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5年青藏高原雨量和雨日的变化特征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82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青藏高原1971-2005年49个气象台站逐日雨量和雨日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年、季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5年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雨量、雨日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雨量、雨日却呈减少趋势。夏半年,高原上雨日减少,雨量增加,说明降水越来越集中,降水强度在增加。冬半年,高原上雨日、雨量均在增加。高原夏半年小雨(0.1~4.9mm)雨日减少,雨量增加;小雨(5.0~9.9mm)和中雨的雨日和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大雨以上的雨日和雨量均减少。冬半年,青藏高原小雪、中雪、大雪不同量级日数和雪
其他文献
对2005年9月采自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 m的东绒布冰川积累区一批雪坑样品中重金属Ba,Co,Cu,Zn和Pb的浓度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了测试,重金属浓度范围分别为(pg/ml);Ba2~227、Co2.8~15.7、Cu 10~120、Zn29~4948、Pb14~142。并利用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MAT-252对样品稳定氧同位素比率(!18O)进行了测试,雪坑样品对应的时间为2
为了推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有必要定量地把握环境设计与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以及伴随政策导入各种利益关系可能发生的变化。运用北京市亚奥地区居住小区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居住区环境设计与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与居住区环境政策密切相关的经济利益驱动机制问题。分析表明,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与周边住宅区的协调性,以及物业管理是居住区环境品质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
当前,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在解决复杂的地学问题时,对地学案例的表达和历史案例的相似性计算与推理存在明显缺陷,需要在CBR的表达模型和空间相似性计算与推理算法进行拓展。本文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各种定量方法基础上,提出利用CBR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研究思路;其次,针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性及隐含的空间关系特性,给出土地利用变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