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九)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几年前“宅”之一字风行呈现了社会成员聚散分布的一种极端的形式——作为离群的标本,几被归入病态之社会文化——那么近年“共同体”一词的高频出现则是对人在精神上“各自为营”的反叛,折射人们意欲超出私己的视域对人群、国家甚至是人类进行整体的观照的愿望。这两者可谓是个体与群体之关系的两种截然形态,让人不免推测“共同体”是对前此那些自我隔離行为的厌弃,以及对过度追逐个人利益行径的反思。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大规律同样左右着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不断地在自我的躯壳和社会的归属之间航行,必定会遇见自我的独特性,并居住其间——这种独特性并不愿意溶解于社会性之中;也必定会接收到社会不停推送的包容性——它被一些敏感于自我的人认为其实是稀薄的。但是“共同体”最终也迎来了它的流行,正如“分离”一样,“融合”同样值得期待和讨论,至少它磨洗人群浅层分歧的耐心是值得肯定的(深层之分歧注定无法消除),但融合方面的措辞总是被认为过于浅白和单一,对显得空泛的共同利益过度阐述。由于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它只能常常止步于对普遍人性的大概描述,至于在人类漫长的繁衍生息进程中,从自然形成的“群”到文明社会所形成的阶级和国家所递增的越发难以调和的冲突,它几乎束手无策,或者说其知识的准备一直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它最无懈可击的内容总是落在地球环境共同保护的叙述中,令人乏味。
  荀子言,“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者,谋其同也,这是“共同体”持论者立言的坚定依据。尽管人的差异永远存在,“共同体”总是试图对此有所超越。它的可贵之处或在于这样一份深藏于人类心灵深处不可为而为之的苦心,怀着冥冥之间无法忘怀的道德意识,行进在对共同命运希冀的追求道路之上。“共同体”有一种大手一挥“恩仇”消弭的洒脱感,虽可能沦为一厢情愿的想象,但任谁也无法避免在某一瞬间被它的慷慨所打动,就像被一则迷人的神话打动一样。人们对“母型”的追逐、对“和为贵”的朴素信仰、相信人性可以通约的部分会不停浇灌“人类大家庭”的基石等等,与其说是理性分析,不如说是情感需要的结果,满足的仍是“在世”的基本情怀,则对世界“大一统”的永存的确认。这种“统一”的意志将会继续孜孜寻找它在自然和历史中的证据,而这些证据能否使那些坚持只能活在独一世界的人们产生恍惚,似乎不容乐观——自然的证据常常被证明无效,因为每一个具体的人总是被历史紧紧包围,而那些如此一致的生存行为虽总是能从历史中被提炼出来,但剔除其历史的区别后那模糊的一致除了有益于某种诗性的歌颂,根本难以植入深切的人文的关怀,甚至粉饰和遮掩了阶层的压迫。
  统一于自然意义寥寥,统一于历史有损公平,这是“共同体”忠实拥趸必须一直面对的尴尬。
其他文献
你肯定比我长寿,混凝土,我的老友,  我似乎活得比一些家伙长了,  他们曾以眼睛的颜色或外貌  把我当成了街道。  那么让我来赞美你的无生命,多空的脸,  不是处于嫉妒,而是因为我是你的  眷属——不够耐用,关节  松散,还得对建筑师心存感激。  我为你的卑谦鼓掌——准确点说,  你的无意义——起点,咆哮和尖叫,  与抽象的目的相比,  这些都还达不到。  无缘无故不会招惹  但未来更倾向于  一
前几年,一个我曾经比较熟悉的组工干部先被纪检部门“双规”,后移交司法部门审理,最终获刑3年。  他是我在外县开会学习时认识的,我们经常在邮箱里“礼尚往来”,很谈得来。他人长得帅气,又年轻,能说会写,很招领导赏识,在单位人缘好,仕途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掉了进去,悔得肠子都青了,又是交代问题,又是写悔过书。显而易见,他的辉煌人生从此划上了句号。在押期间,我去看他。朋友憔悴不堪,全没了往日的洒
窗外,漆黑如墨,虫儿啾唧地叫着,风呼呼吹着,在这情景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害怕的晚上……  那是一个6岁的夜里,当时,爸爸妈妈都要工作到很晚才回,那晚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睡。在睡前我还是非常开心的,我早早地上了床,裹在被子里想要睡个好觉。但随着夜色渐渐深了,我也越来越紧张了,窗外的风一阵急一阵停,吹得树枝嘎吱作响,仿佛有什么东西进了屋。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抽搐,“扑通”地跳个不停。我全身缩在被子里,
“流量”一开始,是指一定时间内网站的人气访问量或是手机移动数据。“流量小生”等词出现后,“流量”作为形容之用,指那些会带来流量的明星或公众人物。“流量”犹如风球,造势、盘旋、席卷注意力。它的流行是时代以数据作为“万物尺度”的写照。  大数据以其客观性全面战胜人的主观性,它所主张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正越过其他评价准绳摧毁一切陈旧的语境。数字所主导的新语境,有着严正、枯燥、不容辩驳的特征,在任何一种环境中
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孝感市司法局从群众利益出发,以提高调解业务能力、化解基层矛盾为重点,启动了全系统争做“最美人民调解员”活动。  一是专题学习,提升能力。组织全市基层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学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关会议精神、领导讲话和重要文件,学习《人民调解法》、《湖北省人民调解工作规定》、《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常用法律法规和业务政策,提高调解工作能力。二是主题讨论,强化责
吴小玲同志任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委员。  吴建民同志试用期满,任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  何光耀同志试用期满,任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爱国同志試用期满,任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易俊东同志任省畜牧兽医局(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党委委员。  何年华同志任省畜牧兽医局(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党委委员。  王再虎同志任省农机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试用期一年。
由李开复提及、周鸿祎使用的“微创新”一词,虽产生并运用于互联网领域,但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领域,企业管理领域、法律领域、行政领域、教育领域等众多领域都需要“微创新”。正是基于“教育改革需要微创新”这一前提,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的新著《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顺利出版发行。  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能称得上“微创新”?曾经听过一句十分调侃的话:“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干嘛还来一个微
我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  你拼尽全力,带我来这个世界。  啼哭声响起,你虚弱地笑了。  你温柔的手抚摸着我,  像雨露,像梦。  我汲取营养贪婪成长,  从温暖的怀抱,  踏上追梦的跑道。  勤劳、勇敢、善良、坚强,  还有我血管里涌流的  那么浓的快乐,  是你赋予我一生的珍宝。  我远走,远走,再远走,  你追不上我前进的步伐,  只好朝着远方不舍凝望。  你等待的形象是一幅静默的剪影, 
一把剪子、一把铁锹、一把锄头、一只水桶,是他的“行头”;12条主干道、6条次干道,是他的“责任区”。一干就是21年。他就是“杜鹃花城”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市的城市美容师熊文。  1993年,熊文从林校毕业,分配到麻城市当园林绿化工人。虽然捧着铁饭碗,却干着与农民一样的苦活。父母心疼他,劝他换一个工种。他淡淡一笑说:“任何事都要人做,苦点累点没啥。”  麻城城区老转盘绿化升级改造和金桥广场建设期间,熊
十堰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好管党治党的各项工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明确从严治党纪律。进一步增强执纪问责力度,实现问题整治常态化,防止“四风”等突出问题反弹。市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继续抓好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和常态督办,坚决克服过关松劲的思想,始终绷紧抓作风这根弦,持续用劲、步步为营,确保“四风”问题整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