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研究中心动脉压(CAP),增益指数(AI)等指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选取济南市历下区不常运动志愿者279名,用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测定CAP,指标包括中心收缩压(cSBP)、桡动脉增益指数(AI)、肱动脉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运用SPSS18.0软件,不同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BP、AI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性别、心率、DBP、SBP、PP是cSBP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SBP和DBP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p<0.05;年龄、性别、心率、DBP是AI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是最主要的因素,p<0.01;(2)70岁以下的女性csBP均值高于男性,而所有女性的AI均值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男性(p<0.05)和70岁以下女性(p<0.01)的cSBP与年龄显著性正相关,csB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4)男性和女性的AI与年龄均显著性正相关,p<0.01;(5)SBP与cSBP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男性r=0.932,女性r=0.905,p<0.001。结论: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性别、外周SBP相关最大,提示对CAP的研究要考虑性别因素;随年龄增长,cSBP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外周肱動脉SBP与cSBP的显著性相关,提示外周肱动脉SBP变化可以预测cSBP变化,这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年龄;性别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91-06
近年來,越来越多的人深受高血压的困扰,它可以通过对器官,如心、脑、肾、眼等的病变,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危害健康。而测量血压的准确性是诊断、评估和治疗高血压的预后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日常生活中,血压是通过测量肱动脉压来确定的,然而,在真正意义上的血压应为升主动脉压力,即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 pressure,CAP)。事实上,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二者并非完全平行。CAP和周围动脉压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存在生物放大效应,从而外周肱动脉压不能完全的替代更不能等同于中心动脉压。2009年,ESH(EuropeanSociety Of Hypertension)高血压指南已经多次明确的规定CAP和CAP增益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CAP预测心血管事件优于外周动脉血压,但国内现阶段采用无创方法研究中心动脉压力指标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国内研究已经证明了日本公司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无创测量得到的CAP与有创检查得到的CAP一样可靠、准确,本研究采用这种仪器对济南市居民中心动脉压测量,分析CAP、AI指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指导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济南市历下区279名(男124名,女155名)市民自愿参加测试,平均年龄57.8±25.1岁,范围在20~89岁。按年龄分成6组,20~29岁36人(男24人,女12人),30~39岁41人(男15人,女26人),40~49岁49人(男26人,女23人),50~59岁的51人(男16人,女35人),60~69岁的54人(男22人,女32人),i>70岁的48人(男21人,女27人)。志愿者平时未规律运动或一周1次运动,运动时间少于1h。检测时间在2014年6月和2015年7月。
1.2测定方法
测试仪器为日本Omron Heahhcare公司的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早上9点~11点,受试者安静坐于凳上,左右手前伸放于测试桌上,手腕与心脏处在同一高度。受试者保持平静,放轻松,不要移动。测量人员将袖带平整的缠绕在受试者右上臂肱动脉测量血压,主要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第二峰值收缩压2(systolicblood pressure 2,SBP2)和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搏传感器探头固定在受试者左手腕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测中心动脉收缩压(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cSBP)和桡动脉AI等。桡动脉AI=(SBP2-DBP)/(SBP-DBP),它是应用于桡动脉的四阶微分方程自动计算出来的,通过操作检测仪面板进行测量,并打印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Pearson相关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cSBP、AI的相关因素,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1cSBP、AI的影响因素
将cSBP、AI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心率、SBP、DBP和PP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心率、DBP、SBP、PP是cSBP的相关因素,而性别、SBP和DBP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见表l。
年龄、性别、心率、DBP是AI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是最主要的因素,见表2。而SBP与AI无关,PP的非标准化系数=0.165,标准系数=0.164,p=0.121,p>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性别与cSBP、AI的关系
