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区与郊区社区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现况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提高签约率及完善"1+1+1"签约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中心城区、郊区分层抽样为原则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9—11月抽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定点带教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郊区各3家,对其中5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在课题定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对"1+1+1"签约知晓及签约情况等。

结果

574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8.25%。其中,城区292例,167例(57.2%)已签约;郊区272例,133例(48.9%)已签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中心就诊次数、中心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关注状况、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5、8.51、13.89、10.76、6.26、12.98、24.73、76.77,均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情况、患慢性病种类、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4.26、13.83、18.30、18.65、11.96、5.99、5.46、83.44,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1+1+1"签约知晓情况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签约知晓情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频率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城区居民因关注自身健康和对签约知晓率较高,"1+1+1"签约率高于郊区,建议政府重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签约制度的建设。

其他文献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通过逐步分析1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高危人群疾病认知及医疗需求现状,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利用China-PAR模型筛选ASCVD高危人群,根据年龄、性别、学历采取分层目的抽样法抽取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共入选37例受访者,年龄(65.2±8.9)岁,ASCV
介绍1例腹泻、脓血便伴腹痛患者的诊治过程,讨论对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鉴别及治疗过程,尤其是需要注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情况。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收住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双环醇联合护理宣教、每周电话随访1次,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医护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均随诊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疾病周期性、疾病严重后果、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
以2004—2018年国家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湖北籍的22 98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HIV感染)/艾滋病(AIDS)者为研究对象,纵向观察其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及标化发生率(SIR)。22 980例HIV感染/AIDS者共随访113 164人年,年龄(47±11)岁,其中男性80 635人年、女性32 529人年,明确诊断恶性肿瘤者323例(男性217例、女性
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促进抗菌药物在儿童中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在儿童中的发生。方法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保健科对482名家长关于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儿童家长认知和自行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认知方面,89.0%(429/482)的家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