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训与高校文化的关系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训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的凝练,高校文化建设要围绕校训展开。我国的高校校训相当一部分来自经典古籍,并因办学特色而各异。在高校发展的进程中,校训与校园文化间整体呈现互相促进的关系,共同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训;校园文化;关系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学校风气的标志,在学校精神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各高校对校训也越加重视。优秀的校训在凝炼学校文化精神、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营造积极向上、有特色的氛围上占据重要位置。校训的设立应符合整个学校的教书育人的方向,与学校融为一体。校训应简练实用,对学校文化有宣传的作用。好的校训对于整个校园文化来说,作用不可小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服务。
  一、校园文化建设以校训为中心
  校训作为一种文化凝练、培养目标,不应只是出现在醒目位置,成为学校的名牌,还应关注实用。各高校在制订校训时,应留给校训发挥其熏陶和影响作用的最大空间,使师生的思想受到校园文化的浸润,受益一生。如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孙中山先生新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1994年中山大学重新启用这十字作为校训,希冀以校训所体现的核心价值为理念,努力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可以归纳为三点:校训氛围熏陶师生、校训引导学校发展方向、校训宣传影响师生。这三点交叉使用,让校训最大程度地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为学校服务。
  二、校训反哺校园文化
  我国的高校办学从层次上来说,分为本科、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从学校的特色上来说,分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文史类大学和专业类大学。通常情况下,学校的校训与办学特色紧密挂钩。大学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华,应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人们对大学教育人才的希望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好的校训,应该同时具有凝练学校特色和目标的功能。例如: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取自《周易》,表明了清华的育人理念是培养出学习上自强不息、品格上胸怀宽广、有容乃大的人才,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大有继承传统、领军高校的气势。而相对于一些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宏观的全面的育人理念可能与实际办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他们在选择自己学校的校训时,会更加注重实用性,与传统的出自古书的校训相比多了几分时代感。比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博学笃行、术道精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着重强调了以技术立校的原则,旨在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符合此类学校发展的方向。
  三、校训意在指导师生处世做人的准则
  校训,是一所学校育人的标尺,是师生共同努力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根据当前形势所制定的校训更显其与时俱进的理念。如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一时间,“不做假账”的职业承诺,就成为国家会计学院学生的座右铭和将来工作中的首条职业道德。校训并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座右铭,教师同样受到校训的熏陶和教诲。校训作为师生处世做人的行为规范,在师范类院校校训中更显其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厚生,笃实敏行”,华东师范大学的“求实创造,为人师表”都传递出师范类学校为人师表的标准,这些师范类院校的师德教育成为了学校的一面旗帜,让师范学校学生的形象从校训中得到彰显。
  四、校训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
  校训作为学校主体文化的核心,应该是独特的,并且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可考察性。校训的设立切忌与学校宗旨相悖,一但校训确立,不宜轻易更改。拥有悠久历史的校训文化是学校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解释为:和柏拉图做朋友,和亚里士多德做朋友,更要和真理做朋友。校训与哈佛校徽上镌刻着的拉丁文“VERITAS”(真理)一道,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告诉世人:哈佛只认真理,不认权势;只认科学,不认金钱;只认平等,不认权威。南昌大学的校训是“格物致新,厚德泽人”。这些校训体现出高校求真务实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从学术研究和人格塑造方面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把对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的追寻作为终极目标。难得的是,这些学校的师生也正是这样践行着他们的校训,用踏实的作风、丰硕的成果,不断为学校校训充实基础。
  校训是大学的灵魂和航标,对高校师生的言行举止具有规范和积极的引导作用。我们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风貌,并将校训融入师生生活,用生活点滴来诠释校训,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刘发生,谢小刚.论高校校训对大学精神形成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101-103.
  [2]沈国助.校训: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61-62.
  作者简介:罗良针(1965— ),江西泰和人,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教育经济管理;邢渺(1989— ),湖北十堰人,女,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L市G医院1146名婴儿出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城乡结合部存在着超生现象严重和新生儿性别比重度偏高两大问题,而且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增强使命意识是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十八大报告强调共产党人要增强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都过多地强调了农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而忽视了农民的政策参与。不可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师”这个富有深意的字眼.“老师”那崇高的形象便深深扎根于我的心灵,使我立志塑造相同的美好风景。多年之后走出校门,我就携着满腔的热情,登上百年长郡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及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58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结果: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