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游戏实践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之后,国内幼儿园课程开始改革,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发生了颠覆性的意义。本文结合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游戏实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课
  游戏是一种能让幼儿感到好玩、开心、有趣味的活动,是幼儿通过所学技能、知识与情绪,利用活动表现出来的过程。教学是老师把外在技能、知识传递给孩子,游戏没有其他目的,它强调兴趣、表现与活动价值,同时是幼儿自发形成的活动。所以游戏与教学有本质的区别。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园变革的核心理念,只有真正做到游戏为主,才能让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最后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1.当前幼儿园游戏在指导与组织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1.1游戏时间
  很多老师都谈到: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缺乏,但是又没有其他时间可以增加。这种情况显然不正常,根据老师的要求与结合自身意愿进行玩耍的意义完全不同。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让幼儿园保障幼儿每天自由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定量。很多幼儿园因为难以变化已有的时间,所以将餐前餐后、园离园、活动环节等各种零散时间作为幼儿活动与游戏的时间。
  确保幼儿一次连续的游戏时间,对改善幼儿游戏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作品行为与构思情节的目的性与复杂性都要求游戏做好时间保障,事实上,游戏的目的性与复杂性都是游戏的展现。此时如果单位游戏的时间有限,那么幼儿游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环节。所以,为了给幼儿打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与空间,必须确保游戏时间。
  1.2区角活动
  自从区角活动产生,游戏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这是普遍认识到的方面。为何区角活动不属于游戏范畴?由于区角活动有大量材料由老师设置目标,限制玩法,事实上,幼儿对大多数内容都没有兴趣,通常需要引导着玩耍。将游戏与活动区分,说明老师已经明白游戏本质,操作活动并不能替代游戏。在这期间,老师的困惑则是如何区分与定位区角活动的关键,到底属于个别化还是自发性学习?
  区角活动到底是属于学习性个别化的还是游戏性的?个人观点是提倡游戏性区角活动。事实上,区角活动更多的源于材料投放,在这期间,应尽量放大区角活动量,而不是设定玩法、目标等各种非结构的材料。当然,游戏性区角活动不排斥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结构材料,这样就不会影响幼儿的选择自由。一旦将区角活动定位成区角游戏,那么自发性的游戏时间就将不足。
  1.3游戏和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都是用主题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但是怎样利用内在结构联系各种活动开展主题,能反映出不同的老师对活动的理解,进而决定游戏作用与地位。主题活动在幼儿园的差异很大,一旦老师将其作为主题依据下的分科教学,游戏就将成为为特定教学提供服务的方法;如果作为探索活动,拥有游戏价值的自发表现与自主探索就会被渗透到主题活动的各个领域;如果做成与主题名称相适应的各种活动,此时老师就要整合实际情况组织游戏。
  不管怎样理解游戏,游戏都是幼儿按照自身意愿开展的活动,因为老师只需要为幼儿给予对应的空间、时间与材料。幼儿游戏是否和主题活动有关,更多地取决于从主题活动得到的经验与兴趣。如果老师想组织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游戏活动,就必须提前做好实验工作,反之,将难以实现。
  2.以游戏为活动的实践方式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必须展现以游戏为活动的基本原则,具体可以分成游戏界限与模糊性教学,并且尽量让它们互为生成、相互融合;明确教学与游戏的具体界限,在独立的同时并列。前者是将游戏作为相关活动的体现,它要求老师在游戏教学中学习隐藏教育意图,通过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材料,让相关课程逐步客体化,这样才能让作用于材料与环境的幼儿得到相关经验与知识。另外也要求老师具有观察、分析与评价幼儿日常的能力,通过观察幼儿行为,明确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同时预测幼儿可能得到的发展,也就是从无意性学习中得到相关支持与发展,通过捕捉和课程目标直接挂钩的内容,设计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教学与游戏的融合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种方式是在保障自发性游戏时间之上实施的,作为基本活动,一旦教学与游戏互相独立,以并列的姿势呈现后,游戏机会与时间就会远远超过教学。此处的教学,不仅仅限于调整幼儿心理与精力,更是让幼儿在无意识的活动中学习,它和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这种自发性的游戏活动能帮助幼儿快速获得知识与学习经验,所以这种并列在课程中的自发性游戏和预设教学是相得益彰的。
  不管选择哪种做法,都和幼儿园的客观条件、专业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此时,如果老师的专业力度难以生成融洽的局面,同时幼儿园不具备完善的活动领域,最好从教学与游戏着手。
  3.结语
  幼儿园游戏实践作为当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对幼儿全面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的加深,幼儿园游戏实践还要进一步假设与完善,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因素与游戏因素的完美整合,最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凤玲.张雪门幼儿游戏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马丽婷.中国与挪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实践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王俞.多民族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构建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吴宇.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宁夏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但目前,有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抑制了幼儿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为有效推进区域活动的开展,作者提出如下策略:巧设区角,切合实际;精选内容,适宜有效;丰富材料,适时更换;用心观察,用行指导。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开展策略  区域活动以其特有的“自主、专注、探究、愉悦”的价值取向受到幼教人的喜爱,每个园所都在如火如荼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里的教育,教育者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为了将来“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  一、教是为了不教  1.“教是为了不教”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
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等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陶冶、激发和升华幼儿的情感。  1.以幼儿身边熟悉的人物和生活为题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体会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重要的来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就比如说没有哪一个孩子是不爱自己的家的,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接触事物不多,在表达情感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
陶行知倡导小先生制,重视幼儿同伴资源的混龄活动,也就是“儿童教儿童”。在混龄活动中教的主体、学的主体都是儿童,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存在心灵渗透,这使得教与学的内容更丰富。  混龄活动是打破年龄班级的限制,将不同年龄或能力水平的幼儿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创设了一个逼真的类似于成人的社会环境。孩子们要尝试和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相处,他们互相挑战、观察、模仿、进步,从而学会关心、轮流、分享、合作等亲
摘 要: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
摘 要: 在幼儿园可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为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于是,在实践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充分挖掘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种具有时代背景的综合因素,导致现在的幼儿更多生活在卡通、电脑游戏及现代玩具里。快乐、乐群的民间游戏正逐步远离幼儿生活,他们不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那些古老
摘 要:本文基于数字金融的视角对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科技的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應进一步推进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发展,便利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  一、引言  普惠金融自2005年提出以来,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