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控诉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胶片见证了累累炮灰掩埋下的每一个凄凉的魂灵,洗尽了层层叠叠的十字架下的烽火衷情,战争电影绝不囿于宏大场面的叙事娱乐,更深刻的人道质疑和终极关怀被细腻动人地具像化,无论是正面战场的腥风血雨还是敌后地区(亚和平状态和战争状态的微妙对立增加了叙事的表现张力)的暗流汹涌,反战几乎成为每部战争片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战争片 反战 诗意
  
  人性化视觉的死亡表达融合酷烈雄浑的全景展示敲定了现代战争的影像基调。不同于诸如《斯巴达克斯》、《宾虚》、《勇敢的心》、《亚瑟王》、《特洛伊》等巨片对古代战争王者雄霸,自由引导人民的古典英雄主义的大写意,现代战争电影表现出工业和后工业时代战争机器将承载文明的人性铰烂碾碎,变形扭曲,重创人类身心的悲凉图景。同时闪现出,标榜民族、国家的大情大义在个体生命的存亡攸关之刻自然地解体,泛政治化和狭隘的爱国主义在宽广坚深的人性真爱前崩毁的温良希望。
  
  一、诗意的死亡,静悄悄地说
  
  战争将理想主义的少男少女送上了没有浪漫爱情,温暖家庭的杀戮战场。对战友的爱和对敌人的恨,成为支撑这些刚刚走出学校的孩子们面对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的最大的精神寄托。死亡任意涂抹着直面涌来的青春脸孔,走过死亡的人只有面对亡者的无限沉寂,而不曾被炮火洗礼安乐无忧的青年也仅有些许怅惘迷茫。战争中的死亡在摧毁青年人的理想和浪漫前变得尤其凶残,青春的戛然而止更成为岁月难以诉说的残忍!青年战士的牺牲总是饱含诗意的,而那份静静地讲述仿佛镌刻的墓志铭,深沉、凄美。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瓦斯科夫上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与数倍于己方力量的德军发生激烈的战斗冲突,为了拖住敌人等待后援,五名女战士相继牺牲,只剩下瓦斯科夫带着满腔仇火突袭了敌人的据点,坚持到援军赶来的最后一刻。影片的节奏缓慢,情感的铺垫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爱国主义和反战意识得以清晰地表现。
  片中交代女兵们过去经历的蒙太奇段落运用黑白现实和彩色回忆的色彩对比突出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反差,其中热妮娅的回忆段落运用红黑色调的定格镜头跳切和非同时声的插入有力地控诉了战争夺走家人生命的残酷。数杜鹃叫声的彩色画面和数敌军人数的黑白画面拼接,和平的未来在黎明的静谧中孕育,而瓦斯科夫和女兵们的命运也悄悄地由喜转忧,杜鹃的叫声卜算着女青年能活多久,敌人的数量却将危险和死亡向女兵们拉近。这段蒙太奇是全片的转折,之前兴奋乐观的作战状态变得严肃紧张,大战前的沉静被打破。
