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三个女性所表现出的妇女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v_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金莲、潘巧云和阎婆惜是《水浒传》中刻画比较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水浒英雄好汉的妻妾嫂,由于自身的“淫乱”而惨遭好汉的杀害并“遗臭万年”。推究根源,与封建社会轻视女性,否定女性地位的流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礼记》规定:“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内”指家事、室事);“女子十年不出”(十岁以后就恒居内也);“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供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豆、菹、醢,礼相助奠”。
  “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诗·周南·葛覃》毛亨传)
  班昭四十余岁著成的《女诫》云:“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功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其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又云:“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两段话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昭然若揭。加上“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三从四德”形成了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
  再如,“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规定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到了宋代,理学兴盛,对妇女的贞操要求更加严苛。程颐在有人问及孤孀贫穷没有依托,能否再嫁时,说“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卷二十二)更是灭绝人性的。
  凡此种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被严格地规定着,女性想越雷池半步,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谨守妇道,是她们唯一的选择。相夫教子,然后期待着夫荣妻贵或者子富母贵。
  百回本水浒中,潘金莲、潘巧云和阎婆惜的初始身份都不好,潘金莲是大户人家的使女,潘巧云是夫死后改嫁给杨雄的,阎婆惜则是歌伎。她们生性都有一股不屈服命运的劲头,或者说有着不同于寻常女子的见识。她们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性格里隐藏着叛逆。《水浒传》描写了这三个女性的淫乱,却忽视她们在家庭里两性生活的压抑、苦闷和缺乏,客观上造成了我们对她们的误读。
  潘金莲不满于大户的纠缠,告到主人婆那里,没想到被大户白白地嫁给了武大这个“三寸丁、谷树皮”。命运的无奈使得潘金莲心中充满了对社会的仇恨意识,“三从四德”在她眼里什么都不算。因为她在清河县“爱偷汉子”,武大就把家搬到阳谷县。看到了武松,潘金莲激起了对未来的幻想。撩拨武松不成,倒被武松破口大骂,“不识羞耻”,“不识廉耻”。强烈的心理失落感致使她在武大跟前反诬武松。潘金莲撩拨武松有追求感情需要的合理性,但是她的行为却十分盲目,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格格不入。武松搬离家后,潘金莲百无聊赖,偶遇西门庆,王婆为了得到实惠,极力撺掇西门庆和潘金莲。潘金莲在西门庆那里寻求的是一种两性间的需求,而非两情相悦。因为西门庆是邪恶的化身,而不像武松是善与美的体现者。在欲火中,潘金莲已经丧失了理智。奸情败露后,在王婆和西门庆的合谋下,潘金莲实施了谋杀,也葬送了自身。从武大一方看,短矮而面目狰狞,猥獕不会风流。潘金莲之于武大确实有“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之嫌。并且武大是个“工作狂”,不去猜夫人心思。捉奸后没有动用武松来制约西门庆。可以说人格缺陷使得武大走上了不归路。从西门庆一方看,他对潘金莲的爱,纯粹是基于肉体需要,真实的感情成分微乎其微。如果他真的需要潘金莲作妾,凭借他的办事能力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封建社会中“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男”的道德标准严格约束,加上潘金莲有夫之妇的身份(武大是不可能休妻的)。“穷生盗,奸生杀”,悲剧的结局是可以预想出的。总之,《水浒》对潘金莲命运历程的描绘,主观上揭示了淫欲带来的恶果,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暗示,社会对妇女的迫害只有逆来顺受。
  相比之下,潘巧云的命运则悲惨的多。前夫王押司身故后,改嫁病关索杨雄。因为杨雄“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潘巧云便和“师兄”裴如海勾搭成奸,为了能够长期私通,还买通胡头陀和迎儿合伙算计杨雄。被石秀识破,石秀先警示杨雄,不想醉酒后的杨雄在潘巧云跟前露了马脚,潘巧云就反诬起石秀来(和潘金莲反诬武松结果不同的是,潘巧云在杨雄前反诬石秀之后,石秀成了替罪羊,潘巧云的目的是让杨雄不相信石秀的话。武松被反诬,是潘金莲撩拨武松不成后,潘金莲巨大的心理失落感促成反诬的)。石秀先手刃了胡头陀和裴如海,然后和杨雄一起,诱逼迎儿和潘巧云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潘巧云的心肝五脏也就被杨雄取出挂在松树上。潘巧云的被杀,是因为杨雄认为她“坏了我兄弟情分”,害怕久后被她害了性命。潘金莲和潘巧云等的悲剧在于,社会存在使她们又找不到比现有的婚姻更合理的家庭两性生活,因此,她们的情感需求很容易异化为一种病态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性的满足而放纵自己,甚至丧心病狂。这种畸形的两性生活,结果不只带给他人不幸,也使自己毁灭,从根本上说,潘金莲和潘巧云也是那个社会的受侮辱和被迫害者。
  阎婆惜本是个风尘女子,一家三口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其父阎公害时疫死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及时雨宋江慷慨解囊。阎婆惜的母亲阎婆是个有见识的女人,来宋江住处谢时,见没有一个妇人,为了能够找个“下半世过活”的靠山,把阎婆惜许给了宋江。阎婆惜以卖唱为生,有很深的社会阅历。做事有主见,“有意看上”宋江曾带来家吃酒的同房押司张文远,并冷落了宋江。阎婆拉来宋江劝女儿和宋江和好,问她怎么见了宋江,倒走上了楼去了。阎婆惜应道:“这屋里不远,他不会来!他又不瞎,如何自不上来,只等我来迎接他。”阎婆责怪女儿“性气不好”,“恼得押司不上门”,要她“起来陪句话儿”,阎婆惜说她老母:“你做甚么这般鸟乱,我又不曾做了歹事!他自不上门,教我怎地陪话!”阎婆劝女儿起来把盏酒。婆惜道:“不把盏便怎地我!终不成飞剑来取了我头!”
