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是农民致富奔小康之路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是农民致富奔小康之路。前一时期,农民外出务工曾是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出去务工,能外出务工的农民基本上都已外出务工,不能外出的农民依然要留在农村务农。新一轮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很显然是在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我们沛县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领先苏北、赶超苏中、跻身苏南”的奋斗目标,牢固确立科学发展新理念,落实科学发展新举措,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以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农业,以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以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农民,以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产业,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依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以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强力推进产业化
  
  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拓展农业功能、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我县以发展设施农业和培育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按照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用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路径,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生态肉鸭、设施瓜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度实施设施农业“十线百村示范”、镇村建设“五镇百村示范”和新型农合组织“百会(社)百村示范”三项“百村示范”工程,着力构建高效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技术服务、信息物流、土地流转、多元投入“五个平台”,打造生态肉鸭、设施瓜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经济板块,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全县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到62.5万亩,占比55.3%,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9%,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4.6%。全县已建鸭棚12000多个,100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镇6个,饲养总量1.2亿,形成了林鸭复合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湖滨水面养殖三条养殖带,雨润等肉鸭产业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亿羽以上,形成了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宰杀分割、羽绒加工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链。生态肉鸭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有力地提高了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主导地位,减少了农民增收的风险。全县设施瓜菜面积5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105万亩。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中小棚菜面积10万亩,亩效益万元以上的大棚菜面积5万亩,大丰食品等蔬菜加工企业22家。日加工能力600余吨,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设施瓜菜产业体系。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5万亩,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微山湖米业等稻米加工企业已达81家,日加工能力5500余吨,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三大主导产业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带动全县2/3的自然村加入产业链条,农民收入的1/3来自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逐步成为惠及沛县百万农民的富民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
  
  以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业,强力推进组织化
  
  高效农业规模化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必然要以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取代一家一户的生产格局。兴建新型农合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效的生产经营新模式。我县以农民为主体,以“支部+协会”为主要形式,以“百村百会(社)示范”工程为载体,由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协会运作,着力探索组建一个协会、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新途径。目前,新型农合组织已成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强力纽带。
  一是土地股份合作。探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以村统租、户分包,村统建、户分包,企业建基地、农民打工,农户间互租互换等五种形式推动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25万亩,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2006年9月,成立了全省首家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张庄镇潘庄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入股社员发展到856名,入股土地4680亩。带动全县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入股农户1.8万户,入股土地5-3万亩,入股农户累计分红389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常年打工2500多人,最高峰时打工人数近万人,合作社支付打工工资2100多万元。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农村经济能人、龙头企业等团体和个人,创办、领办合作组织。在合作方式上,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在利益分配上,帮助其成员销售产品,或按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购后包装、加工、销售,将获取的可分配盈余按成员的交售量进行“二次分配”。目前,全县已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8家,会员达8.5万户,带动农户117万户,2007年,会员年人均纯收入比非会(社)员农户高30%以上。
  三是资金互助合作。鼓励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资金入股、各类扶助资金共用”等形式筹措资金,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解决增收致富中的资金难题,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的沛城镇陈楼村。发动村民入股,成立了“沛县沛城镇陈楼村发展资金互助会”,筹集集体资金39.43万元,入股资金8.58万元,吸收会员52个,先后扶助25户贫困户脱贫,2007年底,村民人均收入达5440元,基本实现脱贫。目前,全县共有此类协会3家,拥有资金117万元,会员162名。
  
  以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农民,加快造就新型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培育和造就更多的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重点加强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技术和本领,突出培养后续的青年农民,逐步将广大农民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我县以实施30万农民大培训工程为总抓手,不断加快农民教育培训步伐。
  一是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现代农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宣传部门以强化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素质教育为重点,以三级文明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村民学校为阵地,对农民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全县文明户创建参与率达100%。农林部门以全县100多个农业示范园和规模种养基地为课堂,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既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又提供技术服务、当好技术指导员,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全县7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基地培训。农工部门巡回在各镇举办“三农政策”讲座,组织三农政策宣传巡回展,印发“政策明白纸”,把政策法规送上门。教育部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技能教育。让未升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学生一毕业就能掌握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就业技能,有效地提高了青年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是增加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为了扩大对农民全面系统教育的覆盖面,县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农民集中培训。培训从村党支部书记开始,2007年县委先后分两批组织100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央党校和青岛兰德学院培训一个月。这些村干部既是接受教育培训的先行军,又是农村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的火种,全县广大农村学科技学知识蔚然成风。
  三是建立规范持久的指导督查机制。为切实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年终由县统一进行工作考核与奖惩。
  
  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我县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领导体制”等五个一体化建设。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泽于民,在加快建设“生产现代化、生活城镇化、环境生态化”的现代新农村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城乡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沛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镇村布局规划》,计划到2020年将全县1329个自然村缩并为711个集中居住点,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疏密有当的镇、村布局。完成了除沛城、大屯以外的13个建制镇的镇区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561个村庄建设规划和40个三类村庄建设规划,今年底可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县行政村公路、客运班车通达率均达100%。对各项支农资金实行捆绑投入,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疏浚县乡骨干河道360公里,整治村庄坑塘858个,新建维修小沟级以上建筑物3248座,实现工程节水灌溉27.6万亩。综合开发治理土地10.2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9万亩,项目区生产能力提高25%左右。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5%。
  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建制镇卫生院15所、非建制镇卫生院11所、村级医疗机构413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7%。积极创建家有百册书、村有千册书、镇有万册图书“百千万”知识工程,大力开展百部电影送千村、百部戏曲惠农民、百台晚会联城乡、百册图书藏农家、百村比武强身体“五百”活动,大力推进“农家书屋”、“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推动文化、教育、卫生、法制、政策“五下乡”,全县新建达标文体站3家、“农家书屋”83家,324个行政村建成标准篮球场和乒乓球室。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13908户、25670人全部纳入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办理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5万人。新建、改建、扩建镇中心敬老院9所,新增床位1107张。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五是加强领导体制一体化。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实施好强基工程。坚持将“五好”镇党委、“五好”村支部创建与“五星”村支书争创活动相结合,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工程大力推进。全县有12个镇党委、260个村党组织基本达到“五好”标准。21名村支书被评为“五星”优秀村支书。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根据经济类型和产业性质设置党组织,新建产业类、协会类党支部178个。按照配强班长、建强班子、培养党员队伍的要求,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分五批完成了全县382个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公推公选,在全国率先实现村级党组织书记全部公推公选,同时公推公选村后备干部2800余人。
其他文献
<正>7月12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产业事业群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智慧海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环境工程、钢结构、轨道交通、民用核电、电站工程、氢能源、航空
前言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当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经过4个步骤顺利完成对接时,我国载人航天也成功实现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这是继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之 Foreword Ca
当前企业积极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及ISO10012国际计量标准已形成一股热潮.贯标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积极与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计量思想同步和接轨,并使之进入科学化、规范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我们更不能忽视成语的对外传播.因此,成语的高质量英文翻译应该引起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