方的教育条件较好,不少芒秀村民都愿意将子女送到中方的小学就讀。每天清晨和午后,这些“小留学生”们就背起小书包,很自然地跨过国境来上学,往返于两国之间。
  除了“一寨两国”,其他的诸如“一院两国”“一桥两国”等景点,也都是这座城市中缅胞波情谊割舍不断的象征和代表。
  奇特的“一院两国”就在瑞丽屯洪寨边的傣族农民家里,在他家的院里立着中缅边界84号界碑,“一院两国”由此得名。该界碑是双立的,由于此处的中缅边界位于江中,无法立碑,于是根据有关国际规定双方各后退一定距离立碑。
  而瑞丽的畹町桥则是全国有名的“一桥两国”景点,位于瑞丽市的畹町经济开发区内。它是中缅两国的界河桥,即畹町—九谷桥。桥全长20米,宽5米,高9米。畹町—九谷桥就像是维系中缅两国友谊的一道彩虹,横跨在中缅界河上。
  瑞丽的姐告更是一处不得不提的神奇所在。姐告是中国端丽江对岸唯一的一块“飞地”,面积1.92平方公里。姐告虽小,但供旅游者观光的景点却不少:云南公路史上的第一长桥——姐告大桥(460米),云南边境线上的第一国门,中缅边境唯一的两国街——中缅街(长100多米),以及81号界碑均在此地。
  距瑞丽市区30公里处,则是中国西南最边远的一块国土——弄岛。弄岛虽然叫岛其实并不是岛,是傣语译音,即青苔水塘之意。这里已建成丙冒商贸旅游小区,丙冒口岸边的瑞丽江,两国人民在此共饮、共浴;瑞丽江边的汉白玉雕塑前的大理石碑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来一场神圣的心灵禅旅
  在瑞丽的傣族村寨中有不少 “奘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寺庙,它们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也是佛爷传经布道的场所。其中最出名的是喊萨奘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说释迦牟尼曾在此过夜,历史上曾多次整修。位于勐卯镇喊萨村之中,它是一座凤竹环绕、榕树垂须的干栏式建筑,雄伟美观,装饰绚丽多彩,别具民族特色,是傣家建筑之精华,傣族文化荟萃的艺术宝库。据傣文史籍记载,在勐卯古国时曾一度以其为京都,也传闻它最早是鸳鸯栖歇之地。
  喊萨村以幽静见著,寨里绿竹幽径,榕树绿荫,花开四时,果结终年,佛寺点缀其中,组成一幅美丽的油画景色。喊萨奘房在中缅边境一带有较大影响。每逢泼水节、开门节等节日,到这里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多部电影电视剧都将这里作为外景拍摄场地。
  雷奘相,意为宝石寺,坐落于瑞丽市姐相乡顺哈村西北的芒约寨后的山丘丛林之中。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讲经传教。据傣文经书记载,雷奘寺为当时的东南亚八大寺庙之一,现已成为中缅边民和小乘佛教徒朝山拜佛的一处胜景。
  另一著名的佛教圣地则是瑞丽姐勒金塔。金塔位于瑞丽市区东北的姐勒寨亮旁的小丘之上。极目远眺,塔顶巍峨矗立,直冲云霄,是东南亚三大佛塔之一。每逢佛教节日都在此举行佛寺大摆,境内外僧尼纷纷前来讲经浴佛。
  瑞丽的傣族人民多信奉小乘佛教,男孩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会送到奘房去当和尚,少则7天,多则数年。虔诚信仰佛教的傣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摆旱尚”,即升和尚仪式,将适龄出家修行的男童送入奘房,在佛前诵经受戒,正式出家修行。在傣族的传统意识中,只有出家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
  瑞丽旅游淘宝场:位于瑞丽市弄岛镇以西,距市区约35公里,占地60公顷。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宝石成矿带,也是历史悠久的宝玉石生产和交易地。沿清澈的南姑河绵延约10多公里的瑞丽旅游淘宝场,是宝玉石成矿中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以蕴藏红、蓝宝石而闻名中外。
  姐告边境贸易区中缅街:位于瑞丽市东南4公里,瑞丽江东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木姐市紧紧相连。横跨瑞丽江的姐告大桥长460米,雄伟壮观,堪称云南第一。中缅两国游客均可自由往来于中缅两侧街市,直接用人民币、缅币或美元购货。游客还可在中缅街办理简易登记手续到缅甸木姐市领略异国情调。
  让人迷恋的热带自然景观
  山坡上耸立着挺拔刚劲、满树火红的攀枝花,平坝里到处生长着高大的仙人掌、碧绿的麻桑蒲、翠绿的柚子树、遮荫闭日的大青树和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以及成片的芭蕉林,寨子里家家户户的竹楼几乎都是用仙人掌或绿竹篱围隔开来,既独立成院又不相互隔绝……这些美丽而又独具魅力的热带风光,是瑞丽的自带属性。   在瑞丽热带亚热带风景区内,郁郁苍苍的热带雨林里,生长着上千种植物,受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多达十几种。林中那奇形怪状的树,那九曲十八弯的碧玉清溪,那飞流直下的银瀑,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这座城市的热带风光,怎可错过扎朵瀑布这一美丽景点?扎朵瀑布位于潞西、陇川、瑞丽三县市结合部的莫里峡谷,藏于山峦叠翠、万木峥嵘、双峰对峙的广弄山和广马山之间的亚热带雨林深处。清澈的泉水从4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有“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象,似一匹巨幅白绸在空中迎风飞舞,高峰悬崖间雪飞云涌,响声雷鸣,瀑布下又有溫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壮观。
