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官二代“放洋”记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官二代”的求学经历,不是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就是放弃岛内顶尖大学去喝洋墨水,甚至还有从中学时代就被“放洋”,或是去读贵族学校。
  说一套做一套
  教育改革25年来,台湾教育机关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其广设高中与大学,施行学校区化。然而讽刺的是,当初鼓吹改革的官员,其二代或者三代,却没有“享受”教改的成果。他们中学时期就读的学校,几乎都是富贵逼人的私立贵族学校,或资源丰沛的公立明星中学。
  把一双女儿送进再兴中学的马英九曾信誓旦旦,“现在已经到了紧急时刻,政策上路不能再蹉跎”,“台湾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只能靠教育,把孩子们教好,才有机会在世界上出人头地。”
  儿子自幼念薇阁、初中毕业不参加“基测”而直升该校高中部,但郝龙斌却劝勉社会不要择校:“建中之所以升学率高,不是因为学校好、师资优,而是因为学生本身就很好,这样优秀的孩子留在那里念书,几乎都能够考到国立大学……”
  如果从官邸所处的公立中学学区来看,马唯中、马元中本该读兴隆中学,但她们选择了被称为“伊顿公学化身”的再兴中学。在英国,伊顿公学的毕业证书是权贵子弟的“血统证明书”。
  郝汉明本该念的是至善中学,但他却选择了念薇阁,这所私立中学的学杂费跟再兴差不多。“你们是不是都骑马去上学?”“听说薇阁连走廊上都装有冷气?”是学生难免被外界询问的问题。
  把孩子教好,让他们有机会在世界上出人头地,不是官员们的“知识”,而是台湾每个家长的“常识”。假使官员们真认为优秀孩子无论在哪儿读书都能成龙成凤,马唯中、马元中和郝汉明当初为何没念兴隆、至善中学,非得进收费高昂的再兴与薇阁不可呢?
  官二代“放洋”
  李登辉女儿李安妮,在台湾读完硕士后,攻下英国纽卡素大学社会政策博士学位,后返台加入台联党;连家的连惠心、连胜文、连胜武三人都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小妹连咏心则是哈佛大学硕士;马家的马唯中、马元中,也都在美国取得学位。
  其中,两位马家千金的求学经历尤为特殊。马唯中曾于1998年通过台湾大学动物学系的面试,得以推甄入学(类似大陆的自主招生),当时马英九正竞选台北市长,女儿获台大推甄一事引发“入学特权”的议论。
  但马唯中最终却依父亲之意,放弃推甄,考入哈佛大学。而妹妹马元中也在得到台大历史系的推甄后,与姐姐走上相同的道路——放弃入学,远赴美国。
  领导人的儿女们留洋,其他高官子女也纷纷效仿。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立法院长”王金平家的孩子,全都有美国、英国硕士学位;郝龙斌女儿郝汉祯,则效仿马家千金,放弃台大赴美就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12位“行政院长”,除子女尚幼的江宜桦之外,共计36名“官二代”,几乎所有人的硕士以上学位都在美国获得。
  还有的“官二代”甚至在中学时期就成了“放洋的孩子”。“考试院长”关中的爱女关云娣,14岁时依父母之意赴美当“小留学生”,后来拿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双学位;但因为太喜爱电影,毕业后在纽约、伦敦半工半读,进修电影课程,为此与母亲几乎闹僵。
  然而,“官二代”们的留学生活也多遭非议。
  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养子谢维洲和李登辉孙女李坤仪,就被台媒指为功课太差,才花费重金赴海外留学。
  2003年,陈水扁之子陈致中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留学,被曝在美国“花钱如流水”,光是每个月的房租就要近万美元。2005年,陈致中带着妻子黄睿靓赴纽约继续进修,并投资了好几处房地产。又有亲蓝媒体爆料,陈致中尚未工作却“带着老婆住纽约豪宅”;此外,“国安局”还派人贴身戒护“扁家贵公子”,仿佛全程“陪读”。
其他文献
乾隆皇帝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  乾隆很自负,觉得自己不仅文章做的好,而且深明义理,儒学的道理,就是比士大夫们明白。康熙谈诗说文,有所遗漏,左右的文学侍从还可以提个醒,但到了乾隆这里,皇帝已经不能有错了。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满人皇帝,在文的方面如此自负,无非是展示自己在文化上的正统地位。通过屡兴文字狱,以及平时的挑
许久以来,台湾流行着一则冷笑话。一位上将退休之后赋闲在家,百般无聊,郁郁寡欢。妻子知道他犯了官瘾,所以每天早晨拿着一张“签呈”,上面写着:拟采购黄瓜二两、白米一斤、鸡蛋十五个、葱一把,请示是否可行。老公得意地拿大笔一挥:如拟所请。  这个笑话折射出台湾将官们除役之后的苍凉与无奈,也凸显出除役后的军伍人员不知所措的晚年人生。事实上,“精实案”在二十年以前就已经启动,一批又一批校级以上的干部离开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