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汇讲堂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出版 縱观近年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日关系回暖、中美把握协商合作的大方向、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声有色、中欧交流与合作日趋深化……而中华民族复兴路上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正是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借鉴历史上成功的大国外交经验,努力减少中国双重身份带来的外交困扰,是必然选择。专家学者聚焦中美关系、双边外交、中国主场外交等几个领域中的重要模块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当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督查,工作压力大、不堪重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去年七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现在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要统筹解决。10月中旬,中办专门印发
对于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盛世是短暂的。盛世之所以来之不易,是因为每一次盛世的到来都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奋斗,考察中国古代几次历史盛世的成因,可以发现其有一些内在的共同特征。 总结得失 汉武帝继位前发生了地方割据势力争夺皇权的“七王之乱”,刚建立的汉王朝险些夭折。汉武帝汲取这一教训,一上台就大力实施“推恩令”,以法治手段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并及时调整对外政策,以武力手段解决边防问题,从而
“读书”之外的波澜 一本老牌文化杂志换帅,居然引起了诸多讨论和争议,至今未曾平息。 海外读书人对这本杂志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但对于许多和杂志有过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拒绝接受媒体访问的现象,却有下意识的好奇。 不同世代的文化人,对这本杂志,均有不同的主观预期,因此杂志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氛围以及不同的主编之下,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特色之诸多种种之下,任何一本杂志要办成给普通人看,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建立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石,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发展利益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接续奋斗。如何看待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国外交有哪些经验?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顾问李长久。新中国外交成就回顾
“我不是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获胜者,但正如英国人所说。我输了比赛,却赢得了荣耀!” 1908年伦敦夏季奥运会。马拉松,这项古老赛事的黯然销魂谱上,出现了自古希腊信使斐里庇得斯后又一个历史性名字——多兰多·皮特里(Dorando Pielri)。 当多兰多第一个跑进马拉松终点白城体育场时,这个矮小的意大利人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糖果商——组织者赛前甚至把他的姓名都写反了,但几分钟后,他成了举世闻名的长
他们的纯净,他们的诚实,他们相互间的尊敬。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正在劳作的人们,每个人都接受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哪怕很繁重,他们都能平静地接受,认为自己所做的对社会有益 7月30日,94岁的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生命之火熄灭了。意大利总统那波利塔诺说:“意大利失去了最伟大的电影领袖,也失去了20世纪最伟大的探索者之一。” 安东尼奥尼在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屡获大奖,并在1995年
两个军人 赵锦芳(深圳) 我们村里有两个老军人,一个是长明二叔,一个是明定大爷。 长明姓李,我家邻居,个矮身瘦,瞎子,五保户,排行老二,我叫他二叔。 明定姓赵,我们本家,是我二爷,复员军人,高大威猛,和我家隔山而居。 1938年,长明和明定同一天被抓了壮丁,我们那里山又深地又偏,他们一去杳无音信,长明他娘没日没夜地哭,哭瞎了眼;明定他妈思儿成疾,不等儿子捎信回来就撒手人寰。 长明和
在任何人的字典里,撒谎都是贬义词。但是,根据一家曾获普利策奖的新闻事实核查网站PolitiFact的统计,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公开发表的声明当中有一半都是赤裸裸的谎言,剩下的一半也大都是有疑问的事实,只有4%是确凿无疑的真话。不过,美国选民显然并不在乎这件事,甚至他有好几次被媒体揭发撒谎之后,支持率都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说,政治家都是骗子,撒谎是家常便饭,大家肯定早已习惯了。这话有
《就是这样!》是以色列电视台1978年推出的一档节目,一经播出就火遍以色列的大街小巷。 雅茨克是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他留着奇怪又夸张的八字胡,头戴一顶渔夫帽,披着以色列国旗,身上还总是挂着一把手风琴。他的任务就是在以色列各地旅行。每期節目的末尾,雅茨克可能会从树上掉进河里,从马背上摔下来,甚至掉到牛粪里头。不过,他总会马上站起来,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道:“用不着担心,孩子们!雅茨克摔倒了马上就能
那一定是他们人生当中最漫长的76小时 不很大的雨 董建方醒来的时候,天正下着雨。他记得,雨不是很大。 这位年龄已达50岁的老矿工,从1980年来到河南陕县支建煤矿,在矿上干了整整27年。如果个人或家里没什么特殊情况,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会去上班。 7月29日,和往常一样,雨没有让六点钟起床的董建方感觉到任何异样。 那一天,董建方在矿上食堂花1.8元钱喝了一碗稀汤,又吃了四根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