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志研究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

来源 :大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志研究和实践在多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回顾,一方面总结中国民族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理论反思和范式实践等特征与经验,另一方面从民族志书写的本质、方法与意义上讨论深度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志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加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紧扣社会需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为探索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志书写的新范式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瑜伽受到了健身人士的喜爱,其在塑造形体、陶冶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效果显著。随着当代瑜伽内涵的变化与发展,其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基于此,该文对瑜伽的基本概念及其文化迁移进行分析,提出瑜伽文化的价值取向,从瑜伽的教育、美学、健身、社会价值4个方面对当代瑜伽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进行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提供文化基础和内在动力,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挖掘、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新时代要实现非遗和乡村的同频共振,必须体现农民主体性,调动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得农村获得内生性动力和内发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