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shuda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两个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本文将从非法证据的定义危害方面入手,浅析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司法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危害;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高三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规定”)。这“两个规定”是在我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不断完善国家刑事法律制度、努力提高办理刑事案件水平、确保从源头上把好事实关、证据关,杜绝冤假错案出现的大背景下制定和出台的。这“两个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本文将从非法证据的定义危害方面入手,浅析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司法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非法证据定义
  所谓非法证据,简言之,就是指以违反法律规定为代价,以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证据材料。关于非法证据,学界有不同的主张。有人以取证主体不同身份的非法取证行为为标准,把非法证据的范围划定为:①执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时制作的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抑或是执法机关以非法的证据为线索获取的其他证据。②律师或者当事人采取非法手段收集、制作的证据材料。也有人主张凡是收集证据不合法的,就是非法证据。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合法;第二,收集程序或方法不合法;第三,收集证据的种类或来源不合法。还有人认为,非法证据是国家司法人员采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非法搜查、扣押、窃听等非法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法而获得的证据。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人权状况的发展,以及各国对非法证据危害性认识的提高,以上对非法证据的定义就显得过于狭窄或偏颇。因此,本文认为,界定非法证据的外延,应把握几个标准:一是广狭义划分标准;二是收集过程标准;三是证据内容与来源标准。基于此,本文认为非法证据应该是:任何违反诉讼程序,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的,严重影响正当程序与审判公正的证据,而不管采证主体是诉讼当事人的任何一方。
  二、非法证据的危害性
  非法取得的证据既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如采取刑讯逼供等,又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如采取窃听、秘密录像、跟踪等,无论是哪一种违法取证行为,其目的一般都在于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一些违法取证行为确实也能获得起到这类作用的证据,但纵容违法行为势必会造成下列危害。
  (1)对国家机关的威信产生损害。以违法方法达到排除违法犯罪的目的,不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刑事诉讼中的公正性也难以得到一般公众的认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
  (2)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产生扭曲。在刑事诉讼中,任何伟大的目的都不能成为进行违法行为的借口,这一基本的信念和相应的证据规则有利于养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如果违法取证行为被默许、被宽容,只会达到相反的作用,使执法人员产生手中的权力不受限制的意识,破坏其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以非法方法取证,容易形成虚假证据,特别是以刑讯逼供等肉刑及其精神折磨之下所获取的被告人口供,容易形成虚伪供述,而且由于违法行为的存在,难以确认供述的真伪,当被告人供述有矛盾时,取舍证据成为令人棘手的问题,特别是该供述在证据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时候,尤其如此。因而“虚伪排除论”成为确立排除违法取证行为的证据规则的重要理由之一。
  三、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
  非法证据的采信往往是以牺牲国家法律确立的秩序和宪法保障的个人权利为代价的,而诉讼证据制度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法治社会企图通过程序性技术来限制和矫正公权的移位与恣意滥用,消除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侦查、新型采证带来的新的危险的一项救济措施。
  (1)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在刑事诉讼制度上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充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不受国家权力的非法干涉和侵犯。非法证据排除法则的制度价值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和要求。
  (2)构建非法证据排除法则有利于提高公安司法人员的素质,推动侦查工作的正确进行。建立和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使公安司法人员减少对口供的依赖程度,促使他们在收集证据时更多地注意程序的合法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提高收集、分析、运用证据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司法机关注意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成为优良的执法人员。
  (3)建立非法证据排除法则,有利于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与非法拘禁现象,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重打擊,轻保护”的倾向较为严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由于法律虽然禁止非法取证行为,但在具体的诉讼实务中并没有彻底否定非法证据的效力,这就为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等非法取证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建立非法证据排除法则,可以使一些司法人员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的行为徒劳无益,从而在根本上遏制和清除刑讯逼供和非法拘禁现象。
其他文献
工程地质学作为水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系统阐述了地质学基本原理及具体的水利工程地质问题,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对水利工程地质问题的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与实践改革中却趋于弱化,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地位,为此,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546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人民检察院 广西 荔浦)  摘 要:在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必由之路,是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的题中之意。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做到启动及时、审查高效、裁决公正、保障健全,对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进一步平衡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具
唇模数控加工工艺的重点和难点是斜水孔的钻削工艺.通过采用钻削斜水孔的专用夹具设计、斜水孔位置的找正与定位、斜水孔的钻削,检测取得成功.该文是在总结工厂经验的基础上完成
介绍了杭州市水资源水量、水质和水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杭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流域污染、水源地保护、城市供水、管理体制等多方面.从污染源、产业机构
当前我国对毒品犯罪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相关部门已先后出台多个司法解释贯彻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但始终未涉及犯罪形态的认定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对毒品犯罪未遂形态视而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省水资源的严峻状况,指出污水资源化是解决当前浙江省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一项有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制度之一,对整个行政诉讼制度与诉讼程序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起步较晚,导致证据规则、取证制度等方面都出现了
2013年以来,广西容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围绕中心,突出主业,服务大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发挥调解仲裁职能优势,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一批重大劳动争议案件。2013年至2017年6月底,全县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42 件,涉及人数476人,金额505万元,其中,涉及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302 件,涉及人数410人,涉及金额420万元
期刊
摘 要:唐慧劳教案发生之后,在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其违背多部上位法,在2013年底进行了彻底的废除,但其废除后留下的制度空白,却一时间没有合适的措施进行替代,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关键词:劳动教养;宪法;保安处分  一、劳动教养制度概述  劳动教养有很多法律进行了规定,比较经典的规定是《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