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政府针对基础教育实施的“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四配套”工程的竣工,标志着国家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其中最为凸显的是给农村中小学投入了各种类型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对保证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仪器设备管理的不当问题也随之日益突显,这些问题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关注和研究。
一、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不严、账目混乱
首先,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是隶属关系,有的学校将其纳入后勤部门管理,有的学校将其纳入教务部门管理,有的学校则是双头管理。其次,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没有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进行完善,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最后,学校没有仪器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有的学校是后勤工友代管,有的是理化老师兼管,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学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都得不到确切的答案。
(二)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农村学校对教学仪器管理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目的不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而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评估和检查,有的学校甚至担心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损坏而提倡不使用仪器教学。有的学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贵。与此同时,不注意对旧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使仪器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三)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不能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落后的管理手段是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学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校长要摒弃“重学生管理轻仪器管理”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要有目的地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以奖惩手段促进管理员的责任心,规避仪器设备的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
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等等方面,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谁经手谁负责。其次,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仪器资产清查、评估和报废、闲置情况的处置。
(三)更新管理手段
校园网建立使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仪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仪器设备使用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决定自己的借用时间和使用数量,可以利用网络申请自己的借用要求等信息。仪器管理员则通过网络了解到教师的使用需求,进行统筹调剂和安排借用信息。学校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質
虽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一个过程,但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却刻不容缓。管理员首先应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其次,应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便为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做好用前服务。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检查、维修等常见问题处理。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老大难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管理员自身的配合。总之,要全面提高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前提,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基础,管理手段更新的是重点,管理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作者单位:宿城区洋河初级中学。作者为会计师)
一、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不严、账目混乱
首先,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是隶属关系,有的学校将其纳入后勤部门管理,有的学校将其纳入教务部门管理,有的学校则是双头管理。其次,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没有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进行完善,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最后,学校没有仪器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有的学校是后勤工友代管,有的是理化老师兼管,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学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都得不到确切的答案。
(二)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农村学校对教学仪器管理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目的不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而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评估和检查,有的学校甚至担心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损坏而提倡不使用仪器教学。有的学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贵。与此同时,不注意对旧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使仪器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三)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不能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落后的管理手段是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学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校长要摒弃“重学生管理轻仪器管理”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要有目的地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以奖惩手段促进管理员的责任心,规避仪器设备的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
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等等方面,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谁经手谁负责。其次,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仪器资产清查、评估和报废、闲置情况的处置。
(三)更新管理手段
校园网建立使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仪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仪器设备使用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决定自己的借用时间和使用数量,可以利用网络申请自己的借用要求等信息。仪器管理员则通过网络了解到教师的使用需求,进行统筹调剂和安排借用信息。学校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質
虽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一个过程,但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却刻不容缓。管理员首先应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其次,应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便为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做好用前服务。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检查、维修等常见问题处理。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老大难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管理员自身的配合。总之,要全面提高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前提,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基础,管理手段更新的是重点,管理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作者单位:宿城区洋河初级中学。作者为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