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的生态翻译学阐述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恰到好处,翻译和传播效果明显。本文将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的实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分析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表明翻译生态学理论对纪录片翻译具有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 三维转换 翻译策略 《舌尖上的中国》
  一、引言
  21世纪初,媒体频频曝光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一些中国企业的诚信和中国食品的形象均遭到质疑,民众需要找回对日常食品的信心,需要对中国传统美食正面的报导。在此形势下,《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不胫而走,横扫银屏。这部里程碑式的国产纪录片以传统中国美食为拍摄题材,展示了中华灿烂的的饮食文化。帮人们重新找回久违的食物之中蕴含的人情味和信任感。当然,此片的成功离不开对其文本的翻译。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角度出发,探讨《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的可取之处,从而试图为其他纪录片的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二、翻译生态学
  在借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清华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生态翻译学这个崭新的翻译理论。这是一个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胡庚申指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在他看来,翻译活动是人类交际活动的一部分,又和生物界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翻译活动。只有主动地适应生态翻译环境并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译文才会在“汰弱留强”的适应性选择中存活并具有“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翻译的核心是“译者中心”。翻译过程是译者的适应选择性和选择性适应。翻译方法主要表现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三、三维转换理论指导下《舌尖上的中国》的翻译策略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出发,对翻译的本质、原则、方法等做了一定的阐述。笔者试图从s三维转换的层面,双向探讨《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尽量真实地再现原文的意图,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受其影响,其构句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译者需不断适应两种语言生态环境并做出灵活转换。
  例1:浙江的老包找笋,先找到竹子,顺着竹鞭挖,找到笋之后轻刨轻取,不伤根,笋取出来后,盖好土。
  译文:Bao always looks for four years old bamboo plant before locating bamboo shoots. Digging along the bamboo rhizome, and takes out the shoots gently to prevent the shoots from being harmed. Finally covers them with earth.
  分析: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句子结构松散,句子的逻辑关系是隐性的。英语句法结构严谨,其逻辑关系是显性的,多用连接词。文中使用了动名词 “digging”、连接词“before”和“and”等, 将各个松散的短句链接在一起,从而使目标读者能清晰理解原文的意思。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避免从译语文化出发曲解原文。字幕翻译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文化维的考虑。《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了大量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这些词时,就要选择适当的策略。既要将我们文化内涵丰富的饮食词汇准确地地传达给西方读者,同时又要具有中国特色,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影响世界。
  例2:时间越久,酒越醇香。黄酒绵长而厚重,中国人可以从这一种饮品里同时品味出“柔”和“刚”两种境界。
  译文:The longer the time, the more fragrant the wine will become. Huangjiu’s flavor is thick and strong, and it stays for long.The Chinese can taste both the “tenderness” and the “toughness” in the wine.
  分析:酒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句翻译的难点是对“绵长”、“厚重”和“刚柔”的处理。为了准确传递酒文化的内涵,译者没有采用直译法,而是在适应原文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分别将其译为“thick and strong”,“stays for long”, “tenderness” 和“toughness”,恰当的作出了文化层面的转换。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把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要实现交际的目的,就要注意吸引读者的眼球。在纽马克看来,交际翻译着力于强调译文目标读者的反馈,关注信息产生的效果。如果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不好,那就会在外国受中产生误解,自然达不到交流的意图。
  四、结论
  《舌尖上的中国》的英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文字层面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交流等方面。鉴于此,翻译时译者应当从多维的角度进行选择和转换。生态翻译学恰好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颇强的翻译理论。实践证明,坚持三维转换的同时兼顾交际的意图,综合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要素,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中华饮食文化准确地展现给西方观众和读者。传播到海外文明和使得报告的意图全面准确地展现给西方读者。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其他文献
职业院校对实用性技能人才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吸纳优质人才的基础.尤其在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当中,通过有效改革教学内容,强化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各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近几年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程下降的趋势,所以探索完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当代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辽阳职业技术学院2108级和2019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质指标逐年呈下降趋势,偏胖学生逐年增多,男女生机能逐年下降.耐力项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与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拥有大量艺术人才资源优势的高校而言,应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其重要职能之一,通过积极参与群众演出、
刊登在这里的23幅照片,是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王贤俊的业余之作。自2000年元月始,他在办学的过程中,每每工作之余,出访路上,常常举起随身而带的照相机,对他所
随着核心素养政策的出台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应对阅读教学中的费时低效、学用分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该文尝试从英语学
在OBE工程教育背景下,针对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增加以及人才质量要求提高,从分析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的问题出发,提出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对策。从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以及学校等角度出发,分析各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并提出对策: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课,实验室管理人员严格管理,实验教师及时辅导,学校制定政策鼓励实验教学,教学督导全程督导实验教学。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化发展越来越快,学习类APP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平台,现在多数学生已充分利用其优势完善学习方式.为了解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类APP的真
本文介绍了基于Vijeo XL过程监视系统软件的建筑物中央空调SCADA系统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建筑物内各功能区域空调温度、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采集与控制,对于大型建筑物内设备有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要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