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脆弱性能够反映社会稳定风险水平,系统越脆弱,社会稳定风险水平越高。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引入工程建设的公众风险认知,从社会风险暴露、公众风险认知、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四个维度构建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G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8年G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社会系统脆弱性逐渐降低,并且随着社会风险应对能力的不断提高,2014-2018年工程建设期的社会稳定风险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失稳的可能性较小,并建议通过构建标准化风险识别体系,实现风险评估端口的前移;引入公众参与,提高公众风险认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应对工程建设产生的社会风险,降低社会系统脆弱性,实现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公众风险认知;系统脆弱性;应对能力
  中图分类号TV212; 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4-0149-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4.019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水利部发文规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改投资[2012]2492号、水规计[2012]474号),从制度上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风险评估进行了规范,这也表明社会风险关口前移评价的重要性。关于社会风险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以Beck、Giddens等社会学家对“风险”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2],并随着全社会对重大项目建设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也逐渐展开。研究指出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促进重大工程项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利于获得群众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3]。郭秀云[4]指出重大项目建设评价必须引入社会风险维度,分析了社会稳定风险的演化路径,并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出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与控制流程。杨琳,罗鄂湘[5]从经济、生态、环境以及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风险因素,并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体系,并就具体的指标选取和度量方法做出了解释。此外,公众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利益相关者,其对风险的认知决定着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社会风险水平。胡象明,王锋[6]从风险感知的视角提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框架,揭示社会风险产生的内在机理和演进逻辑,为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朱正威,李文君等[7]将自我效能感作为知觉行为控制变量,指出其对公众参与意愿的显著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众参与意愿进行了实证性研究;曹峰,邵东珂等[8]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社会公众支持度视角研究得出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脆弱性最初起源于自然灾害的研究[9]。目前,脆弱性的概念逐渐演变成包含风险、敏感性、适应性、恢复力和应对能力等概念的集合,其研究也由自然系统脆弱性向人-环境耦合系统脆弱性、社会系统脆弱性转变[10-12]。黄德春,张长征等[13]认为社会系统由稳定状态向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转变过程中,社会系统越脆弱,社会系统远离稳定状态和失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社会系统脆弱性能够反映出社会风险的水平和稳定状态。从文献梳理可知,从系统脆弱性角度研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具备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众参与和认知风险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将公众社会风险认知纳入到风险评估当中,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脆弱性成因分析,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系统脆弱性等级反映社会稳定风险水平,并结合具体水利工程进行了实证研究。
  1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系统脆弱性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脆弱性由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和应对能力决定。由系统脆弱性的现有研究脉络可知,风险暴露、敏感性和应对能力是评价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的重要组成,考虑到公众对工程建设社会风险认知的重要性,借鉴黄德春,张长征等[13]90对重大水利工程社会风险成因的分析思路,将公众风险认知纳入到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中,从水利工程建设社会风险和应对能力构成分析社会系统的脆弱性。
  王波等: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4期1.1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风险由工程建设的风险暴露、社会敏感性和公众风险认知构成。社会风险暴露可以理解为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直接性工程建设风险,其建设会涉及到非自愿移民的拆迁安置及补偿,造成区域群众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增加等经济风险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并且项目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期间的安全与卫生问题也会形成风险暴露。
  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敏感性和公众风险认知属于非工程建设引发的社会风险。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区域社会原有的状态,可能引发产业结构调整和“空心化”效应、人口失业风险和社会环境失序等情况的出现,社会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社会系统对工程建设影响的响应程度;公众风险认知是公众对社会中各种事件和因素的心理判断和认识,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公众对水利工程建设社会风险认知和支持程度决定着工程建设和实施的社会风险,公众会根据风险感知判断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带来诸如环境损害、基础设施损坏以及失去土地等负面影响,同时也会权衡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对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做出判断,而蕴含在其中的风险因子和要素也是引发工程建设公众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1.2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应对能力分析