  宋江“年及三旬”,而阎婆惜“年方一十八岁”,年龄差距是有的。但宋江终在王婆的极力撮合下,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宋江终究在县里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像阎婆惜歌伎的身份是难以和他门当户对的)。“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水浒传》是这样说其中原因的,“宋江是个好汉,只爱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细细玩味“不十分要紧”几个字,我们就能够进一步认清宋江的面目。正值妙龄的阎婆惜在宋江那里得不到正常的情爱,在遇到风流俊俏的张文远后难免会生发情感。得知阎婆惜和张文远两个人的一些风声以后,宋江也没有把当一回事儿,“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在宋江眼里,阎婆惜不过是一个猎物而已。玩腻了,就不再管它死活。宋江掌握着阎婆惜的原典文书,就是说阎婆惜的人身权在宋江那里,又不给予阎婆惜正常的情和欲。阎婆惜之背叛宋江是合情合理的。而阎婆惜借晁盖的书信要挟宋江,竟成了宋江的刀下之鬼,结果是多少有一点冤枉的。看看阎婆惜提出的第三个要求是,要宋江把晁盖送与他的一百两金子给她,宋江说,那一百两金子,我没有肯受。有了再给你。阎婆惜是坚决不相信宋江的话。宋江说,我把家私变卖一百两金子给你,你把招文袋还我。阎婆惜冷笑道:“你这黑三倒乖,把我一似小孩儿般捉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向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阎婆惜坚信“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竟然怀疑宋江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处世风格。接下来阎婆惜威胁要到公堂去,激怒了宋江,宋江抢夺招文袋,争抢中阎婆惜高喊:“黑三郎杀人也!”这声招致了杀身之祸。可以说,阎婆惜在处理这件事情过程中,表现的极不理智,和她平日的智商和老练一点都不对称。
  由此可见,水浒通过潘金莲、潘巧云和阎婆惜的命运的描述,传达了“红颜祸水”论,主张以礼节情,反对越礼忘情。而客观上,她们扭曲的心理和病态的行为,是封建社会对女性迫害的结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文语言华美,文采飞扬被很多老师所推崇,可是没了真情,再华丽也难打动读者的心灵。教会学生运用真情去写作,以真人示人,以真情动人,以真识服人,十分重要。  【关键词】真情 观察 能力 鼓励  钟嵘在《诗品序》中强调指出诗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感情的激动,乃是受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血液,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哪一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只
【内容摘要】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也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较多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其中一种,由于自身优越性,已被广大化学老师所重视。本文就该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给予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应用分析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通常都是以老师
【内容提要】“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做好“传道受业解惑”,老师要提高自身修养,这样能自身生命厚重,生活快乐,教育鲜活,课堂丰富多彩,“道”如泉涌,沁人心脾。  【关键词】自身修养 生命厚重 生活快乐 教育鲜活  趁周日,专门去了趟新华书店,看看又有什么新的精神食粮可以让自己缓解一下读书的渴望。正悠然于各书架之间,突然,“教育与人生”四个大字映入我眼帘,我当即随手抽出翻看翻看。对于梁漱溟先生,我并不熟
在文学作品中,散文是极为灵动、极富魅力的体裁样式。从文体所决定的内容实质上看,散文呈现给我们的是社会与生活的一段剪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生命中的一段历程,也可能是滚滚红尘与漫漫长路之中的一点一滴……文字所承载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散文的特质呈现给我们。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文体。  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说:“散
要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不能听一些专家的夸夸其谈,也不能看相关名师的示范表演,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何为“地底下”?我认为是我们这些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才最有发言权。  既然如此,我就谈谈我们如何对待自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相对应的是讲读课文,至于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定义具体是什么,我们这些一线的普通老师都不能确切的阐释出来。但是我们都知道,但凡中考考的,我们都要精讲细讲反复讲,中考不考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中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写作模式化、套路化,写作材料陈旧。如何能让学生写出“真话、真情、真文章”,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热情;通过阅读、摘抄,积累素材;通过用过练笔,熟练使用写作技巧;走进生活大课堂,参与社会实践。  【关键词】兴趣 积累素材 写作技巧 社会实践  “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碰到的现象
【内容摘要】依据现代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班级管理应抓住“一体两翼”的教育教学方法,即从“人”:“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事”:“安全、健康、发展”等方面把握和正确实施班级管理政策,就可以让自己的班主任生涯拥有一条光明大道。  【关键词】一体两翼 学生 家长 科任教师 安全 健康 发展  班级有效、正确的管理,是一个班级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促进学生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把一个班级比喻成
【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探究性较强的理论学科,新课改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化学的精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化学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形成及培养策略加以分析总结。  【关键词】化学 化学思想 培养策略  化学是一门基本科学,与物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学科思想是学科发展的灵魂,化学
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一大难题。很多教师不知从何教起,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只是把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地说几句自认为准确无误的写法,而语文教材中单元作文教学缺乏循序渐进性,篇与篇之间没有写作水平内在上的联系。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更是不知该如何去写,学生抓耳挠腮半天凑了几百字交上来,下面就是教师们皱着眉头痛苦地改作文了,经常听到办公室的人在这叫苦连天,而评改时几句惯常的、枯涩的评语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依据杜威的教材观,探讨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实现途径及教师权限等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观 二次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见,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备学生,备教案,更要备教材,即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