男性和女性在年龄、SBP、DBP、PP、cSBP、AI、心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年龄与cSBP、AI的关系
表4可见,70岁以下的女性cSBP高于男性,而所有女性的AI均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差异。
表5显示,男性的年龄与cSBP呈正相关,cSB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70岁以下的女性,cSBP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龄与AI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即A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2.4SBP和cSBP、AI的关系
SBP与cSBP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性。男性:r=0.932,女性:r=0.905,p<0.001(图1、图2)。SBP与AI之间也有相关性,但远没有SBP与cSBP之间的相关性强。男性:r=0.231,p=0.112;女性:r=0.121,p=0.421,没有统计学意义。
3分析与讨论
CAP是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根本,是心血管的重要危险因子,与肱动脉压相比,是更强的预报因子对于发生心血管风险。CAP波形由心脏收缩引起的一个收缩波和心脏射血后向前输出波在阻力小动脉部位产生一个反射波在收缩晚期或舒张早期重叠融合形成。因此,主动脉根部承受的侧压力是左心室射血的压力负荷与外周阻力共同形成的。CAP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还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反射波位置时程和幅度相关。
CAP可分为升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即中心动脉压,cSBP)、舒张压和脉压。cSBP由前向压力波(左心室搏动性射血产生)和回传的外周动脉反射波两部分组成。前向压力波形成收缩期第一个峰值(P1);反射波是前向波在传向外周动脉时,由外周动脉向中央大动脉和心脏反射回来产生的,可与前向压力波重合形成收缩期第二个峰值(P2,即cSBP)。反射波压力又称增强压,增强压的大小可用AI表示,主动脉的AI=(第二峰值收缩压cSBP-第一峰值收缩压cSBP1)/PP,桡动脉的AI=(SBP2-DBP)/(SBP-DBP)。增益指数(AI)是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标志之一。
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等具有独立相关,在决定终点事件方面也更加优于外周血流动力学。本研究检测济南市民的CAP,将cSBP、AI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心率、DBP、SBP、PP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性别、心率、SBP、DBP、PP是cSBP的相关因素,而性别、SBP和DBP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年龄、性别、心率、DBP是AI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是最主要的因素,SBP与AI无关。这结果与McEniery研究4001名健康的英国人群所得结果是相符合的,也与程苏畅研究高血压人群中的结果大致相同,但对于DBP对cSBP和AI,PP是否是AI的相关因素,由于研究方案等因素的差异,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心率是cSBP和AI的相关因素,这在Williams B和Kohara K等人的研究中都被證实。随着心率的加快,收缩期射血时间将会缩短,而前向波与反射波的重叠较少,反射波幅度减小,从而cSBP和AI减小。一些研究认为,女性cSBP和AI高于男性。程苏畅等在321位高血压的研究对象(年龄≥35岁)测得女性cSBP、AI均显著高于男性。Gatzka等在高血壓人群中也测得女性的AI高于男性,Roman在研究高危人群时也得到相同的结论。McEniery研究4 001名健康的英国人,也测得女性AI高于男性,Mitchell研究667名健康的美国人群均得到一样的结果。梁晓惠等对559名正常维吾尔族人群(男性251名,女性308名,平均年龄为44.95±11.87岁)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检测分析AI,也得出女性AI值高于男性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女性身高比男性矮,心脏和反射点的距离近,回归时间短,产生收缩期第2压力高峰波大,导致cSBP升高,当然这还有待验证。但本研究结果女性虽然有高于男性的趋势,但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本研究发现年龄和cSBP、AI呈正相关,这与程苏畅研究高血压人群、梁晓惠研究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和Mitchell研究健康的美国人群得到的研究成果是一样的。梁晓惠等AI发现与年龄相关性(男:r=0.548,女:r=0.405,p=0.05),而且在校正其他的影响因素后,AI与年龄之间仍然呈正相关关系(男:r=0.182,女:r=0.234,p=0.05),而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相关性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的异常,造成动脉壁血管内膜增厚,弹性大动脉的弹力层结构重新排列或断裂,动脉壁的增厚、硬化、弹性下降引起压力波形改变,使反射波形成位置提前,传导加快,叠加在中心动脉收缩晚期,使收缩期心脏负荷增加,cSBP和AI增加。
尽管SBP与cSBP是两个不同概念,研究认为cSBP才是评定血压的真实指标,因为它与心血管疾病更为密切,但从检测的操作和普及性来说,SBP要优于cSBP。而且临床上CAP的参考范围尚未明确,高血压指导用药仍参考外周血压,因此SBP和cSBP的关系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证实外周SBP与cSBP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男性:r=0.932;女性:r=0.905,P<0.001)。肖亮研究未患动脉硬化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43.5±10.3岁),有创SBP与有创cSBP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肱动脉压能较准确地反映中心动脉压的真实数值。