  社会风险应对能力越强,系统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越强,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就越小,社会稳定风险水平就会越低。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应对能力主要取决于工程建设移民安置补偿与移民投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和社会控制能力。其中,移民安置补偿与投资是缓解水利工程建设社会风险的重要环节,区域社会发展是风险应对的基础性环境,社会保障能力和社会控制力作为风险控制的内部和外部控制,决定着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水平。   2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先于工程建设之前,其风险识别和判断应具有前瞻性和预估性。由前文分析可知,水利工程建设社会风险暴露主要受征地与拆迁补偿、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安全卫生五类风险的影响,具有直接性特征;水利工程建设社会风险敏感性是区域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口、产业结构分布、基本生存保障和社会环境状况;公众风险认知主要指公众对工程建设影响风险的判断,其包括生态风险、社会经济风险以及拆迁安置可能引发的风险,同时,包括工程建设对当地基础设施的影响。此外,公众对水利工程建设是否能够促进区域社会发展以及工程的合法性、必要性的判断也决定着后期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群众的心理反应和社会风险水平;社会风险应对能力则由移民安置补偿与移民投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保障能力和社会控制能力决定。考虑指标选择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对于具体的指标遵循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指标表达式,构建水利工程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和表2。
  3水利工程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
  3.1社会风险等级计算模型与判断
  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同风险因子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为了较为直观的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的等级,采用最大值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均方根”计算综合风险等级[14],社会风险等级计算模型如下:
  R=(∑ni=1Rin)2+Rmax/2(1)
  其中,R为综合风险等级,Ri为第i个指标或年份的风险等级,Rmax为最大风险等级赋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按照影响程度的差异,将风险等级分为微小、较小、一般、较大和重大五个等级。
  4.1数据来源与处理
  为了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按照政策要求对G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照评价指标表达式,风险暴露和公众风险认知数据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实际调研获取;工程建设敏感性和应对能力指标的数据均来自2007-2013年所在区县统计年鉴;2014年开始考虑移民拆迁安置投入对应对能力贡献度,对于后期扶持补助,按照2013年通货膨胀4%折算到2014-2018年数据,其他移民补偿数据来源于工程建设规划;对于应对能力中其他指标2013年之后的数据,通过对2007-2013年指标数据分析,测算出2014-2018年对应指标的数据,为了方便计算,需对初始数据进行统一化量纲处理。
  4.2G水利枢纽工程区域社会风险等级计算
  根据G水利工程建设风险评估的实际要求,依据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剖析引发风险的直接和间接原因,预测和估计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可能性,结合表3判断其风险程度,并采用公式(1)计算出风险暴露和公众风险认知的等级;对工程建设敏感性风险等级,采用公式(3)计算出2007-2013年G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社会敏感性指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到对于社会敏感性对应的分级尚没有明确划分标准,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现状[16],结合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实际调研,将区域社会敏感性进行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4。
  最终得到风险暴露、公众风险认知和敏感性风险等级分别为3.55,3.231 1,2.486 1。
  5结论及建议
  社会系统的脆弱性能够反映社会稳定风险水平,社会系统越脆弱,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弱,社会风险水平就越高。本文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问题,研究表明:G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社会系统脆弱性逐渐降低,并且随着社会风险应对能力的不断提高,2014-2018年工程建设期的社会稳定风险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对社会风险的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公众风险认知,区域社会敏感性次之,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①应建立标准化风险识别体系,将社会风险评估端口前移,实现从“善后”向“预防”、“被动维稳”到“积极促稳”的管理理念转变,引导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的正确认知,避免由价值观错位、社会心理失衡导致从众行为、非理性行为的发生;②水利工程建设的移民和公众要承担工程建设带来的直接性和无形的双重损失,应因地制宜系统考虑,采用多种的安置补偿方式和经济手段组织实施,既要考虑到搬迁移民的安置和利益补偿,也要考虑到工程建设淹没区边缘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消除利益补偿心理落差;③保证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加大公众安全支出额度,促进社会控制的“软实力”建设,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及公益性社团参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降低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
  (编辑:尹建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彭宗超,曹峰,李贺楼,等. 社会生态系统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新探[J]. 公共管理评论,2014,15:43-59.[Peng Zongchao,Cao Feng,Li Helou,et al. A New Indicator System for Chinese Social Stability of the Social Ecology System [J].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4,15:43-59.]