  丽莎在回去报信的途中淹死在沼泽地的情节设置,加快了影片节奏,徒增了紧张感,同时丰富了和敌人周旋的冲突层面。这个死亡的处理具有出人意料的震撼效果,颠覆了传统战争片战士被打得千疮百孔横死疆场的痛快意味,反而用一个战士的r慌不择路误陷沼泽来结束一条情节线索,结束一个预设的鲜活动人的生命。表面上丽莎的死令人郁闷,她是战友公认的“快腿”,却没能在紧急任务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泥潭里挣扎着悲呜,如此无奈如此寒怆,这样的死亡于身后紧张的战斗显得丧失价值,然而就是这样如此静谧如此叹惋的死亡将战争的残酷凶恶,生命的脆弱无常成功地表达出来。
  荣获了193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堪称战争片中反战题材的经典。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法战场为背景,讲述了以保罗为代表的德国高中生在学校充满军国主义、沙文主义的教育唆使下豪情万丈地走向战场,亲身经历了战争对人性的戕害,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昔日同学如今的战友甚至同样是战争受害者的敌人被死亡无情地吞噬,保罗真正意识到所谓的爱国、所谓的正义在生命屠戮面前全是虚无,更可悲的是仍然有更多的少不更事的青年被教唆着激情满怀于“英勇杀敌、为国捐躯”。保罗提前结束回乡假期重返战场,却再也没能回去。
  《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同名小说,作为早期战争片,无论是宏大的厮杀场面还是细腻的人物刻画都非常精致,很多镜头成为教科书式的经典。重机枪扫射的蒙太奇段落利用移动摄影表现横向冲锋的士兵接二连三地倒下,操持机枪的士兵疯狂射击,重机枪的撞针和子弹袋不停抖动。极富画面冲击力。对战壕内一宇排开的士兵紧张迎敌的画面运用了升降摄影技术。达到了全景战斗场面,特写战士射击的丰富镜头的效果。正面战场的镜头处理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实为“绞肉机”的残忍面目,互相残杀尸横遍野超越了杀戮本身的“快感”冲击,悲惨恐怖的死亡泯灭了战争背后的“伟大意义”,震撼了孱弱的生命描摹。
  保罗目睹了负伤后被截肢的战友克莫里,痛苦地死在医院,他乐观的安慰和由衷的祈祷都无法挽回战友的生命,保罗拎着克莫里遗留给战士马莱的皮靴迷惘无助地站在台阶上,由六神无主地呆立到凄惨微笑着走开,再变成愤恨地奔跑而去,镜头由皮靴的特写上移到保罗的近景,随着保罗的的步伐由缓到急延伸开来,将保罗第一次目睹战友死亡,第一次目睹一个年轻的生命挣扎而去所带给他的复杂情绪细腻地表现出来。这个心灵创伤为后面更为残酷的现实拉开了序幕。得到新靴子的马莱的死被赋予人与皮靴的蒙太奇段落加以生动表达,新皮靴令马莱意气风发,它见证着马莱一次次的战斗经历,直到最后穿着皮靴的双脚离开战壕又迅速地跌落进来,马莱死时莫可名状的表情切入与皮靴的特写拼接起来,一个仅仅以一双新皮靴作慰藉的年轻战士一样无法逃离死亡。
  影片结尾保罗的死含蓄唯美,富有诗意。凄婉的笛声伴随下,保罗欣喜地看到战壕外停落着一只美丽的蝴蝶,他探身出去想要留住它,敌军狙击手的枪管已经悄悄地指向了保罗,那只手臂缓缓地接近那美好,一声枪响,手臂抽搐一下瘫软下来。保罗死了。如同在他之前倒下的无数战友,也预言着如同他们一样的青年学生群情激昂着到来,彷徨着前进,悲哀的“为国捐躯”,化作累累的十字架。
  
