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教师”的特质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通常是一种荣誉称号,是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那代表着一种形式的认可。也有些教师,他们不一定拥有多少荣誉称号,甚至根本就没有,但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这又属于另一种认可。
  偶然间听到李茂老师说“杰出教师”“教师英雄”,让我对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有了新的思索。是的,用“杰出教师”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他们可以没有较高的职称,不是学校的干部,也没有什么荣誉称号,但他们一定是“真正的教育者”,是拥有“教育者之心”的教师。品味李老师关于杰出教师的几个关键词,忍不住对照思考,怎样的教师才能称其为杰出教师,如何成为杰出教师?
  
  一、英雄
  
  在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称为“英雄”。在美国人看来,教育与其说是神圣的,不如说是极端困难的。
  事实上,地球上的每间教室都是英雄的诞生之地,因为,正如哲人康德所说,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
  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在杰出教师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传统,也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我第一次看到李茂老师编译的《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就被序言开篇的这几句话深深震撼了。
  尽管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度,把教师誉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更多是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要有爱心,因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宣传与定位把教师抬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神坛,但教师的实际地位却非常低下,所以才会有30多年前对教师“表现好了让你去当售货员”的承诺。即便改革开放这些年,教师的地位在逐渐提高,但依然还是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但在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称为“英雄”,他们首先承认“教育与其说是神圣的,不如说是极端困难的”,所以才有了最杰出教师就是“英雄”的说法。他们用对待“英雄”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不是因为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辉,而是因为“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所以,“地球上的每间教室都是英雄的诞生地”,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英雄或者都可能成为英雄。
  我在想,李茂老师之所以把这几句话放在序言的开篇,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教育的价值,看到了一个杰出教师的价值,更看到了教育的艰难、教师工作的艰难。他带给读者的信息不是抱怨和无奈,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鼓舞,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圣坛”上披着“太阳的光辉”的圣人,而是在“极端困难”中默默耕耘、创造美好教育的“英雄”。
  
  二、教师领袖
  
  这也是李茂老师编译的《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美国名师罗杰斯的观点,要让教师成为领袖——首先是孩子们的领袖,为孩子代言。同时,他也提出要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教师领袖,成为培训导师,引领更多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发展教育。
  我想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特别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哪怕他们的举动或者习惯动作并不完美,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记得我小时候就拼命模仿过某位老师一笔一划的板书,而笔记本上也是模仿老师的写字特点。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领袖,这是毋庸置疑的。
  上次在新泰放城中学,李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和讲座之后的点评中,曾表扬我,形容我是教师中的领袖。这当然是对我的偏爱和鼓励,但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教师,影响学生是必然的,那么在影响学生的同时,难道不也是在影响着家庭、社会,甚至还有更多的教师?
  记得在2006年夏天烟台的会议上,和乐陵李升勇校长有了第一次真正的交流。他当时正在思考并进行着大语文教学改革,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对于我所记录的课堂随笔“生命的色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问我:“你是否想过你的记录的作用?”我茫然回答:“我只是随意地记录课堂,研究自己的课堂,并能反过来指导自己的课堂不断进步。”他说:“你不仅是在记录课堂,也是对其他教师的影响和引领。”仔细想想李校长的话,真的是这么回事——我无意地记录了,但对读者的影响却是潜在而隐性的,很多读了我的随笔的同行也开始关注课堂、改进课堂,这不就是一种影响?
  再次思考李茂老师特别重视的“教师领袖”,其意义正在于此。领袖,不一定是领导、管理者,也不一定是杰出人才,但一定是能在精神上、人格上、行为上给更多的人以影响的人,这种影响不是命令和规定,不是被动的教导,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受影响的人来说,是一种自觉的改变。
  我期待着,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更多的教师领袖的诞生。
  