  [2]朱德米.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社会理论图景[J]. 南京社会科学,2014,(4):58-66.[Zhu Demi. The Social Theoretical Visions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J].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4,(4): 58-66.]
  [3]王水平,邹洪,冷淑莲,等. 构建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研究[J]. 价格月刊,2011, (12):1-14.[Wang Shuiping,Zou Hong,Leng Shulian,et al. Research on Major Project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Research [J]. Prices Monthly,2011,(12):1-14. ]   [4]郭秀云.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 重庆社会科学,2012,(12):14-18.[ Guo Xiuyu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the Major Project [J].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12,(12):14-18.]
  [5]杨琳,罗鄂湘.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10,12(2):43-46.[Yang Lin,Luo Exiang. Research on Major Proje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ocial Risk[J]. 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0,12(2):43-46.]
  [6]胡象明,王锋.一个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框架:风险感知的视角[J]. 中国行政管理,2014,(4):102-108.[Hu Xiangfeng,Wang Feng. A new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Analysis Framework:Risk Perception Perspective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4,(4):102-108.]
  [7]朱正威,李文君,赵欣欣.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4 (2):49-55. [Zhu Zhengwei,Li Wenjun,Zhao Xinxin. Research on the Affectomg Factor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in Social Stability Risk Evaluation[J].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34 (2):49-55.]
  [8]曹峰,邵东珂,王展硕.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会支持度分析[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6):91-95.[Cao Feng,Shao Dongke,Wang Zhanshuo. Social stability Risk Evaluation and the Social Support Degree Analysis of Major Project[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2013,(6):91-95.]
  [9]Jeffery S E. The Creation of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Disaster: Case Studies from the Dominican Republic [J]. Disasters, 1982, 6(1): 38-43.
  [10]Cutter S L, Boruff B J, Shirley W L.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Hazards [J].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2003, 84(2): 242-261.
  [11]Turner B L, Kasperson R E, Matson P A, et al. A Framework fo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in Sustainability Scien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 100(14): 8074-8079.
  [12]Eakin H, Luers A L.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SocialEnvironmental Systems [J].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2006, 31(1): 365-385.
  [13]黄德春,张长征,Upmanu Lall,等.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89-95.[Huang Dechun,Zhang Changzheng,Upmanu Lall,et al. Study on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of Large Hydraulic Projec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3(4):89-95.]
  [14]吴群慧. 房屋征收与补偿政策调整真空期社会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12,(10):39-41.[Wu Qunhui. Research on Social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 Vacuum between Housing Takings and Compensation Policy [J]. Chinese Consulting Engineers,2012,(10):39-41.]
  [15]孟宪萌,束龙仓,卢耀如.基于熵权的改进DRASTI模型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07,38(1):94-99. [Meng Xianmeng,Shu Longcang,Lu Yaoru. Modified DRASTIC Model for Ground 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7,38(1): 94-99.]   [16]张长征,黄德春,华坚.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2-133.[Zhang Changzheng,Huang Dechun,Huang Jian. Social Stability Risk Evaluation of Large Hydraulic Project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3:132-133.]
  [17]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 东南大学学报,1999,1(1):69-76.[Song Linfei.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Social Risk Forewarning System in China [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1999,1(1): 69 -76.]
