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不仅要求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作是消极的条件反射,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反复的讲解和学生重复的操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生机,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一、以具有活动性的教学问题为主线
  具有活动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或预先所设计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活动的可能性和活动的价值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的提出不具备活动的可能性和活动的价值,那么,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肯参与活动的,或者是学生参与的活动是没有太大意义。
  1.在问题的导入处设问
  针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如果在数学中能注重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以及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学生便能较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及外延,加深对它的理解。
  2.在问题的疑难处设问
  初中数学中如函数、圆的一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如果纯粹地由教师讲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如果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到问题的活动操作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问题的开放处设问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在课堂中,要创设开放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空间。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创设具有活动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鼓励他们猜测、实验、归纳、质疑、探索,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在问题的生活化处设问
  新课程要求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 感受到问题的形成和产生的过程,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以实践操作作为活动教学的核心
  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教学的技术性和工具性很强,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数学应用题走进了中学数学的教材,给中学数学活动课提供了活动的内容。
  1.在知识的生长出实施动手操作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许多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学生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施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的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等,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而促进让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3.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很有帮助的。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活动教学的保障
  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更高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因为活动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探究的活动,共同发现问题,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因此,在实施活动教学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造。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活动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科知识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关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间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帮助,更不是代替。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去动手、动脑、动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融为一体。有一些活动方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并鼓励学生设计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案。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互动
  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同时更是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应用
  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该注意与现实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真正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充满生机,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活动中引入主动探究活动教学的策略,学生获得的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个性得到突现,各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个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主动。主动探究活动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了信心,发展了思维,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用教学活动代替了“题海战术”,学生在“真实活动”中主动探究,使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发展个性、健康成长的人生大舞台。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城县都格中学 553017)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康复中的影响.方法:将门诊纳入的62例颈椎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7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康复护士的人格魅力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恢复的一种特殊手段,本文将讨论康复护士的人格魅力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配合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效果.方法: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给予病变部位局部微波照射护理及阿昔洛韦软膏、聚肌胞注射液涂擦病变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
期刊
目的:探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和认知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中风病
作为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作为数学的最基本内容之一,算法初步已成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必修内容而闪亮登场·算法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思想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吞咽障碍属于常见并发症,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不利于疾病预后.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吞咽障碍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