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zjh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广泛用于高中课堂教学之中。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式化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获得更佳的课堂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间的口语交流必不可少,学习经验的归纳分享也尤为重要。学生之间只有懂得去分享、合作,相互交流,同时聆听他人的英语学习经验方法,取长补短,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高中英语知识,牢记课堂知识和词汇,口语交流水平更进一步。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为了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学生情谊,教师课堂效果好、学生掌握知识快,由此达到双赢的效果。
  2. 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正处于新课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上高中英语教学里面仍然滞后,教学模式单一,依然为传统的讲授式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自身能动性,“听说读写”方面侧重点不同,轻视最为实用的口语教学,主要提升学生的英语书面成绩而忽视了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
  2.2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
  (1)分组过程缺乏科学性。通常的分组只是按照座位顺序进行组合,并未参考组内学生之间的差异,如英语学习成绩、词汇量、口语基础及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式化,学生参与程度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普遍流于形式,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些甚至与在讨论过程中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无法落实英语口语交流。(3)缺乏针对性的指导。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的小组合作模式尚不成熟,部分教师无法认识到该模式的重要意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指导,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3. 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3.1 合理分配英语小组,注重组内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最显著的效果在于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将成绩好、能力强的外向型学生与成绩波动幅度大、学习能力一般的内向型学生安排在一组,同时教师对内向型学生加大关注程度,鼓励他们与外界交流并为其创造良好氛围。保持组内成员的多元化、多样化,组内选拔组长对合作学习进行管理,合理分配任务。例如学习《The Story of Atlanta》课文时,提前进行组内预习,分配信息收集任务,成员A收集亚特兰大地理资料,成员B收集历史人文资料,成员C收集课文所讲内容资料等,然后进行汇总交流,事半功倍。
  3.2 科学设计小组活动,教师指导有度
  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小组活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科学设计小组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课程的预习和研讨部分。在该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在预习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发现困难及时疏导。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从单纯的授课者转换为学生的引路者,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例如在高中英语《Australia》一文中,学生之间探讨“What can flags tell you about a country? What does China’s national flag tell us? What do they use them for?”时,教师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抒发个人想法,锻炼口语和表的能力。
  3.3 系统制定评价机制,确保学习效率
  就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有效的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保障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标准的建立。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评价时不仅仅只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全程掌控,评价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性的评价。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树立良好的学生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关系到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授课、学习效果,也依赖于二者的共同合作、努力,师生必须认清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了解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合作学习中的存在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教师要注重科学合理分组,搭配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丰富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自身学习和提升,增加对小组学习的关注重视程度,建立合理化评价标准,争取达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邱光德.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之我见[J]. 读书文摘, 2015(07).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完成金融数据集上的分类挖掘任务,以粗糙集理论为基础提出决策分类熵的概念,进而以属性的决策分类熵为属性分裂度量提出基于决策分类熵的决策树构造算法,并针对过拟合问题提出一种抑制参数来实现树规模的良好控制。实例分析及金融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比经典的C4.5决策树算法,新算法能够较好地克服其缺点和不足,构建更优的决策树,能够更好地完成分类任务。
提出一种由目标的立体图像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时估计得到其3D姿态的方法。网络的输入向量由同步立体图像帧上目标特征点的坐标构成;而输出向量则表示目标若干关键位置的三维姿态(进而可以建立目标的3D模型)。拟合该神经网络所需要的输出样本数据由运动捕获系统REACTOR获取。实验表明基于该算法的3D姿态估计误差低于5%,可以有效应用于3D虚拟目标的计算机实时合成等。
为了有效地挖掘用户所需的序列模式,在序列数据库中对每个项目引入了兴趣度值以示其不同的重要程度。在对概念格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兴趣度的序列概念格模型及其构建算法。实例表明算法能减少冗余序列的产生,挖掘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序列模式。
在对经典的结构化P2P路由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BSNCCC(Based Super Node Cube-Connect-Cycle)路由算法。该算法节点维护的信息为O(1),查询步长为O(d)(节点个数N=d*2d),在充分考虑节点性能差异性的基础上,将性能好的节点作为路由过程中的主节点。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变化的P2P网络中,BSNCCC路由算法的效率优于Cycloid等算法。
为了满足色彩复制一致性和预期性要求,寻找一种精确实用的L*a*b*与CMYK转换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数理统计的二元线性回归方法在建立CMY到L*a*b*的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网点呈色平面规律同样适用四色印刷,并通过最小二乘及数值分析的方法拟和各四色平面方程系数建立了CMYK到L*a*b*转换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修正,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最终得到比较精确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