  二、迷失的沉重,隐忍的诀别
  
  后工业时代的“机械复制”将自由意识镂空在人类精神寻找的最后防线上。现代人面对的是人类自己用机器制造出的“妖魔化”的自身,虚无与幻灭吞噬了恐惧和脆弱,“无所谓”的无畏消解了激情与执着,诱发和见证这一切的是历时近15年的越南战争。这场由美国策划发动的对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束埔寨)的侵略战争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在战争的幸存者中,用良知审判屠戮的人成为“自赎”的斗士,而用屠戮清洗罪恶的人只有含恨的诀别。越战题材的电影大都带有“新好莱坞电影”的烙印;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中精神寻找的沉重和极具表现力的暴力美学渲染下的人性迷失的怅惘。
  由美国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 拉(Francis Ford Coppola)执导的《现代启示录》是深刻反映越战扭曲人性,“异化”人类,颠覆生命价值的经典之作。该片因深刻的反战内涵和人性批判意识获得了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影片讲述了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率小分队寻找并清除“占山为王”的“杀人恶魔”——美军上校柯兹,如同公路电影对“在路上”的生命寻找、存在见证,这只执行特殊任务的小队乘船沿湄公河而行,沿途目睹了酷爱冲浪的军官以杀戮取乐,声色纵情的“劳军派对”上美国士兵的放浪形骸,誓死固守种植园的法国家族的“政治控诉”,濒临崩溃的疯狂杀戮的战士。伴随这一切荒谬的战争景象的是威尔德在阅读科兹上校的资料而生的越发矛盾混乱的心绪,他的战斗经历和“背叛罪行”却是超越现实的理性和道义。直到进入那个阴森可怖的领地,威尔德开始明白这个仿佛土著人神话图腾的柯兹,“他和一切人断绝了关系,甚至和他自己。我从没有见过如此破碎的人……”。最终威尔德亲手砍死了柯兹,为他完成了通向解脱的死亡。
  这部电影堪称反越战题材的“圣经”之作,它呈现出越南战争中的美军部队肆意屠戮却深陷泥潭的逼真图景轰鸣的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声。扑天盖地的直升飞机,燃烧弹洒落出的烈焰熊熊的热带丛林,空中扫射下的尸陈遍野,令人骇然的越南军民无畏的自杀性爆炸,美军伤患惨绝人寰的嚎叫。其中经典段落是酷爱冲浪的指挥官比尔发现威尔德手下有一名冲浪高手兰斯,为了能和他在浪头强劲的海滩冲浪而答应帮威尔德运船到湄南河入口,在抢滩登陆时,比尔下令开始播放一贯的“战斗音乐”——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之旗》中的一组高亢雄浑的交响乐,同时疯狂地扫射和轰炸连绵不绝,影片通过升降摄影和航拍全景再现了屠戮滩头的血腥。
  比尔在整个登陆战斗中一直喋喋不休这片海域是冲浪的佳境,而兰斯早已被吓的踌躇不前,当大火造成的风向逆转无法冲浪时。比尔还真诚地向兰斯道歉。威尔德趁机带领手下告别比尔乘船离去,走时偷走了比尔心爱的冲浪板。当威尔德的小队泊船在密林间休息时。空中竟传来比尔乘直升飞机苦苦寻找他们想要回冲浪板的喊声,这段戏谑的段落将战争扭曲的人性极为荒谬可笑却非常真实地呈现出来,毫无意义的侵略。无休止地屠杀,令人生畏的抵抗,遥遥无期的返乡期限等等这一切令这些现代社会文明体制下的成年人精神崩溃,心灵扭曲,仿佛机器,仿佛野兽。
  《启示录》是《圣经新约》的最后一章,内容是耶稣启示教徒他要施予最终的审判、惩罚、毁灭和重生。影片中柯兹的死正是自己完成了对屠杀的审判,用屠杀作惩罚之后,借威尔德之手完成解脱的毁灭。
  影片结尾,在原始部族的祭祀庆典上,男人们开始宰杀一头牛作为牺牲,同时切入威尔德持刀砍杀柯兹的镜头,这一段对比蒙太奇寓意深刻的表达被战争“异化”的柯兹走向了“暴力救赎”的极端,唯有杀戮才能荡涤自己沾满的血污,唯有死亡才能渲泄心中无限的痛苦,他就如同祭祀的牺牲,只有被放上祭坛任人屠戮才能达到最终的超脱。垂死的柯兹发出毁灭的誓言:“恐惧,恐惧……”,马龙·白兰度特有的低沉嗓音令最后这句独白变得神秘幽远。最后的镜头将威尔德的脸孔和原始图腾的头像叠印起来,“恐惧”之音回荡在黑暗中。
  
