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知识开始是一桶水,接着要变成自来水、常流水,最后要教学生学会自己找水。”国家督学、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司长王文湛如是说,他认为,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进者。“我们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指导和推进者。教育教学要从传授式转变为启发式,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孩子从小有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上不要盲目去搞复习,要将有限的时间用于讲新课;注重扬长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王文湛把教师素质生动地分成七个“力”: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创造力。他认为,魅力和创造力是最高的境界,教师要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涉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是一张纸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文学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而在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中,文学教育也被普遍忽视,可以说,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理论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性。文学教育的缺失,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教师唯教材是瞻,把课文分析得入肉入骨,而很少关注文学作品本身。小学语文教材中《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教师都有许多经典的教例可以借鉴,有些教师教这类课文也已经轻车熟路,然而,我想问一句:“老师,你读过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吗?那可是近6000字的大作。你读过方惠珍、盛璐德的原作《小蝌蚪找妈妈》吗?”少年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论是周围环境,还是未知世界,他们都想了解。然而,他们的现实的生活天地却相对比较狭小,能接触到的事物不多,于是书本便成了他们扩大视野、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哈里·波特》、《马小跳系列》、《小神龟》……都成为学生的首選。常言道:读书让人变得聪明,变得智慧。儿童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开阔了眼界,从文学作品中学会了想象和思考。但实际上,学生的读书是功利性的,为了高分、为了上好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他们多数读的只是教科书和教辅读物,许多学生正常的阅读兴趣被扭曲,由于受社会流俗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沉湎于阅读那些图文并茂、内容粗俗、简单、“有趣”的读物,如卡通读物、武侠小说、老夫子、乌龙院等,这些东西非但没有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品位,反而败坏了他们的精神品位,导致他们阅读思维能力的萎缩与下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刻不容缓,对课外书的推荐和介绍也义不容辞。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课外阅读任其自然,教师作不出指导,也作不了指导,只能自生自灭,任学生自我发展。
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教师日复一日地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压力和冲突,这时,不妨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自己或别人的成功或失败的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其中蕴含的理论,认识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反思。如果说,“教学就是培养一种习惯”是大家尊崇的教育信条,那么它就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对象——学生,教师本身同样受用。教师要养成的是一种研究的习惯,一种反思的习惯,不断思考自己的精彩与失误,这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
开展叙事研究:叙事,是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揭示,探讨一种可以穿透个体经验的、归隐在经验背后的深层次的哲理,体现出对人们生活故事的重视和对人类内心体验的关注。教师叙事,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教师所叙之事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独特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教师叙事,就是教师“讲故事”,在故事中追溯自己经历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鲜活的教育事件。通过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育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育事件成为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同样也是积累素材,同样也是写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长是进行写作。我们不妨写下自己的鲜活的课堂经历、教学一得和与学生在一起的快乐,在教育叙事中找到灵感,引导学生也写身边的故事,写精彩的生活,写难忘的课堂,写自己的思考与收获。在叙事中,相互鼓励,师生得到一个共同进步。(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二小学)
涉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是一张纸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文学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而在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中,文学教育也被普遍忽视,可以说,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理论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性。文学教育的缺失,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教师唯教材是瞻,把课文分析得入肉入骨,而很少关注文学作品本身。小学语文教材中《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教师都有许多经典的教例可以借鉴,有些教师教这类课文也已经轻车熟路,然而,我想问一句:“老师,你读过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吗?那可是近6000字的大作。你读过方惠珍、盛璐德的原作《小蝌蚪找妈妈》吗?”少年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论是周围环境,还是未知世界,他们都想了解。然而,他们的现实的生活天地却相对比较狭小,能接触到的事物不多,于是书本便成了他们扩大视野、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哈里·波特》、《马小跳系列》、《小神龟》……都成为学生的首選。常言道:读书让人变得聪明,变得智慧。儿童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开阔了眼界,从文学作品中学会了想象和思考。但实际上,学生的读书是功利性的,为了高分、为了上好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他们多数读的只是教科书和教辅读物,许多学生正常的阅读兴趣被扭曲,由于受社会流俗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沉湎于阅读那些图文并茂、内容粗俗、简单、“有趣”的读物,如卡通读物、武侠小说、老夫子、乌龙院等,这些东西非但没有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品位,反而败坏了他们的精神品位,导致他们阅读思维能力的萎缩与下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刻不容缓,对课外书的推荐和介绍也义不容辞。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课外阅读任其自然,教师作不出指导,也作不了指导,只能自生自灭,任学生自我发展。
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教师日复一日地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压力和冲突,这时,不妨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自己或别人的成功或失败的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其中蕴含的理论,认识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反思。如果说,“教学就是培养一种习惯”是大家尊崇的教育信条,那么它就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对象——学生,教师本身同样受用。教师要养成的是一种研究的习惯,一种反思的习惯,不断思考自己的精彩与失误,这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
开展叙事研究:叙事,是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揭示,探讨一种可以穿透个体经验的、归隐在经验背后的深层次的哲理,体现出对人们生活故事的重视和对人类内心体验的关注。教师叙事,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教师所叙之事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独特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教师叙事,就是教师“讲故事”,在故事中追溯自己经历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鲜活的教育事件。通过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育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育事件成为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同样也是积累素材,同样也是写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长是进行写作。我们不妨写下自己的鲜活的课堂经历、教学一得和与学生在一起的快乐,在教育叙事中找到灵感,引导学生也写身边的故事,写精彩的生活,写难忘的课堂,写自己的思考与收获。在叙事中,相互鼓励,师生得到一个共同进步。(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