  典型的热带气候使得瑞丽这座城市的大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而瑞丽的树种里占比最多的当属榕树。有名的“独树成林”榕树,位于瑞丽芒林寨旁,长在320国道边,瑞丽人称它为迎客榕。这棵900多年树龄的榕树郁郁葱葱,高耸而且极其挺拔。由于独树成林在世界上并不多,所以瑞丽人民对这棵百年大树极其敬仰,因此也吸引了许多的远方客人前来参观膜拜。
  类似这样“独树成林”的景观很有几处。姐东崃榕树王位于瑞丽市区西南3.5公里处的姐东崃寨旁的丘包台地上。它面向瑞丽坝,背靠景颇山,是山坝结合的一处天然美景。这里山边一片碧绿,四周凤尾竹点缀,山地瓜果飘香,竹林深处竹楼幢幢,一派秀丽风光。
  瑞丽江漂游:从回环头开始至江心岛全程26公里,水上漂游时间约5小时。在中缅边境瑞丽江上顺水徜徉,肯定是一次别样的人生体验。
  瑞丽东南亚南亚风情园:位于瑞丽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内,距市区2.5公里,占地208亩,园区翠竹环绕,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集观赏民族风情、旅游度假、购物及娱乐为一体。
  傣家风情与特色美食
  瑞丽边城有着2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6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傣族。在漫长的民族历史进程中,傣族创造积累了灿烂的精神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孔雀舞,源远流长,魅力非凡。
  瑞丽傣族居于河谷盆地,在这块热带、亚热带原始雨林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活着各种珍禽异兽,盛产绿孔雀,被人们誉为美丽的孔雀之乡。
  孔雀舞产生于何时,汉、傣史料虽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述,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舞蹈,它与渊深流长的傣族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不跳孔雀舞,就像生活少了红糖,吃饭没有盐巴一样。”
  傣族民间艺人都认为孔雀舞是本族由来已久的古老舞蹈,是先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它的形成,民间有多种美丽的传说,各种传说虽不相同,但均有一共同点,最初的孔雀舞是从孔雀身上学来的。
  瑞丽傣族孔雀舞主要为单人舞,舞者以男性居多,也有两人表演的雌雄双人孔雀舞。瑞丽的孔雀舞表演者一般会穿道具服饰戴面具,道具服用竹篾扎成架子,竹架上插入竹条,用彩绸绷贴在竹条上,使之联成一扇形体,绘以孔雀羽纹图饰,用服饰来展现孔雀的形态和华丽的尾羽色彩。道具服系于表演者的后腰和双臂、手腕,动作时可开可合。瑞丽孔雀舞的道具服构思巧妙,做工精细,色彩艳丽,体现了傣族的竹编工艺特色。
  孔雀舞一般用傣族传统打击乐象脚鼓、排铓、镲作伴奏。其中的象脚鼓舞极具民族特色。鼓舞分长鼓舞、短鼓舞和大鼓舞三种。长鼓舞鼓长7尺,用牛皮或蟒皮做鼓面,鼓尾呈象脚状,用圆木制成。表演者在鼓锣的伴奏下,用指、掌、拳、脚击拍鼓面,人和鼓一齐旋转摆动,潇洒大方,鼓点急剧。短鼓舞鼓身稍短,长5尺,表演时节奏稍慢,鼓点稳健,声沉短促。大鼓舞在表演时,声宏而沉,震天动地,场面壮观。
  傣家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食文化,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傣家人擅长制作各种风味小吃,许多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山茅野菜便成了傣家人厨中的美味佳肴。诸如牛撒苤、酱烩田螺,凉拌鱼生、酸扒菜等叫人垂涎欲滴,爱不释手。在众多小吃中,牛撒苤更堪称一绝,它适合大众口味,是傣家风味小吃的一个缩影。
  到达瑞丽的交通路线:交通为汽车或飞机。可从昆明坐飞机到芒市,或者从昆明西部客运站乘汽车,到芒市后短暂停留,再从芒市搭大巴到瑞丽,1个多小时。
  最佳旅游季节: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21 ℃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
其他文献
