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在学生眼里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在政治课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说,若教师善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就等于打开了他们智慧的大门,尤其对于培养他们灵活的创新思维而言,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一、要勇于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常说“第一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人才,第三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四个把美丽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才。”人总有一种探求新事物的欲望,老生常谈、老调常唱会使人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教学方法的不断翻新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一种意外乃至惊喜,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需要。比如我在导入新课是我有时会播放一曲优美的老歌,有时会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有时又会做一个小小游戏,有时还会演一个小品乃至相声……灵活多变的课堂势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堂课下来不是一种负赘,而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注意力哪能不专注呢?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离不开教师理论知识的沉积,业务素养的锤炼。为了更开拓我的思路,在教学之余我总会翻阅一下有关教学的学术专著,在网上查阅一些教学论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完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二、要与时俱进,做到才思敏捷、厚积薄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知识的象征,为此作为一位老师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也是课堂效果好坏的前提。常听有些老师说:“我是教数学的,英语不要问我。”表面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实际上抱有这种心态的人真体现他知识水平缺乏的一面。比如在上初一政治的“培养爱国情”这个框题时,我把“国家”这个单词在英语中的几种拼法写出来,并通过这几个单词的拆分讲解“国”与“家”的关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政治课当中其实可以把几门学科的知识融入进去,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政治是一门时代感极端强的学科,作为一个政治老师更需要关注时事变化,具备剖析时事热点的能力。例如:中国为什么发生文化大革命;拉登为什么瞄准美国;布什为什么能当上美国总统;布什与克林顿之间有什么区别;孔子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美誉……而这些就需要老师多去看报纸、杂志等等,不断向学生传递新的信息。比如我在讲初二上册“依法维护公共安全”时就把恐怖分子制造的9.11事件作为引子,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三、要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精湛的专业水平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上课还是主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就政治这科来说,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重点、难点比较难把握,如果把知识点一个一个地展开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如何轻松而又牢固掌握教学重、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毕竟,课堂上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假如连“车头”都“脱轨”的话。那后面的“主体车身”会怎样呢?所以,这个“导好”或“导坏”,就取决于上课教师,假如说你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就算你讲了一大堆却是离题万里,这样你怎么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你怎能把前后知識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起来就不可能很轻松,相反会很吃力,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会集中呢?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有效调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注意的规律性,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作者从“任务探究形式、阅读导析和媒体设景形式、模拟表演和成果展示形式”进行阐述,如何做好初中思品課中“活动课”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 活动课 探究 情景 模拟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课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法制观念、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的
最近一直在读《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感触颇多。书中提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其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就高三政治教学课堂谈谈自己的心得。  高三政治教学大多以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为主,就新授课而言,内容形式较单一枯燥;较能力提升而言,这两种课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是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二是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答题能力。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把参与的过程视为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使学生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让教师和学生从外在于课程的角色变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列举了现在大学生德育的现状,并且分析形成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德育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不良社会问题不断发生,道德素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的高校大学生作为一批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更应要具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