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有效学习含义辨析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学习”的理念源于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一、有效学习概念描述
  1.学习
  学习是学生利用教材、设备,通过适当的方法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学习的状态有无效学习、机械学习和建构学习三类。
  2.有效学习
  对“什么是有效学习”,学者和专家有各自的看法。美国L.Dee Fink教授认为,有效的学习目标有六个方面,学习深度是逐渐加强的: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Foundational knowledge);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pplication learning);在所学到的内容、思想、人物和条件之间建立联系,进行综合(Integration);学会从人文与道德的角度看问题(The Human dimension of learning);保持学习探究的锐气与有效果(Caring);提高学习能力(Learning how to learn )。Fink认为,在进行有效学习的设计时,应全面把握上述六个层次的目标。
  国内的研究将有效学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认为,有效学习是指有效率的学习,如有学者认为,有效学习就属于高效率学习,指能够真正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是推动能力和态度发展的学习。
  第二类认为,有效学习是指有效果的学习,如学生能学习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所谓有效学习,是学会学习、发现学习,是知识建构过程。
  第三类认为,有效学习应该包含有效率和有效果两个方面。例如,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主动地学习,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它包括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会学”,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学习结果具有较高的达成度,即“学会”。“有效学习”不仅是指学生有效掌握课本现有的知识,还指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并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效学习就是那种善于优化我们的学习环境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
  学习的层次分析观点认为,有效学习属于第三层次的学习。首先它同死记硬背、单纯应对考试的学习有着天壤之别。第二层次的学习是同记忆相结合的理解性学习,也称为尝试学习。理解性学习的评估不是单纯考查记忆,而是要能解决问题。第三层次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也称适应性学习,这种学习是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更加注意学习的迁移,帮助学习者达到不仅尝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能对自己的思维加以思考(元认知)的境界。
  二、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学习
  赵志群教授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有效学习的内涵: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中, 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三、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在不同类别的学校中地位不同。
  《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有效性学习评价标准(试行)》规定: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在教师构建的课堂环境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步骤,学生有效性学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积极准备,选择有效的学习步骤;能够有效地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理论学习/技能学习/情感学习);能够积极并科学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通过有效性学习获得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学习的含义: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对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有效学习含义的理解
  1.从信息技术课程在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来看
  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包括三类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普通课。信息技术课同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属于普通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的地位远远不如专业课甚至是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就是作为其他学科发展的工具。
  2.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殊性来看
  信息技术课同数学、语文等普通课程又有所不同,数学、语文等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终身学习的影响是隐性的,或是效果显现的速度比较慢,而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显性的、快速的,各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各类人才。
  3.从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来看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包含三个层面: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能力,主要是指有关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对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技能;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正确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的作品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能力,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即能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出、分析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和进行决策;能主动探索、研究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实践和体验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能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分工合作,创作发表成果。
  提升信息社会的安全与道德意识,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个人对信息社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能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进行个人自律;明确在信息社会中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备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的习惯和规范;具有为社会服务并贡献社会的强烈意识。
  因此,对于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学习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一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能力,即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二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既收到了“鱼”,也学会了“渔”,二者兼得,也就实现了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孙福万.释义“有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4(10).
  [5]赵志群.促进有效学习的课业与课业设计[J].职教论坛.2008(9).
  [6]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有效性学习评价标准(试行)[Z].2009.
  (作者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观念和历史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课“活”起来,使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
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具有一定制衡关系的一种组织结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上反映了这种分权制衡的关系,但还存在许多缺陷,下面笔者就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作一简要剖析。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  这是指董事长与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