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初中生掌握学习几何的方法,提升他们的理性思维,是值得中学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文章从如何培养初中生基本的几何技能、夯实几何基础出发,逐步阐述了分析几何条件、思考几何问题、归纳证明思路的方法以及几何推理过程的书写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初中生掌握学习几何的方法,提升他们的理性思维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试谈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方法。
一、夯实几何基础知识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对于初中平面几何来说,掌握好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技能,才能迈出下一步。
(一)掌握几何语言互译,培养几何基本技能
几何语言是初中数学语言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个推论,教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几何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果学生都能熟练地从几何三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迅速转化为其他两种几何语言,就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二)加强几何作图练习,培养几何形象思维
初中几何的尺规作图教学,教师不要为了教作图而作图,而是要通过作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初中几何的尺规作图包括: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过直线上(或者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等。画图包括:利用三角板画角、画直角、画平行线、画两条大致相等的线段或两个大致相等的角等。无论作图还是画图,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技巧和方法。它们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是初学几何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往后的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凭着这样的直观思维,逐步思考,往往就能敲开推理的大门。
(三)利用几何直观图形,简化几何定理记忆
几何的性质定理很多,有些也容易混淆。如果能够借助直观的图形进行记忆,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利用直观的图形,把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清晰地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定理易于理解,便于学生记忆。
二、熟记相关几何概念、定理,灵活运用
初中几何的教学,既要学生熟记有关的概念、定理,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的方法,灵活运用,才能进行几何的推理与证明。
(一)重视几何条件标注,领会几何分析方法
读懂已知条件,学会看图和分析,是思考几何题的前提。在初中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几何图形中标注已知条件。借助这些标注,赋予已知条件特定的符号,使之更加直观。它是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方法,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几何思考方法,培养几何逻辑思维
无论是解答題还是推理题,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思考的方法,哪怕面对的是较为简单的几何题,都有可能无从下手。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利其器”,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1. 用顺向方式思考。一般来说,如果几何图形较为简单,并且从已知条件得出的结论较为单一,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思考。
2. 用逆向方式思考。一般适用于较为容易看出选用什么方法的题目,例如运用全等、相似进行求解或者证明的题目。
3. 用顺逆结合的方式思考。一些几何题,如果单纯从所求去想,方法较多,往往需要采用顺逆结合的思维方式。
(三)寻找几何一般规律,归纳几何证明方法
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让证明的思路更加清晰。
例如,证明角相等或者互补,常用的方法是“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或“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如果要证明两边(角)相等:如果两边(角)属于两个三角形的,则考虑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属于同一个三角形的,则考虑等角对等边(或者等边对等角)。已知的线段(角)或者要证明的线段(角)有公共部分,则考虑用线段(角)的和差进行证明。还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圆或者等圆中,相等的弦、弦心距、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等来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同时,还要熟悉证明平行、证明垂直常用的基本方法,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此外,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圆的切线的判定、面积计算的有关方法等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归纳。
(四)注重几何语言表述,推理过程要严谨规范
几何题,无论思考的方式如何,书写推理过程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做到严谨、规范。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从已知条件出发,找一个或者两个条件,写上一个结论,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注意书写“∵”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几何有关定理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将它们写足、写齐。
三、重视已有学习经验,强化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掌握了几何的分析方法、思考方法和推理的书写方法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放下依托,从实验、操作、添加辅助线中脱身而出,焕发思考的灵感。
(一)重视实验几何向验证几何过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度量、折纸、拼角等实验得到结论。但是,任何的实验都会有误差。那么,该如何放下实验的“拐杖”,进行几何的推理验证,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呢?于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互相讨论,得出了不同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合理添加辅助线,写出证明过程。
(二)掌握添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
在几何教学中,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定理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添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较为复杂的几何题,有时甚至还需要逐一列出有关的定理,逐一推敲,需要添加多条辅助线。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一刹那的解题灵感。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度,激发他们的解题灵感。
初中的几何教学,既是数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初中生掌握学习几何的方法,提升他们的理性思维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试谈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方法。
一、夯实几何基础知识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对于初中平面几何来说,掌握好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技能,才能迈出下一步。
(一)掌握几何语言互译,培养几何基本技能
几何语言是初中数学语言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个推论,教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几何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果学生都能熟练地从几何三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迅速转化为其他两种几何语言,就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二)加强几何作图练习,培养几何形象思维
初中几何的尺规作图教学,教师不要为了教作图而作图,而是要通过作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初中几何的尺规作图包括: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过直线上(或者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等。画图包括:利用三角板画角、画直角、画平行线、画两条大致相等的线段或两个大致相等的角等。无论作图还是画图,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技巧和方法。它们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是初学几何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往后的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凭着这样的直观思维,逐步思考,往往就能敲开推理的大门。
(三)利用几何直观图形,简化几何定理记忆
几何的性质定理很多,有些也容易混淆。如果能够借助直观的图形进行记忆,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利用直观的图形,把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清晰地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定理易于理解,便于学生记忆。
二、熟记相关几何概念、定理,灵活运用
初中几何的教学,既要学生熟记有关的概念、定理,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的方法,灵活运用,才能进行几何的推理与证明。
(一)重视几何条件标注,领会几何分析方法
读懂已知条件,学会看图和分析,是思考几何题的前提。在初中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几何图形中标注已知条件。借助这些标注,赋予已知条件特定的符号,使之更加直观。它是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方法,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几何思考方法,培养几何逻辑思维
无论是解答題还是推理题,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思考的方法,哪怕面对的是较为简单的几何题,都有可能无从下手。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利其器”,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1. 用顺向方式思考。一般来说,如果几何图形较为简单,并且从已知条件得出的结论较为单一,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思考。
2. 用逆向方式思考。一般适用于较为容易看出选用什么方法的题目,例如运用全等、相似进行求解或者证明的题目。
3. 用顺逆结合的方式思考。一些几何题,如果单纯从所求去想,方法较多,往往需要采用顺逆结合的思维方式。
(三)寻找几何一般规律,归纳几何证明方法
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让证明的思路更加清晰。
例如,证明角相等或者互补,常用的方法是“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或“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如果要证明两边(角)相等:如果两边(角)属于两个三角形的,则考虑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属于同一个三角形的,则考虑等角对等边(或者等边对等角)。已知的线段(角)或者要证明的线段(角)有公共部分,则考虑用线段(角)的和差进行证明。还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圆或者等圆中,相等的弦、弦心距、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等来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同时,还要熟悉证明平行、证明垂直常用的基本方法,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此外,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圆的切线的判定、面积计算的有关方法等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归纳。
(四)注重几何语言表述,推理过程要严谨规范
几何题,无论思考的方式如何,书写推理过程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做到严谨、规范。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从已知条件出发,找一个或者两个条件,写上一个结论,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注意书写“∵”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几何有关定理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将它们写足、写齐。
三、重视已有学习经验,强化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掌握了几何的分析方法、思考方法和推理的书写方法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放下依托,从实验、操作、添加辅助线中脱身而出,焕发思考的灵感。
(一)重视实验几何向验证几何过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度量、折纸、拼角等实验得到结论。但是,任何的实验都会有误差。那么,该如何放下实验的“拐杖”,进行几何的推理验证,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呢?于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互相讨论,得出了不同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合理添加辅助线,写出证明过程。
(二)掌握添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
在几何教学中,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定理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添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较为复杂的几何题,有时甚至还需要逐一列出有关的定理,逐一推敲,需要添加多条辅助线。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一刹那的解题灵感。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度,激发他们的解题灵感。
初中的几何教学,既是数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