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农安县为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深入细致地分析农业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农安县农业科技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问题;建议;吉林农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301-01
在新的形势下,农安县农业科技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面向市场,先后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实地察看了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的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部分涉农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吉林省科技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了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现针对农安县农业科技工作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开展的主要工作
1.1 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升研发效率和水平
近年来,县政府把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提升农业科技的研发效率和水平,其主要方式是激活创新主体,注重原始创新。把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作为主要内容,近2年来,县政府组织启动了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科技攻关,取得明显的成效。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先进水平,在调整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为推进农科教和产学研结合,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1]。2年多来,县政府组织专家从农业产业中篩选出经过多年对比和试验示范的增产技术(包括覆膜两茬生产、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虫、畜牧良种繁育、节水灌溉安全控害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组织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团和专家小分队多次举办电视讲座,通过发放各种科普资料,放映科技幻灯录像,举办各种农技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深受农民欢迎。
1.3 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职能
一是实行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目前,农安县已基本完成了对乡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综合建站工作,并重新核定人员和编制。二是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全县充实加强了县、乡2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健全了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服务组织。三是解决村级科技服务断层问题。在全县逐步实施了“三员”进村工作,即在每个村分别配备1名农业技术人员、动物防疫员和护林员,他们在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一方面,在推行科研体制改革中,把个别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整体推向市场,使农业科研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项目难以有效实施[2]。另一方面,农业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还不顺畅。
2.2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尚显不足
目前,县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只能解决人员工资和部分公用经费,推广工作经费相对短缺。乡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据了解,农安县乡级有60%的农技人员多年没有按规定提薪,50%的农技人员的待遇低于同级公务员标准,部分农技机构的推广设施、设备简陋,开展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县、乡2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用于开展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的基地不配套。
2.3 农业科技人才比较缺乏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目前,农安县具有专业学历的农技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县以上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乡镇一线的科技人员相对短缺,特别是优秀人才严重不足。二是人才引进难,流失多。据了解,农安县有的乡级农技推广部门已多年没有接受新的大中专毕业生,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知识相对老化,一些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和进修,难以及时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同时,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存在外流现象。三是人才发挥作用不够,研究成果在实际中转化有时效果不明显,部分科技人员缺乏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3 建议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3-4]。
3.1 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把主要从事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农业科研机构,确定为公益性国家事业单位,政府应加大对其开展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二是理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设置县级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管理制度。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要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县以下的农业技术队伍,不断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力量,保证基层农业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同时,要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级“三员”作用,进村入户推广实用农业技术,让农民在运用农业新技术中受益,增加收入。
3.2 增加财政投入
鉴于农业的产业特点,农业科技工作具有很强的非赢利性和社会公益性,因此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切实保证财政对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要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投入的保障机制,在进行职能定位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和全额拨款制度。应科学合理使用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手段,提高科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农业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人才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增强人才观念,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挖掘、发现、引进、兼用、留驻各类人才,加大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的力度。二是完善科技人才创新立业的激励机制。要完善落实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相关政策。三是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聘用、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要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5]。
4 参考文献
[1] 杜显良.朝阳县农业科技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9):18-20.
[2] 晋美多吉.认真贯彻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努力开创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J].西藏科技,2012(2):10-13.
[3] 杨清波.信宜市农业科技工作现状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4(1):44-46.
[4] 何六生.推进农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探讨[J].中国乡村发现,2012(3):45-48.
[5] 李艳.双辽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41.
关键词 农业科技;问题;建议;吉林农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301-01
在新的形势下,农安县农业科技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面向市场,先后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实地察看了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的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部分涉农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吉林省科技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了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现针对农安县农业科技工作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开展的主要工作
1.1 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升研发效率和水平
近年来,县政府把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提升农业科技的研发效率和水平,其主要方式是激活创新主体,注重原始创新。把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作为主要内容,近2年来,县政府组织启动了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科技攻关,取得明显的成效。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先进水平,在调整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为推进农科教和产学研结合,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1]。2年多来,县政府组织专家从农业产业中篩选出经过多年对比和试验示范的增产技术(包括覆膜两茬生产、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虫、畜牧良种繁育、节水灌溉安全控害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组织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团和专家小分队多次举办电视讲座,通过发放各种科普资料,放映科技幻灯录像,举办各种农技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深受农民欢迎。
1.3 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职能
一是实行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目前,农安县已基本完成了对乡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综合建站工作,并重新核定人员和编制。二是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全县充实加强了县、乡2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健全了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服务组织。三是解决村级科技服务断层问题。在全县逐步实施了“三员”进村工作,即在每个村分别配备1名农业技术人员、动物防疫员和护林员,他们在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一方面,在推行科研体制改革中,把个别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整体推向市场,使农业科研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项目难以有效实施[2]。另一方面,农业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还不顺畅。
2.2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尚显不足
目前,县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只能解决人员工资和部分公用经费,推广工作经费相对短缺。乡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据了解,农安县乡级有60%的农技人员多年没有按规定提薪,50%的农技人员的待遇低于同级公务员标准,部分农技机构的推广设施、设备简陋,开展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县、乡2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用于开展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的基地不配套。
2.3 农业科技人才比较缺乏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目前,农安县具有专业学历的农技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县以上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乡镇一线的科技人员相对短缺,特别是优秀人才严重不足。二是人才引进难,流失多。据了解,农安县有的乡级农技推广部门已多年没有接受新的大中专毕业生,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知识相对老化,一些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和进修,难以及时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同时,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存在外流现象。三是人才发挥作用不够,研究成果在实际中转化有时效果不明显,部分科技人员缺乏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3 建议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3-4]。
3.1 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把主要从事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农业科研机构,确定为公益性国家事业单位,政府应加大对其开展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二是理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设置县级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管理制度。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要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县以下的农业技术队伍,不断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力量,保证基层农业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同时,要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级“三员”作用,进村入户推广实用农业技术,让农民在运用农业新技术中受益,增加收入。
3.2 增加财政投入
鉴于农业的产业特点,农业科技工作具有很强的非赢利性和社会公益性,因此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切实保证财政对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要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投入的保障机制,在进行职能定位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和全额拨款制度。应科学合理使用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手段,提高科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农业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人才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增强人才观念,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挖掘、发现、引进、兼用、留驻各类人才,加大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的力度。二是完善科技人才创新立业的激励机制。要完善落实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相关政策。三是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聘用、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要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5]。
4 参考文献
[1] 杜显良.朝阳县农业科技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9):18-20.
[2] 晋美多吉.认真贯彻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努力开创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J].西藏科技,2012(2):10-13.
[3] 杨清波.信宜市农业科技工作现状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4(1):44-46.
[4] 何六生.推进农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探讨[J].中国乡村发现,2012(3):45-48.
[5] 李艳.双辽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