研究表明,从主动脉到外周动脉,血管直径逐渐减小,管壁僵硬度逐渐增加,动脉SBP逐渐升高,沿着动脉树丛,从cSBP到外周SBP可升高10~35mmHg,而DBP仅轻微降低,它保证了血流前向流动的动力。这种在主动脉和外周动脉之间出现生理性的脉压放大现象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人很明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动脉的僵硬度也升高,脉搏波速度加快,反射波反射点前移,即从舒张期前移至收缩期,引起cABP升高,DBP下降,使cSBP到外周SBP的脉压减小。这种改变可使左心室射血负荷增加,从而使左心室肥厚,而DBP降低可减少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易引起心肌缺血,增发心脏事件的几率。但是外周动脉也会发生硬化,如颈动脉、四肢和内脏动脉的粥样硬化,或阻力微、小动脉收缩痉挛,使壁/腔比值增大、内径缩小,也会明显增强反射波,使其在收缩期叠加的幅度明显增加。总之,影响cSBP的因素很多,甚至有些叠加一起相互作用,造成心血管疾病。那么,找到简单方便的血压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血压有昼夜节律变化,有长期生活习惯或即刻情绪的影响,随时检测可以预防和治疗。
4结论
(1)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与性别、外周SBP相关最大,提示对CAP的研究要考虑性别因素。
(2)随年龄增长,cSBP和外周血管阻力均增加;不管年龄和性别,外周肱动脉SBP与cSBP的显著性相关,提示外周肱动脉SBP变化可以预测cSBP变化。
(3)SBP与cSBP是两个不同概念,虽然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在对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上要谨慎区分。
(4)对于早期预防和康复心血管疾病,除了本研究内容还应综合考虑生活习惯、工作种类、疾病等因素。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年龄;性别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91-06
近年來,越来越多的人深受高血压的困扰,它可以通过对器官,如心、脑、肾、眼等的病变,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危害健康。而测量血压的准确性是诊断、评估和治疗高血压的预后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日常生活中,血压是通过测量肱动脉压来确定的,然而,在真正意义上的血压应为升主动脉压力,即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 pressure,CAP)。事实上,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二者并非完全平行。CAP和周围动脉压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存在生物放大效应,从而外周肱动脉压不能完全的替代更不能等同于中心动脉压。2009年,ESH(EuropeanSociety Of Hypertension)高血压指南已经多次明确的规定CAP和CAP增益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CAP预测心血管事件优于外周动脉血压,但国内现阶段采用无创方法研究中心动脉压力指标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国内研究已经证明了日本公司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无创测量得到的CAP与有创检查得到的CAP一样可靠、准确,本研究采用这种仪器对济南市居民中心动脉压测量,分析CAP、AI指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指导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济南市历下区279名(男124名,女155名)市民自愿参加测试,平均年龄57.8±25.1岁,范围在20~89岁。按年龄分成6组,20~29岁36人(男24人,女12人),30~39岁41人(男15人,女26人),40~49岁49人(男26人,女23人),50~59岁的51人(男16人,女35人),60~69岁的54人(男22人,女32人),i>70岁的48人(男21人,女27人)。志愿者平时未规律运动或一周1次运动,运动时间少于1h。检测时间在2014年6月和2015年7月。
1.2测定方法
测试仪器为日本Omron Heahhcare公司的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早上9点~11点,受试者安静坐于凳上,左右手前伸放于测试桌上,手腕与心脏处在同一高度。受试者保持平静,放轻松,不要移动。测量人员将袖带平整的缠绕在受试者右上臂肱动脉测量血压,主要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第二峰值收缩压2(systolicblood pressure 2,SBP2)和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搏传感器探头固定在受试者左手腕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测中心动脉收缩压(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cSBP)和桡动脉AI等。桡动脉AI=(SBP2-DBP)/(SBP-DBP),它是应用于桡动脉的四阶微分方程自动计算出来的,通过操作检测仪面板进行测量,并打印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Pearson相关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cSBP、AI的相关因素,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1cSBP、AI的影响因素
将cSBP、AI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心率、SBP、DBP和PP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心率、DBP、SBP、PP是cSBP的相关因素,而性别、SBP和DBP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见表l。
年龄、性别、心率、DBP是AI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是最主要的因素,见表2。而SBP与AI无关,PP的非标准化系数=0.165,标准系数=0.164,p=0.121,p>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性别与cSBP、AI的关系
男性和女性在年龄、SBP、DBP、PP、cSBP、AI、心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年龄与cSBP、AI的关系