  三、天真的脸孔,无情地泯灭
  
  从孩子的视角见证战争的电影很多,《自己看》,《太阳帝国》,《美丽人生》,《铁皮鼓》等等,战争最悲剧的毁灭就是将纯真无邪的孩子逼上血雨腥风的杀戮战场。他们柔软的心被死亡和鲜血浸淫。拿起武器做着孱弱的抵抗,却依然被战争碾碎化做最惊栗的冤魂。
  《全金属外壳》是由库布里克执导的越战题材的力作,影片结尾一个班全副武装的美军被敌人埋伏,困在一座城镇废墟外不能前进。两名士兵被击中。而敌人依然残忍的射击受伤倒地的士兵,忍无可忍的战友们疯狂扫射,当他们艰难地接近敌人时,班长又被射杀,余下的士兵利用烟雾弹作掩护终于进入狙击手藏匿的楼房,当他们找到敌人一通射击之后才发现敌人仅是一个手持AK冲锋枪的越南女孩。他们呆呆地站立在女孩周围。只听见微弱的呻吟,女孩在祈祷并恳求士兵杀死她,他们最终枪毙了她。在早期战争片《雷玛根大桥》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攻占大桥的美军突击队被一阵扫射阻挡住,几名士兵被射杀,当他们冲进房子击毙敌人时才发觉那还只是个孩子,那青春的面庞,临死前的微笑。纯净的眼神拥有最巨大的震慑力,射杀他的美军士兵愤恨地将那只罪恶的冲锋枪狠狠地扔到一边。
  战争永远是人类死亡主题的序幕。无可计数的生命在所谓正义与非正义的杀人游戏中消失,有的很壮烈很凛然,有的很龌龊很卑贱,有的痛苦地喘息艰难地觅死,有的全无意识突然地倒毙。硝烟中的爱情、友情、亲情回到最原始的考验,延续生命超越了文明“严酷”的界限,这庞大的转换生死的机器循环了时空,回到过去成为血与火中个体生命坚强地等待未来的心灵慰藉,最直接最本能的死亡恐惧磨砺着每一把准备血刃的武器,而幸存的被“异化”者不仅悲哀于缅怀、追悼灰色的过去,战火余生的怆然惶恐、扭曲变裂更深重更残忍地抹煞了生命重燃的痕迹。
其他文献
[摘要]《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这部影片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进行改编,于1993年搬上银幕。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着重描写了故事中梅与艾伦两位女性形象,进而阐明了她们是父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她们在父权社会中备受折磨与压抑,无法独立追求爱情的事实,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冷漠。  [关键词]《纯真年代》梅 艾伦 女性形象 父权社会    因翻拍香港《无问道》,著
[摘要]白居易《长恨歌》浓缩了野史、杂记等的“风情”韵味,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而且对相关影视题材作品的创作、观众的审美趣味等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足以印证“一篇长恨有风情”。  [关键词]白居易 长恨歌 主题影视剧 风情    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古往今来已成为诸多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李白的《清平调》三首虽是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奉诏所作,但诗人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将木芍药
[摘要]全国第一部以更年期为题材的电视剧《更年期的幸福生活》塑造了宋家慧和马翎子两位中年女主人公的形象,打破了荧屏上以青春亮丽的年轻女性为主人公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年女性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正式登场,表现了中年女性面对自身衰老、面对爱情、寻找自我的经历,是一部具有女性意识的现代都市家庭生活剧的代表作。  [关键词]中年女性 女性衰老 女性自我    根据陈冬冬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更年期的幸福生活》于2
[摘要]《士兵突击》唱响了一曲新理想主义牧歌,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介草根成长为英雄的故事,是—部关于成长。奋斗。励志、成功和英雄的新理想主义剧作。它展现了高尚完美的人格、亲密无间的友谊和高宽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激起人们奋发上进的勇气,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时人间真情的呼唤,以及对彼岸精神世界拷问。  [关键词]《士兵突击》 新理想主义 许三多    提起2007年的影视界,就不能不谈起《士兵突击》。
[摘要]电影《暴雨将至》是一部颠覆了传统影片叙事模式的里程碑式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最具有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经典范例的电影,本文从该影片的叙事与时空上论述后现代电影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故事 重构 叙事    1994年是诞生电影奇迹的一年,这一年产生欺称电影经典的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红色》、《巧克力情人》、苏联导演米哈尔科夫的《列日灼身》等等。此外还有两部完全与以往的电
[摘要]电视剧《亮剑》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教化作用,对于捍卫民族文化,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具有积极意义。《亮剑》的启示是,在信息化时代,必须进一步重视影视等现代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高度重视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亮剑》 爱国主义 信息化 创新    电视连续剧《亮剑》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稳坐2005年央视收视冠军宝座。地方各台纷纷购买播出,
[摘要]“计白当黑”手法和“自由挥洒”境界作为书法的审美特质,非常契合电影艺术审美。自觉地将其融会到电影艺术中,应是电影艺术冢不懈的审美与精神追求。  [关键词]书法特质 电影艺术 计白当黑 自由挥洒    电影艺术有着强烈鲜明的书法素质,电影可以从书法艺术中汲取无穷的营养。书法中独特的“计白当黑”手法和“自由挥洒”境界,非常契台电影艺术审美。自觉地将其融会到电影中去,是电影艺术家不懈的审美与精神
[摘要]信息艺术是网络时代新型的艺术形式,它全方位展示了高科技与新艺术的结合,吸纳了以往众多艺术形式之长,集图像、声音、影像、文字于一体,以其充分的互动性、完善的综合性改变着我们的设计观念,给人以新、奇的艺术感受,通过对信息艺术构成内容、特点和传播媒介性质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网络时代新的技术对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影响。  [关键词]信息艺术 网络时代 新媒体艺术 人机交互界面    引言    艺术是社
摘要: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罗马的历史承载了人类文明深厚的精神内涵,罗马城更被冠以“永恒之城”的美誉;古罗马雕像艺术作为其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深刻反映了古罗马的民族精神。笔者选取能够反映古罗马民族精神内涵的典型雕像艺术作品,揭示出古罗马质朴务实和坚韧执著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雕像艺术 古罗马 民族精神    作为人类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进步写下了灿烂光辉。虽然希腊
[摘要]传统叙事电影中,女性是男性窥视下的一个符号,是男性欲望客体,是男性的“他者”。影片《性、谎言、录像带》的导演将性、谎言和录像带等三个事实符码拼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符码,通过录像带,把由性的不协调而生的谎言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触及了一个表面体面、平静的家庭所隐藏的谎言和冲突;女性反抗式的沉默凝视更是将男性异化的自我暴露在观众的面前,颠覆男性在影视中作为中心的权威。  [关键词]符码 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