  三、纯粹
  
  李老师在描述他所敬佩的老师和校长时,总喜欢用“纯粹”这个词。在他编译的《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中,他对八位美国名师心中充满敬意,并且在这部著作完成之后,还长期关注这些教师,因为这些教师无一例外都具有“纯粹”的特质:
  艾斯奎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命运,创立了一个类似市场经验的游戏来管理班级。他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罗恩·克拉克听从内心的召唤,像追求初恋女友一样寻找做教师的机会,从而创造出富有魅力的五十五条班规;贝特西·罗杰斯在当选“全国年度教师”后主动到当地最差的学校任教;詹森·卡姆拉斯从支教志愿者成长起来,以消除教育不公为己任;莎伦·M·德雷珀因为部分学生不喜欢读指定的课文,就自己为他们撰写文章,成为美国最成功的作家教师,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关系视为点燃真正教育的火花;黛博拉·梅耶尔先后在纽约和波士顿进行了多年的小规模办学实验,在她创办的学校里,学生像博士生那样上课、答辩;菲利普·比格勒坚信:“给学生理性启蒙与文化财富,是任课教师参与的一场关键战斗”;埃尔莎·凯德希望学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生活中,他的“蟋蟀课堂”深深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广大读者……
  而李茂老师自身,给我的也正是这样的印象——纯粹。和他在一起交流,能感觉到他在全身心地投入,都在关注着孩子,都在思考着教育。我在放城给老师们讲座的时候,李老师一直在最前面倾听,对我讲到的一些观点或者做法不停地点头赞许,这种即时的反馈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更加投入地讲述下去……而在会场之外随意的交流中,李老师也同样带给人一种感觉:用心思考教育,用心观察教育,并给人带来鼓舞和启发,这也正是他的纯粹之处。
  有朋友看到我今年出版的《用生命润泽生命》一书,就问我:“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而只是随意地记录我的教育生活,记录我对教学的思考;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只是维持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也就不存在“不容易”一说了。
  其实就是想纯粹一些,不为功利,不为荣誉,只求获得心灵的成长。
  
  四、真正的教育者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在李老师心目中,是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帮助孩子创作自己的故事,然后,讲述孩子的故事,如数家珍一般,脸上带着幸福的笑”的老师,是“已然娴熟地掌握了他的学科教学——当然,不断的提高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心底有一块敞亮的天地,装着他一个个被唤作孩子的学生。他不是语文教师,不是数学教师,不是音乐教师,不是生物教师,不是物理教师……他只是‘教师’”,是“心里装着一个个学生——而不是只是教学任务和分数”的以人为本的老师。
  所以,李老师说“从此我要寻找,那些能够动情地讲述学生故事的教师,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教育者”,这不仅仅是对我们的一份鼓励和期待,更为所有教师提出了作为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的特质,或者说是真正教育者的标准。假如所有老师都能摒弃功利与浮躁,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的故事,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都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我们的教育将变得多么美好。
  
