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发生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探究基于高危因素的暴力事件防范措施培训对急诊护士工作安全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发生的126例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以该院急诊科9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危因素对其进行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后用于临床实践一年,比较培训前后一年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是否有差异,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工作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量表对急诊护士的睡
【机 构】
:
410007长沙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发生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探究基于高危因素的暴力事件防范措施培训对急诊护士工作安全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发生的126例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以该院急诊科9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危因素对其进行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后用于临床实践一年,比较培训前后一年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是否有差异,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工作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量表对急诊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工作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时间以夜班居多(56.35%),施暴人员以男性为主(65.08%),其中家属施暴比例占比较高(61.90%),患者年龄<1岁(25.40%)、≥60岁(30.95%)、患者病情较重(48.41%)、文化程度较低(文盲35.71%,初中及以下23.03%)均是易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危险因素.患者病情急(25.40%)和对医疗服务不满意(31.75%)是施暴的主要原因.实施暴力风险因素识别培训后,急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同时培训后急诊护士的PSQI得分、工作疏离感量表得分均低于培训前(P<0.05),职业倦怠感较培训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的暴力风险识别培训可显著降低急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改善急诊护士的睡眠质量,改善职业倦怠感和工作疏离感,在临床上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的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设立绩效指标和权重;选择科室对指标和权重进行测算和调整;形成一套涵盖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技术风险及难度、患者满意度的护理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观察实施后护理人员辞职率及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等方面.结果 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后,护士的辞职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护理岗位绩效考
该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普通病房人员管理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旨在为确保特殊时期临床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防控要求,结合科室工作特点,本病区制定了一系列防控管理措施并准确实施,使临床工作在全面防护安全的基础上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2月-2020年12月,本病区共收治患者1 094人,陪护人员473人,患者与陪护人员及医务人员零感染.疫情防控的安全与人员管理为本病区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有效作用,安全优化的防疫流程让患者及家属安心,各级人员防护措施的严格落实保证了病区的安全性
总结了护理床头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主要从护理床头标识的制作、数量、护理人员对床头标识的培训、护理床头标识的操作和应用进行阐述.认为应用护理床头标识,不仅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安全,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说明护理床头标识的应用,操作性强、实用,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