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的“化学反应”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十一二岁时,有两大兴趣:化学和中国!我知道我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原因,那是在花园里进行的激动人心的实验中,我看见了一抹新世界的神秘曙光.而我对中国的兴趣也缘于与此类似的好奇心.当时是1970年代初,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我们在英国很少能看到关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新闻和信息.在迫切的求知渴望下,我通过中国驻伦敦大使馆,订阅了《北京周报》(当时的名字),开始每周阅读有关中国的新闻.
其他文献
面向国家战略部署,聚焦将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近日,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期刊
期刊
1939年10月,英国青年乔治·何克(George Hogg)来到了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重要发祥地陕西宝鸡,从此投身中国工合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从1939年10月到1945年7月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