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何以求——康德方案与马克思方案之比较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le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何以求?康德的求美方案是通过超越自然主义来完成的,这体现在对客观主义美学和经验主义美学的双重扬弃中,并且,康德是依靠一套“准现象学方法”来实现这种超越,带来了对前康德关学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为我们寻求关提供了一种理论性很强的方案。马克思的求美方案是通过对感性进行根本性的存在论改造与提升来实现的,而这种改造和提升最后又保证马克思关学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关学和唯心主义美学传统解读模式的双双超越,完成了向感性学的回归,从而实践性地解答了美何以求这个重大的美学难题。康德的求美方案与马克思的求关方案虽说大相径庭,但是
其他文献
1923年3月,为从根本上否认"二十一条"及援约收回旅顺、大连,国人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予以声援,津埠地区积极响应。各业同业公会整体上对抵货运动表示支持,但其态度与方法却存在行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肯定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良心本心、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天"是人的善性的终
<正>总有一首歌是专属于你我,总有一种关系,它无关风月,无关血缘,却有关固若金汤的情谊,时光无声掠过,我们的情谊却从未走远。《当我们再相见》查理&#183;普斯&维兹&#183;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