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思考

来源 :中国国情国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具有地区效应、溢出效应和互联互通效应,对于要素流动、通信设施改善、产业集聚和税收增加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发展呈现跨流域性、智能化、数字化、科技性、融合性等趋势,其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投融资逻辑均已发生重大变化,亟需构建与之匹配的市场化的新型长期融资体系。要发挥政府统筹资源配置和财政政策定向引导功能;优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长期、大额资金的撬动功能;适度放宽境外中长期资本的准入限制;优化市场导向的权益性长期融资工具使用环境等。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历史变迁、现实发展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信用监管在新型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地位,并对信用监管的法治体系、信用信息传递机制、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信用修复机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也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设想是国民革命胜利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在战争年代,由于根据地和解放区主要在农村,我们党对所有制结构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化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所有制形式和结构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大刀阔斧改革,通过引进外资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进入新时代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在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很大,却收效甚微。未来,学校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共生融合的智慧校园,从精细化治理到个性化服务将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可以从打造教学智能助手开始,将教与学的过程数字化,将教师变身为引导者,利用智能系统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描画出来,使精准提高教师课标解读能力和业务水平成为可能。尤其是在过“紧日子”的形势下更需要运用技术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构建教育质量评价分析的大数据系统,帮助教师从繁琐而不必要的简单劳动
与增长减速相伴,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带来了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特有的挑战.这包括: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的弱化,及其导致的制造业比重下降;低效企业不甘心退出经营而寻求政策保护,导致资源配置的僵化;劳动力从高生产率部门(制造业)向低生产率部门(低端服务业)逆向转移,造成资源配置的退化.本文通过对特定发展阶段生产率源泉的理论解释和经验分析,指出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资源重新配置空间.正是由于未能充分挖掘生产率提高的既有潜力,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减速来得过早、过快,进而制造业占GDP比重早熟型下降.针对中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