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普通的伊朗民众而言,7月14日达成的核协议不仅意味着“同西方世界的和解”,更带来之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改变。
对书迷们来讲,在国内读到原版外国书籍成为可能。在最近的德黑兰书展上,美国企业亚马逊大出风头,他们宣称将让伊朗民众“从家中收到直邮商品”。
对数码迷来讲,或许可以不必再通过阿联酋或是土耳其的走私贩手中买到苹果公司的新款iPhone。过去由于西方制裁,伊朗民众几乎没有办法和现代科技接轨——那些“高价代购”的智能手机即使买回来也无法正常下载APP。
“古董机”ER-IRP的悲剧被认为是近年来伊朗民用航空业空难频发的一个典型案例。由于飞机严重老化,伊朗民用航空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空难频发,其主要几家航空公司也常年在飞行安全记录上排名倒数——在美国网站askmen去年的一项榜单中,伊朗航空被列为全球安全记录第三差的航空公司,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造成的空难遇难人数高达708人。
由于买不到西方的新型民用飞机,伊朗民航不得不转而购买俄罗斯制造的民航客机。但由于俄制客机本身的安全系数也不高,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际上,就连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本身也计划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淘汰掉现有机队内的老式俄制客机。
比如2006年和2009年在伊朗境内造成两次严重空难的俄制图-154型客机就是航空史上“臭名昭著”的不安全机型之一。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空难中的飞机恰好也是同一款。由于其安全性能问题,中国民航早在2002年就将其全部退役,但迫于无奈,伊朗民航系统迄今仍有这一型飞机在载客飞行。 目前,伊朗最大的四家航空公司飞机平均使用时间超22年,已“达到危机的极点”。过去25年来,伊朗发生超过200起航空事故,导致2000人死亡。2011年以来,涉及伊朗航班的飞行事故已有14起。事故多由于飞机年久失修,缺乏保养所致。
2010年4月份,伊朗航空公司被欧盟列入禁飞“黑名单”,其旗下的飞机被限制飞入欧盟境内。
在中东多个航空公司争相通过购买更大、更先进、更豪华的客机来招揽远东和西欧及北美间转机旅客的当下,同处一个区域的伊朗民航业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停滞不前。
但实际上,最早发现中东发展航空中转枢纽巨大潜力的却是伊朗人——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伊朗民航业就已经和波音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那时以德黑兰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伊朗航空在气势上丝毫也不逊于现在的阿联酋航空(Emirates)或是卡塔尔航空(Qatar Airways)。
1961年,在伊朗政府主导下,两家民航公司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伊朗航空公司。这家公司得到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大力支持,在所谓“白色革命”的振兴计划下,伊朗航空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也与其展开广泛合作。可以说,伊朗航空和波音之间的“那段感情”就是当年美伊蜜月期的政治产物之一。
1965年,伊朗航空公司从波音接收了其第一架现代化喷气式飞机波音727——在60年代的喷气式商业飞行革命中,地处中东的伊朗民航业站在了和欧美业界相当的高度。随后的1971年和1974年该公司又相继接收了首架波音737和波音747飞机。
机队的壮大为广泛开辟航线提供了可能。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伊朗航空已经能够广泛地提供往返欧洲的航班服务,当时仅伦敦-德黑兰航线上每周就有超过30个伊朗航空执飞的航班。这一班次密度已经可以和现时的多哈-伦敦航线媲美。
作为波音一代传奇产品747型巨无霸客机的启动用户,伊朗航空在70年代就开始探索用这种机型飞航远程洲际直飞航线的可能性。当年首发的伊朗航空德黑兰-纽约直飞航线还创下了最远航线的新世界纪录。
“当年伊朗航空的电视广告中,美国制造的超级喷气式飞机运载着穿着传统服饰的波斯富豪,每个人都满脸笑容。”《经济学人》说,伊朗航空称得上是中东航空业的先驱,“这种连接远东和西欧的地理优势最早是由伊朗人发现的。”
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伊朗航空达成了无一宗安全事故的辉煌成就,还因此被评为仅次于澳洲航空(Qantas)的世界第二安全航空公司。
到70年代末,从德黑兰国际机场可以直飞的国际目的地超过30个。由于协和超音速客机等先进机型的相继问世,伊朗航空业还计划将把德黑兰打造成连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之间的“袋鼠航线”中转站。
遗憾的是,这项宏大的计划因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突然爆发而戛然中止。伊朗航空业的由盛而衰也因此成为这个国家遭受西方封锁和制裁的典型案例之一。现如今的中东航空中转业已然是海湾国家外加土耳其人的天下,德黑兰“亚非桥梁”的地位也已经被迪拜、多哈以及伊斯坦布尔所取代。
“在海湾的航空公司中,7年机龄的飞机就算是古董了。比起这些对手,伊朗航空动辄20年的上世纪装备毫无竞争力而言。”《经济学人》评论称,这一切看起来就要终结。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说,核武协议通过与否,美国人都将是敌人。与此同时,很多美国政客也是这么想的。但这不代表敌人之间不能做生意。”