  AbstractSocial system vulnerabilit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can reflect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level. The more vulnerable the system,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In this paper, introducing the public risk perception, from the point view of system vulnerability, both assessment model and indices system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social system about hydraulic engineering are established from four dimensions, which are social risk exposure, public risk perception, social sensitivity and social risk response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G hydraulic engineering is chosen as an example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social system vulnerability of G hydraulic engineering is becoming lower gradually from 2007 to 2018. Additionally, social risk level in the stag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lower with the improving of risk response ability during 2014-2018, which show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instability is small. Therefore, we deem that the “risk assessment port” should be proposed by building the standardized risk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lower the public risk perception by establishing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Besides, enhancing social security ability, perfecting interes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isk control ability were suggested to cope with the social risk tha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duces and lower social system vulnerabi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trol towards social stability level.
  Key wordshydraulic engineering; social stability risk; public risk perception; system vulnerability; risk response ability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导致污染型生产的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企业行为的调整,当环境规制达到门槛值会驱动污染产业的转移和结构的本地升级,有效倒逼产业结构朝着低碳化方向调整。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环境规制与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均呈现U型关系,只有越过环境规制的门槛值,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根据这两个门槛值可将产业结构变迁划分为外延式、半内涵式、内涵式发展三个
期刊
摘要  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下游入海口,兼受海陆交互影响,淡水资源贫乏。评价和预测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对于进一步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DPSIR模型为框架,选取21项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2000-2012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从总体评价值来看,2000-2012年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可持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不断强化,如何兼顾环境规制与就业稳步增长已成为理论研究者与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了AK模型中引入环境污染强度的方法,将环境污染强度作为环境要素引入C-D函数,通过生产者均衡条件推导出就业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我国1995-2012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加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基于劳动力收入、受教育程度异质性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
期刊
摘要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和减缓碳排放是当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碳排放测算方法和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区)工业与碳排放的现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运用LEAP模型,对黄区工业碳排放情景进行设置预测;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出以下重要结论:①2005-2012年黄区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其中,重点控排
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城市地理学中首位度、位序规模相关方法及经济学中赫芬达尔指数对2004-2011年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结构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均处于由典型首位型结构向过渡型转变,“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正在改变,中间梯度的入境旅游市场和目的地数量正在增加,但尚未达到相关指数的理想值。(2)2007年、2008年两年为山
期刊
摘要  将跨界农民用水冲突中的主体按照个体异质性和角色异质性分为村民Agent和村干部Agent,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博弈学习理论和定性仿真方法,构建了反映跨界农民用水冲突动态扩散过程的演化模型,研究村民Agent在其自身差异和村干部Agent行为的影响下,会产生怎样的集体选择,这样的集体选择决定了冲突在群体中扩散或消解的程度。基于NetLogo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村民Agent之间的网络效应越强,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过度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成为我国乃至国际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在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根据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会议对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的要求,我国作出2020年相较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承诺。本文基于这一减排目标在对我国终端能源利用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基础上,应
期刊
摘要作为旅游地环境保护主体的旅游者,其所表现的环境责任行为是促进旅游地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重要推手。揭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是引导旅游者选择绿色旅游,进而实现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地方理论,从人(旅游者)—地(目的地)互动角度,综合考虑个体因素和地方特征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构建目的地地方特征、旅游者个体特征、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概
期刊
摘要  农民是中心村建设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农民满意是中心村集中居住工程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基于天津市21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首先分析了农民对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各方面工作的分项满意度;其次,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农民各分项满意度对其总体满意度的敏感性;再次,在把分项满意度及其敏感性放在同一坐标系内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心村集中居住各项工作划分为四类,即“继续努力事项”、“重
期刊
摘要农地整治对协调人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城镇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整治项目成功必须依赖于项目区农民的支持和配合,农民有效参与是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重要途径,农民有效参与的政策制定必须基于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把握之上,本研究正是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本文以托马斯的公众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及相关学者在此基础上重构的新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农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指标体系;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