大约十几年前,偶尔会接到朋友从泰国打来的电话,凡是做企业当老板的一般都在芭提雅,文艺青年都在清迈。这些喝高后拨出的电话,最后总要提到,这个地方你们搞写作的,真的要来一趟。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年假,想不好去哪儿,有朋友说就去泰国吧,那儿刚实行落地签。  其实提议的朋友是抱有私心的,她有愿要还。在机场她告知此事时,大家都说要的,天上有神灵看着呢,为人处事得说话算话。这个事情马上提至泰国之行最重要的位
期刊
糖棕树作为柬埔寨的国树,不仅是街头巷尾的风景,还是当地人的“衣食父母”,因为它全身是宝。  在热带国家柬埔寨的旅游景点、街边巷口,总会看到小贩售卖的一种扁圆的、亮晶晶、水汪汪、晶莹剔透的水果,十分诱人,咬一口,不是很甜,但汁水丰富,柔滑爽口,这是雌糖棕树的果肉。成熟的糖棕果大小跟椰子差不多,紧密地成串生长,像长在树上的大圆茄子,果肉可以直接食用或拿来做甜点。  景区的纪念品店里都会有成块的用棕榈叶
期刊
马戏一词在中国,初见于汉代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专指驯马和马上技艺。发展至今,马戏与杂技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常常在马戏团能够看到跳火圈、吊钢丝、射飞镖、空中飞人和黑暗魔术等一系列非常人能够学会的技艺,填满视线里的每一个角落缺口,观众则在金属的碰撞声和口哨声中不住讶异、赞叹、惊呼。  但在柬埔寨马德望,法尔马戏团却致力于将另一种形式的马戏呈献给天南海北的观众,没有训
期刊
香港,是张爱玲笔下华丽摩登的悲情之城,也是王家卫电影里纸醉金迷的梦幻之城。而现实中的香港,还是一座被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包围得透不进光、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得喘不过气的建筑森林。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排名第四的地区,约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740万人口。寸土寸金的香港,房价高到让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并且人均居住面积非常小。不仅买不了房,租也很困难。  公共屋邨[cūn]是香港最有特色的建
期刊
6月28~7月2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陆续组织1100多名自费游客赴柬埔寨参与“庆祝中柬建交60周年——千名中国友好使者访问神奇王国柬埔寨”活动。为迎接一众友好使者,柬方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安排使者免费参观吴哥古迹公园。  今年前4個月,柬埔寨接待中国游客74.7万人次,同比增长79.4%。柬埔寨旅游大臣童昆表示将进一步改善接待中国游客的软硬件设施,包括提供签证便利、增加中文标识、对机场工作人员进行
期刊
7月5日下午,两艘共载有133名游客的游船在普吉岛附近海域遭遇特大暴风雨而倾覆。两艘船共有122名中国游客,其中“凤凰”号上87名中国游客中有40人获救、47人遇难,而另一艘游船“艾莎公主”号上的游客全部获救。  事故发生后,泰国海军、水警、旅游警察等部门连同民间团体派出800多人参与搜救,多艘救援船和直升机24小时搜救。此外,泰國华侨华人组织了数百人的志愿者队伍,设立救助点,为家属与伤者提供包括
期刊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the Luoyue people created some magnificent pictures on the precipice along the banks of the Zuojiang River. It constitutes the splendid cultural landscape of Zuojiang River
期刊
穿过幽深的岁月长廊,方可看见崇左的绚烂璀璨文明;透过历史的深邃眼眸,方可读懂那博大精深的往事哲思。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远眺,那刻苦铭心的感受经久不息,引领着我们勇往直前,去回顾边城崇左的历史故事。  千古名关友谊关  自古以来,崇左下辖的凭祥市就是桂西南的边防要地,凭祥市区西南18公里处的友谊关则是中越边境上最大、最重要的关防。友谊关,又称镇南关,楼高22米,底层是厚实的城墙,中央为圆拱顶的城门,非常
期刊
在云南地图上,有一条起源于云南腹地的河流,如红丝带般蜿蜒数千公里,多少文明随之蜿蜒流传。这条河流,便是元江,由于流域内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亦称“红河”。红河在向着东南方流往越南境内的途中,与南溪河在滇西南相遇,碰撞出了“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口岸通道——河口瑶族自治县。  一段铁路与一座城的故事  河口瑶族自治县目前拥有铁路和公路两个国家一级口岸,其几经兴盛衰落、历尽沧桑的百年开埠通商和跨
期刊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It can date back to the old days that where there was a river, there was a love story. The Red Ri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