对书迷们来讲,在国内读到原版外国书籍成为可能。在最近的德黑兰书展上,美国企业亚马逊大出风头,他们宣称将让伊朗民众“从家中收到直邮商品”。
对数码迷来讲,或许可以不必再通过阿联酋或是土耳其的走私贩手中买到苹果公司的新款iPhone。过去由于西方制裁,伊朗民众几乎没有办法和现代科技接轨——那些“高价代购”的智能手机即使买回来也无法正常下载APP。
“古董机”ER-IRP的悲剧被认为是近年来伊朗民用航空业空难频发的一个典型案例。由于飞机严重老化,伊朗民用航空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空难频发,其主要几家航空公司也常年在飞行安全记录上排名倒数——在美国网站askmen去年的一项榜单中,伊朗航空被列为全球安全记录第三差的航空公司,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造成的空难遇难人数高达708人。
由于买不到西方的新型民用飞机,伊朗民航不得不转而购买俄罗斯制造的民航客机。但由于俄制客机本身的安全系数也不高,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际上,就连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本身也计划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淘汰掉现有机队内的老式俄制客机。
比如2006年和2009年在伊朗境内造成两次严重空难的俄制图-154型客机就是航空史上“臭名昭著”的不安全机型之一。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空难中的飞机恰好也是同一款。由于其安全性能问题,中国民航早在2002年就将其全部退役,但迫于无奈,伊朗民航系统迄今仍有这一型飞机在载客飞行。 目前,伊朗最大的四家航空公司飞机平均使用时间超22年,已“达到危机的极点”。过去25年来,伊朗发生超过200起航空事故,导致2000人死亡。2011年以来,涉及伊朗航班的飞行事故已有14起。事故多由于飞机年久失修,缺乏保养所致。
2010年4月份,伊朗航空公司被欧盟列入禁飞“黑名单”,其旗下的飞机被限制飞入欧盟境内。
不复当年勇
在中东多个航空公司争相通过购买更大、更先进、更豪华的客机来招揽远东和西欧及北美间转机旅客的当下,同处一个区域的伊朗民航业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停滞不前。
但实际上,最早发现中东发展航空中转枢纽巨大潜力的却是伊朗人——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伊朗民航业就已经和波音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那时以德黑兰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伊朗航空在气势上丝毫也不逊于现在的阿联酋航空(Emirates)或是卡塔尔航空(Qatar Airways)。
1961年,在伊朗政府主导下,两家民航公司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伊朗航空公司。这家公司得到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大力支持,在所谓“白色革命”的振兴计划下,伊朗航空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也与其展开广泛合作。可以说,伊朗航空和波音之间的“那段感情”就是当年美伊蜜月期的政治产物之一。
1965年,伊朗航空公司从波音接收了其第一架现代化喷气式飞机波音727——在60年代的喷气式商业飞行革命中,地处中东的伊朗民航业站在了和欧美业界相当的高度。随后的1971年和1974年该公司又相继接收了首架波音737和波音747飞机。
机队的壮大为广泛开辟航线提供了可能。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伊朗航空已经能够广泛地提供往返欧洲的航班服务,当时仅伦敦-德黑兰航线上每周就有超过30个伊朗航空执飞的航班。这一班次密度已经可以和现时的多哈-伦敦航线媲美。
作为波音一代传奇产品747型巨无霸客机的启动用户,伊朗航空在70年代就开始探索用这种机型飞航远程洲际直飞航线的可能性。当年首发的伊朗航空德黑兰-纽约直飞航线还创下了最远航线的新世界纪录。
“当年伊朗航空的电视广告中,美国制造的超级喷气式飞机运载着穿着传统服饰的波斯富豪,每个人都满脸笑容。”《经济学人》说,伊朗航空称得上是中东航空业的先驱,“这种连接远东和西欧的地理优势最早是由伊朗人发现的。”
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伊朗航空达成了无一宗安全事故的辉煌成就,还因此被评为仅次于澳洲航空(Qantas)的世界第二安全航空公司。
到70年代末,从德黑兰国际机场可以直飞的国际目的地超过30个。由于协和超音速客机等先进机型的相继问世,伊朗航空业还计划将把德黑兰打造成连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之间的“袋鼠航线”中转站。
遗憾的是,这项宏大的计划因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突然爆发而戛然中止。伊朗航空业的由盛而衰也因此成为这个国家遭受西方封锁和制裁的典型案例之一。现如今的中东航空中转业已然是海湾国家外加土耳其人的天下,德黑兰“亚非桥梁”的地位也已经被迪拜、多哈以及伊斯坦布尔所取代。
“在海湾的航空公司中,7年机龄的飞机就算是古董了。比起这些对手,伊朗航空动辄20年的上世纪装备毫无竞争力而言。”《经济学人》评论称,这一切看起来就要终结。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说,核武协议通过与否,美国人都将是敌人。与此同时,很多美国政客也是这么想的。但这不代表敌人之间不能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