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原本比较沉闷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针对过去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课堂显得毫无生气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素材,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创设情境”已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中,创设情境似乎已成了落实新课标的代名词,很多教师甚至到了“无情境不入课堂”的境地。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孩子的一种渴求认识世界、希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是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游戏这一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的活动,引入教学中,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趣味性的活动之中。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或是复习导入,或是探究新知,都能活跃孩子的思维,开阔孩子的思路,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孩子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诸多问题
  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诸多原因,过于平庸或过于绚丽的无价值的情境充斥着小学数学课堂:有的教师忽略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一味地追求数学的生活味,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既脱离教学目标,又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的情境;有的教师为了出奇制胜,过分追求情境的标新立异,忽略了情境的挑战性;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忽略了情境的负面干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降低了课堂效率……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二、呼唤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开展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价值的研究,使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能科学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树立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只追求表面形式的。如果是这样,不但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三、创设的情境要具有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抽象难懂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應源于他们的生活现实。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在课堂创设蕴含数学训练、洋溢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生活事物,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建构数学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教学时,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度”等行动策略。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极有帮助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数学素材,设计出形式生动、可供探究、空间宽绰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出现,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三)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数学理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的确,数学知识不仅需要“思”中学,同时也需要“做”中学。对于那些依靠“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猜测想象”仍旧难以充分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认识抽象知识的直观表征,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师相当精确的引领点拨,直观理解向抽象建构的认知提升便能顺利达成。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宽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作者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引言: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很大的共性,通过总结其成长共性,能够为广大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本文浅析了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外部环境、学校支持和个人素质方面的共性条件,并提出了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和排头兵,他们以其突出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引导着小学生们踏入数学王国的殿堂,为其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目前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潮流,也是我国现如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的意义进行阐述,后结合实际分析整合的方法。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这些技术方法之后,应用到现实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社会发展也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将信息技术
[目的]为探讨Na^+-K^+-ATP酶在荷斯坦牛热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比较测定了329头荷斯坦牛在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期的体温、红细胞K^+和红细胞Na^+-K^+-ATP酶活力的变化。[
高效的品德教学,不是因为教师讲得多,而是源于教师问得好、问得巧。提出的问题一语中的,问在关键处,就能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启迪思维。怎样使提问有效、课堂高效,是值得教师探索的问题。  一、瞄准提问切入点,彰显意图  1、深入文本设问题。文本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设问必须以文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层次性的、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构建起
"女足二次创业"是指以新目标、新思路、新发展、新举措和新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它是女足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它的提出主要来自世界女足迅猛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世界女
在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当中,由于教师期望和要求过高,使特殊儿童难以体会到自由表达的快乐,总是因为害怕写不出作文或写不出较好的作文而焦虑,形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强化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摆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写好作文离不开学生较强的自信心  想要打破学生害怕写作、不会写作和写不好的困局,就必须加强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如,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