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上层智囊格·阿·阿尔巴托夫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阿尔巴托夫在近二十年的新闻、编辑工作中,接触了文学,哲学、国际共运、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一个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所必需的要素。因此得到了安德罗波夫的器重。在安德罗波夫的一再提携下阿尔巴托夫终于脱颖而出,担任了苏联美加研究所的所长,成为一位可自由出入于苏共决策机关,奔走于国际论坛的显赫人物。
其他文献
<正> 苏联这一时期的关键问题是实行民主。没有民主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就难以展开。这里所说的民主概念含义更广。其目的是“动员社会上的一切精神、智慧力量”(戈尔巴乔夫语)或“给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创造力以自由: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劳动自由,思想自由”。这种民主概念不仅仅包含传统自由,有发表意见、选举代表和反对的权利,这是一种积极的民主,它意味着具体的社会政治活动,意味着个人参与。因此,这种民主超出了政治范围,而要成为在人类活动各项领域中的基本社会关系。于是,提出了改变党和社会关系的问题。由
<正> 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过剩流动资金的问题确实难以控制。中央银行几年来不是用借款的办法,而是靠印钞票来为政府日益增加的预算赤字筹措资金、为投资提供资金并且支撑无利可图的企业。中国混乱的货币政策正在产生过多的钞票。
<正> 苏共二十七大以后,以作风强硬、大胆直言著称的改革家,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一举成为国际舆沦界瞩目的新闻人物。他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所作的引起强烈反响的发言,他发表的那些改革言论,以及他在莫斯科市采取的
<正> 1987年3月26日下午,来华参加联合国区域裁军运动会议的美国大使林恩·汉森应邀同世经政所座谈,谈到了美国对裁军问题的基本看法。汉森指出: 在日内瓦裁军会议的十个议题中,美国跟苏联在几个关键问题上的立场都是针锋相对的。他说,根据他长期和苏联谈判的经验,有必要批评美国政府,在谈判中太注重军事技术方面,而忽略了政治方面。相反,苏联奉行的裁军政策可称之为“裁军政治”,着眼于追求政治宣传目的。苏联大力宣传停止核试验问题,21个不结盟国家出自理想主义也呼吁立即停止核试验。
<正> 在过去8年里,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下述主要任务上:第一,着手系统地、批判性的检验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经验。第二,中国共产党强调并注重研究在中国的独特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中国由于本身的特殊条件,必须勇敢地率先制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中国进行探索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把理论探讨同“一步一步地”实行新的改革结合起来。我们不应该把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三,中国共产党致
<正> 不回避、而且充满信心地处理敏感问题,报喜也报忧,表明中国的开放、改革正在深入,领导人胸襟开阔,放松,自信,令人鼓舞。思想政治斗争、各种意识形态争夺阵地、权力转移或者再分配,在一切社会都有,处理方式不同。中国领导经过“文革”大动乱的教训,决心保持安定团结,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逐步学会了新的思想政治斗争方式,把政治思想斗争尽可能保持在人民内部(即非敌对)的范围之内,并且主要在党内进行,按照法律办事,尊重批判对象的公民权利,这是极为重要的进步。物价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既是关系改革成败的经济问题,
<正> 如果两个超级大国都把它们的批评变成具体的行动,他们可能击败齐奥塞斯库玩弄的使美苏鹬蚌相争以便从中渔利的把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减轻罗马尼亚人民的痛苦。一些年来,罗马尼亚奉行不同于华沙条约立场的独立外交政策立场,同时又维持着东欧最封闭和最压制的社会。其自行其是的对外政策促使美国违心地对它献殷勤,这些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虽然违反人权的情况十分严重。
<正> 罗伯特·霍克是南太平洋地区近年来崛起的政治领袖,澳大利亚工运史上最强有力和政界中颇孚众望的首脑人物。他从事工会工作20余年,素以善于调解劳资纠纷著称,在工会、青年、妇女、土著民族中有一定影响和威信,得到美国和澳大利亚垄断资本集团的支持。
<正> 本书是由苏联学者斯·布赖奥维奇所著。它反映了苏联理论界对考茨基的基本看法。作者概述了考茨基的生平,对他的一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既肯定了他早期在理论上的贡献,又对他的错误作了严肃的批判。作者认为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他曾宣传和捍卫过马克思主义学
<正> 与马克思主义者的预料相反,在本世纪末社会发生的变化,似乎东方要比西方大。其兆头已经在中国、匈牙利以及今日的苏联出现。如最后不出现重大的混乱和障碍,大概这种变化要扩展到整个东方世界。把戈尔巴乔夫推上改革之途的,不是人民的不满和濒临崩溃的经济危机,也不是要求增加粮食和消费物资供应的欲求。那是戈尔巴乔夫在战略上的认识,就是说,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不能应付迅速电子计算机化和信息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