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死象之白骨:唐修《晋书》中小说史料的“细节”意义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修《晋书》由于大量取材于小说的缘故,自成书之日起就受到许多学者的诟病。其实,《晋书》采用大量的小说史料,可以使叙事风韵摇曳,人物精神生动,犹如“额上三毫”,体现了小说史料在《晋书》修撰中的“细节”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晋书》作者也艺术地运用小说史料,那些看似闲散之笔的小说史料,正是曲折隐晦地反映历史真相的珍贵细节。《晋书》对小说材料的取舍,有着深刻的意义,这或许正是《晋书》作者的“春秋笔法”。总之,《晋书》中的小说史料可以使历史叙述更圆通、更完整,正像是“肉死象之白骨”,其重要性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是由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批准成立的。邓小平对中国科大更是寄予厚望,在治国理政之隙,他还关注着中国科大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纯”与“不纯”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哲学问题、实践问题和思想方法问题,因而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纯”与“不纯”的统一体,“纯”与“不纯”各有
咸通七年(866)仆固俊崛起,开创西州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在其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历程却并不见于传世史料的记载。本文通过对BD11287号文书的内容进行历史学研究,结合传世史料、出土
汪泛舟著《敦煌诗解读》于2015年3月由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敦煌诗解读》为“敦煌诗”解读选本,分上下两卷。全书解读介绍敦煌诗274首,包括杂咏与修禅诗、高(名)僧诗、佛
1923年,顾颉刚先生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质疑“三皇五帝”的旧古史系统,掀起了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疑古辨伪运动,引发了学界对古史、古书真伪的激烈讨论。到近70年后
天地和谐而衍生万物,错落有致的自然万物,展示了大自然奥秘无穷的生化智慧。天生万物必有用,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都是生态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价值——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