  五、教育者之心
  
  此前李茂老师半夜发表了新博文,标题是《“教育者之心”博摘》,内容当然不是李老师自己写的,而是从老师们的博文中摘取的。很明显,这只是李老师系列“博摘”的第一篇,以后还会有很多。李老师说,他终于开始干一件想了很久、没有动手而现在要着手做的事情。
  我被“教育者之心”所感动。李老师摘录的两篇文章正是普通老师对孩子细节的关注、生活的关注的文章。语言不一定华丽,叙述也不一定优美,但却有情,有真情。能够这样去关注孩子的老师,必定是“有教育者之心”的老师。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校中,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老师——因为大部分的老师更多的还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是分数,甚至是自己的功利得失。
  日常听课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如何按照上级(领导、评委)的要求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只是关注了课堂的形式改变,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愉悦,是否真正“自主”“合作”了。面对一些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处罚,没有走进学生心灵去了解现象背后的家庭问题、孩子的承受能力、将来的发展等等。这样的教师是没有“教育者之心”的。
  “教育者之心”,和前面的“真正的教育者”是两个多么美好的词汇,这两个词互相补充、彼此印证。具有“教育者之心”的老师,一定是“真正的教育者”;而“真正的教育者”也一定具备一颗“教育者之心”。这让我们又忍不住对照自己去反思:我有一颗教育者之心吗?我能不能在课堂上,在面对每个学生时,在翻阅学生的作业时,时时刻刻都拥有一颗教育者之心?
  作为一个教育媒体人,李老师说他的任务就是观察、发现、推广。观察教育,观察教师,观察教育生活;发现教育中的“杰出教师”“英雄教师”“教师领袖”“真正的教育者”、具有“教育者之心”的老师;将他所发现的这些典型推而广之,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受到启发,进而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教育变得更美好。假如我们的身边有更多如李老师所说的“杰出教师”,那么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培养真正的人格健全的人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学院附中)
  责任编辑赵霭雯
其他文献
生命群流以多向、螺旋不规则的势态奔涌着,发展着。个体裹挟其中,保持生命之舟的方向不被风雨移易,一路斩风破浪前行是艰难的。但人生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航道,不迷失本真初心,关乎生命的持续探索与重新建构,还关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诠解与实现。生命的朝向是选择,是梦想,是责任与担当,是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呼唤与应答。何其芳先生作为一位浪漫的诗人,一位心系家国的热血革命者,他既仰望头上的星空,也听从内
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分册都编排了“你知道吗”这样的栏目,介绍数学知识、生活常识、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过程……这些数学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虽然这些材料所涉及的内容相对于浩瀚的数学世界来讲只是沧海一粟,但它们却具有典型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并且,材料呈现的方式也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还是激
2013年7月,经省委组织部选拔考核,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选调生。受组织委派,我来到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办事处,街道领导研究决定安排我到创意园管理办公室工作。创意园管理办公室是街道的一个特设机构,对外肩负着武汉汉阳造广告创意园管委会和武汉汉阳造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双重职责,对内承担着园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园区企业众多,大小事务千头万绪,但3年历练让我成熟了许多。  园区东临长江、西畔月湖、南枕龟山
刘克强,现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一级检察官,曾获“全国优秀公诉人” “湖北省模范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咸宁“1.10”专案、宜昌专案和咸宁“4.16”专案,这三件案子曾被比作近年来湖北政法系统的“三大战役”。作为省检察院公诉处业务骨干,从2013年6月起,刘克强受组织指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程参与了这“三大战役”。  2013年,中央决定将刘汉、刘维等人重大涉黑案件(又称“1.10
襄阳,汉水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践行发展新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城市复兴之路上步履铿锵。  创新驱动 发展提速  史看襄阳,这里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兵家必争、商贾云集,曾经的沧桑与繁荣留下了无尽的追怀与感慨。  思路一变天地宽
主持人语:在探讨了汪曾祺之后,本期推出其老师沈从文创作和史料研究专辑,正当其时。本辑的3篇论文各具特色,或以史料新鲜见长,或以论证深入取胜。吴晓东的答问颇具分量。他强调对于沈从文这样的大作家,研究者应该对其作品进行充分的细读,尽可能地打开其文学文本的内部空间,文中对鲜为人注意的沈从文生前未能发表的长诗《黄昏和午夜》的分析,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尝试。刘奎的论文探讨沈从文1936年自编《从文小说习作选》
盐放入热油中没有立即溶化!用筷子搅了搅,发现盐只是变碎了,却并没被油溶化。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物质在液体中是否能溶解取决于它的溶解度。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20℃的水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20℃的水中能溶解36克氯化钠) ;而在20℃的油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却小于1克。另外,氯化钠也会像其他物质一样,溶解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却不大。另外,氯化钠的熔点是801℃。也就是
林常青接到韩薇的电话时,正要去参加自己的退休宴。  退休宴是胡小刚安排的。他在城郊圈了二十多亩地,开了家颇具田园风情的农家乐。菜园子里种满了各色蔬菜,养着鸡鸭鱼鹅兔子鹌鹑和鸽子,客人想吃什么自己摘,自己逮,精挑细选了送到厨房去加工出来,生意十分火爆。最难得的是,他在酒店外面修饰了一大块草坪,摆上炉子可以自主烧烤,长条桌上摆放盘碗刀叉就可以安排自助餐。胡小刚建议可以隆重点,在草坪上安一个鲜花装饰的拱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匹兹堡市男子乔纳森·哈奇克趁父母外出度假,在家里搞了一场恶作剧,用总长9.7万米的1000卷透明胶带将自家房子围得水泄不通。乔纳森邀请朋友一起来帮忙完成这个“大工程”。他们将约10卷胶带套在一个木棍上提高效率,然后开始漫天地撕扯、缠绕,将房子的外围、屋顶、甚至是厕所里都贴满了胶带。乔纳森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上传至网上。他在视频中说:“我的父母出城几天,希望我可以好好照顾
5月25日,大悟县委统战部与夏店镇山背村开展“支部联会”活动,“第一书记”给党员讲党课,还就精准扶贫、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进行讨论交流。385个县直机关党支部以精准扶贫驻村结对安排为依据,以支部为单位,与267个农村党支部一对一或一对地开展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县机关党支部已到所驻村开展活动700余场次,为村兴办实事3000余件。通过以党课联讲、工作联述、考核联评、幫生产发展、帮条件改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