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柚果的“甜蜜产业”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一个个沉甸甸的金黄色柚子挂满枝头,柚子散发出的清香扑鼻而来,直沁心脾。“我们护国镇能靠着一棵柚子树致富万千家,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将柚子视为一个‘甜蜜产业’来打造。”护国镇东巷口村党支部书记、泸州市纳溪区金贸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光权欣喜地说。
  近年来,护国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壮大产业”的原则,大力发展“护国柚”产业,让一个个柚子变成致富金果,甜进了柚农的心坎里。
  兴设施
  柚子拓宽致富新天地
  20世纪70年代,护国镇就开始种植柚子。然而,由于受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备,村民种植柚子都是“靠天吃饭”,柚子产业始终难以形成规模。
  20世纪90年代初,纳溪区在加速产业化发展中,大力实施“一镇一品”战略。护国镇顺势而为,将柚子确立为 “富民增收工程”。为此,护国镇积极整合各部门农业发展资金,以农综开发项目、现代农业项目等为依托,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核心示范种植区,基本形成了“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田地,让柚子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优化。
  与此同时,护国镇在柚子生产管理上也同步跟进。在种植头两年,纳溪区农业局果技站专家更是蹲点指导,极大地提振了村民种植柚子致富的信心和干劲。目前,护国镇种植柚子4.6万亩,年产量达5万吨,年产值4亿多元,辐射带动了全区柚子产业的发展,成了纳溪区继竹产业、茶叶之后的第三大产业。而护国农民靠着种植柚子,每户少则收入2万~3万元,多则超过20万元。
  树品牌
  “护国柚”身价高不愁销
  近年来,护国镇在壮大柚子产业发展的同时,在品牌的打造上也下足了功夫,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和认证,并借助纳溪区农业局果技站的专家优势,大力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控防等新技术,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同时,护国镇还充分借助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了“护国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专业合作社对果农进行全程服务,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果园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营销“五统一”管理,建立“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共赢机制,顺利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如今,历经多年打造,“护国柚”靠着生态品质,于2011年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4年,在四川“果王子”评选中,一举荣获了“四川果王子”称号。品牌上身,“护国柚”的身价陡增,这两年,每公斤8~10元的价格还得早早预订。
  延产业
  休闲游助农丰产又增收
  如今每到柚子成熟时节,在护国镇的柚子林中,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林中漫步,一边吃着购买来的柚子,一边拍照;中午时分,就在林中的农家乐或果农家中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菜。“没想到靠着种植柚子,我们这么偏远的乡村农民还吃上了‘旅游饭’,不仅让柚子在树上就卖完,还带动了家禽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汪光权高兴地说。
  借助现有的4.6万亩柚子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升附加值,是护国镇壮大“护国柚”产业助农增收的又一举措。2010年以来,护国镇在扩大“护国柚”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力实施水、路、电、气、宽带、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公路、游道、柚庄、文化广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农村景区、田园公园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体系。
  2011年开始,护国镇按照“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的思路,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打响了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游览,在让柚子实现树上销售的同时,带动了农民生态农副产品的就地销售。
  把“产业”变成“风景”,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护国镇将“护国柚”产业做到了极致,让一个个柚农在家门口就真正实现了丰产增收。
其他文献
在那餐桌荒凉的年月,杀年猪给了人们拮据的肠胃许多真实的慰藉.那一片淳厚的肉香,穿透岁月,在记忆中长久地潜伏着,印证着那一段艰难的日子,也见证着时代发展的巨变.
期刊
“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建立中央储备粮制度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大战略。近年来,中央确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强调
据“中国乡村发现网”,原题为“乡愁”vs“乡仇-我的遗产谁做主?不久前参加了清华大学徐彤博士主持的一个沙龙,主讲的题目是《我的遗产谁做主》.一开始,他讲了个例子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