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由于家长在中小学阶段的精心呵护、娇生惯养,职校生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大多属于升学独木桥上的“落水者”,他们带着“失败者”的心理进入职校大门,加上社会上的人对职校存在偏见,有些学生有较强的自卑感。如: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2.学习心理问题
职校生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学习基础,考试经常不及格,再加上中考失利的打击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学习兴趣。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等现象。
3.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4)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4.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失败者”的心态,比较普遍,个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如:妒忌、暴躁、依赖、孤僻、抑郁等。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源泉。经常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才干,又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助人为乐的好作风和英勇果敢、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团队活动、效游、参观,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2.营造环境氛围,优化群体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培养良好的班风,优化群体心理都可以培养起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如在教室置放国旗,制定班训、班规,张贴名人名言、个人学习目标展示栏,出好每期黑板报,搞好环境卫生,使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感受真善美。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是隐性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虽不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但只要学生关注它、思考它,那么它就会对学生进行着教育。
3.利用主题班会实施心理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班会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时间,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讨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地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会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
4.班主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
职校学生的性格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很容易模仿成人,而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就是班主任。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时时处处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由于家长在中小学阶段的精心呵护、娇生惯养,职校生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大多属于升学独木桥上的“落水者”,他们带着“失败者”的心理进入职校大门,加上社会上的人对职校存在偏见,有些学生有较强的自卑感。如: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2.学习心理问题
职校生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学习基础,考试经常不及格,再加上中考失利的打击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学习兴趣。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等现象。
3.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4)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4.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失败者”的心态,比较普遍,个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如:妒忌、暴躁、依赖、孤僻、抑郁等。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源泉。经常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才干,又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助人为乐的好作风和英勇果敢、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团队活动、效游、参观,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2.营造环境氛围,优化群体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培养良好的班风,优化群体心理都可以培养起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如在教室置放国旗,制定班训、班规,张贴名人名言、个人学习目标展示栏,出好每期黑板报,搞好环境卫生,使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感受真善美。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是隐性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虽不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但只要学生关注它、思考它,那么它就会对学生进行着教育。
3.利用主题班会实施心理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班会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时间,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讨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地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会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
4.班主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
职校学生的性格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很容易模仿成人,而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就是班主任。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时时处处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