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外周血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7水平为(227.17±17.76)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有意义的学习,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达到主体性素质的全面提高,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接受CPAP联合PS治疗的NRDS患儿,根据PS的初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