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专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A)—0012—01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这已经成为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日常教学中令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
一、“厌学”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则有其新的原因。
1. 学生的基础差,出现厌学情绪。过去,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差的问题只是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而现在则反映在大多数学生身上。近年来,大学扩大招生,很多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都能被大学录取,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就只能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差,课堂上教师讲的专业知识他们听不懂。因此,学生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教与学脱节,致使学生厌学。有的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授课计划,不顾学生是否听懂、学会。于是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抄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家庭教育不力,导致学生厌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过于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却忽视对其人生观的指导和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孩子养成了懒惰、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性。
4. 就业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厌学。有些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对就业前景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无望;有的学生看到一些同学靠父母的地位、关系找到了好工作,便产生了学习再努力也不如父母有“能力”的观念,而不在学习上用功。
二、纠正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1.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无论教师学识有多渊博,课讲得有多好,如果学生不愿听课,有厌学情绪,教学结果就不会理想。
首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文化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自主学习。
其次,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信赖关系,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逐步提高。
2. 开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是纠正学生厌学情绪的根本措施。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科、团委的管理职能,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使其消除孤独感。同时,教师还要有效防止“厌学现象”在班上形成“小气候”。发现学生有厌学苗头,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教师进行教育。通过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及时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其次,坚持从严治校,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是纠正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要严明校纪,对严重违纪现象要从严处理;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下,就能形成好学、勤学的良好习惯。
3.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对前途充满信心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学生厌学情绪滋长和漫延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问题牵动着学校的招生工作,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首先,要开展好“订单”式招生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使学生一入学就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鼓励和推荐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去工作。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培养其雄厚的竞争实力。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使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遇。
最后,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自主择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自己创业的意识。
只要学校的毕业生让用人单位满意,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关系,就会使在校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从而有效扼制学生厌学的现象。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A)—0012—01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这已经成为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日常教学中令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
一、“厌学”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则有其新的原因。
1. 学生的基础差,出现厌学情绪。过去,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差的问题只是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而现在则反映在大多数学生身上。近年来,大学扩大招生,很多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都能被大学录取,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就只能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差,课堂上教师讲的专业知识他们听不懂。因此,学生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教与学脱节,致使学生厌学。有的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授课计划,不顾学生是否听懂、学会。于是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抄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家庭教育不力,导致学生厌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过于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却忽视对其人生观的指导和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孩子养成了懒惰、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性。
4. 就业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厌学。有些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对就业前景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无望;有的学生看到一些同学靠父母的地位、关系找到了好工作,便产生了学习再努力也不如父母有“能力”的观念,而不在学习上用功。
二、纠正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1.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无论教师学识有多渊博,课讲得有多好,如果学生不愿听课,有厌学情绪,教学结果就不会理想。
首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文化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自主学习。
其次,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信赖关系,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逐步提高。
2. 开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是纠正学生厌学情绪的根本措施。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科、团委的管理职能,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使其消除孤独感。同时,教师还要有效防止“厌学现象”在班上形成“小气候”。发现学生有厌学苗头,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教师进行教育。通过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及时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其次,坚持从严治校,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是纠正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要严明校纪,对严重违纪现象要从严处理;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下,就能形成好学、勤学的良好习惯。
3.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对前途充满信心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学生厌学情绪滋长和漫延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问题牵动着学校的招生工作,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首先,要开展好“订单”式招生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使学生一入学就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鼓励和推荐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去工作。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培养其雄厚的竞争实力。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使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遇。
最后,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自主择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学生树立自己创业的意识。
只要学校的毕业生让用人单位满意,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关系,就会使在校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从而有效扼制学生厌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