表4可见,70岁以下的女性cSBP高于男性,而所有女性的AI均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差异。
表5显示,男性的年龄与cSBP呈正相关,cSB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70岁以下的女性,cSBP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龄与AI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即A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2.4SBP和cSBP、AI的关系
SBP与cSBP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性。男性:r=0.932,女性:r=0.905,p<0.001(图1、图2)。SBP与AI之间也有相关性,但远没有SBP与cSBP之间的相关性强。男性:r=0.231,p=0.112;女性:r=0.121,p=0.421,没有统计学意义。
3分析与讨论
CAP是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根本,是心血管的重要危险因子,与肱动脉压相比,是更强的预报因子对于发生心血管风险。CAP波形由心脏收缩引起的一个收缩波和心脏射血后向前输出波在阻力小动脉部位产生一个反射波在收缩晚期或舒张早期重叠融合形成。因此,主动脉根部承受的侧压力是左心室射血的压力负荷与外周阻力共同形成的。CAP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还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反射波位置时程和幅度相关。
CAP可分为升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即中心动脉压,cSBP)、舒张压和脉压。cSBP由前向压力波(左心室搏动性射血产生)和回传的外周动脉反射波两部分组成。前向压力波形成收缩期第一个峰值(P1);反射波是前向波在传向外周动脉时,由外周动脉向中央大动脉和心脏反射回来产生的,可与前向压力波重合形成收缩期第二个峰值(P2,即cSBP)。反射波压力又称增强压,增强压的大小可用AI表示,主动脉的AI=(第二峰值收缩压cSBP-第一峰值收缩压cSBP1)/PP,桡动脉的AI=(SBP2-DBP)/(SBP-DBP)。增益指数(AI)是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标志之一。
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等具有独立相关,在决定终点事件方面也更加优于外周血流动力学。本研究检测济南市民的CAP,将cSBP、AI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心率、DBP、SBP、PP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性别、心率、SBP、DBP、PP是cSBP的相关因素,而性别、SBP和DBP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年龄、性别、心率、DBP是AI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是最主要的因素,SBP与AI无关。这结果与McEniery研究4001名健康的英国人群所得结果是相符合的,也与程苏畅研究高血压人群中的结果大致相同,但对于DBP对cSBP和AI,PP是否是AI的相关因素,由于研究方案等因素的差异,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心率是cSBP和AI的相关因素,这在Williams B和Kohara K等人的研究中都被證实。随着心率的加快,收缩期射血时间将会缩短,而前向波与反射波的重叠较少,反射波幅度减小,从而cSBP和AI减小。一些研究认为,女性cSBP和AI高于男性。程苏畅等在321位高血压的研究对象(年龄≥35岁)测得女性cSBP、AI均显著高于男性。Gatzka等在高血壓人群中也测得女性的AI高于男性,Roman在研究高危人群时也得到相同的结论。McEniery研究4 001名健康的英国人,也测得女性AI高于男性,Mitchell研究667名健康的美国人群均得到一样的结果。梁晓惠等对559名正常维吾尔族人群(男性251名,女性308名,平均年龄为44.95±11.87岁)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检测分析AI,也得出女性AI值高于男性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女性身高比男性矮,心脏和反射点的距离近,回归时间短,产生收缩期第2压力高峰波大,导致cSBP升高,当然这还有待验证。但本研究结果女性虽然有高于男性的趋势,但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本研究发现年龄和cSBP、AI呈正相关,这与程苏畅研究高血压人群、梁晓惠研究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和Mitchell研究健康的美国人群得到的研究成果是一样的。梁晓惠等AI发现与年龄相关性(男:r=0.548,女:r=0.405,p=0.05),而且在校正其他的影响因素后,AI与年龄之间仍然呈正相关关系(男:r=0.182,女:r=0.234,p=0.05),而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相关性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的异常,造成动脉壁血管内膜增厚,弹性大动脉的弹力层结构重新排列或断裂,动脉壁的增厚、硬化、弹性下降引起压力波形改变,使反射波形成位置提前,传导加快,叠加在中心动脉收缩晚期,使收缩期心脏负荷增加,cSBP和AI增加。
尽管SBP与cSBP是两个不同概念,研究认为cSBP才是评定血压的真实指标,因为它与心血管疾病更为密切,但从检测的操作和普及性来说,SBP要优于cSBP。而且临床上CAP的参考范围尚未明确,高血压指导用药仍参考外周血压,因此SBP和cSBP的关系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证实外周SBP与cSBP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男性:r=0.932;女性:r=0.905,P<0.001)。肖亮研究未患动脉硬化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43.5±10.3岁),有创SBP与有创cSBP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肱动脉压能较准确地反映中心动脉压的真实数值。
研究表明,从主动脉到外周动脉,血管直径逐渐减小,管壁僵硬度逐渐增加,动脉SBP逐渐升高,沿着动脉树丛,从cSBP到外周SBP可升高10~35mmHg,而DBP仅轻微降低,它保证了血流前向流动的动力。这种在主动脉和外周动脉之间出现生理性的脉压放大现象在年轻人和非高血压人很明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动脉的僵硬度也升高,脉搏波速度加快,反射波反射点前移,即从舒张期前移至收缩期,引起cABP升高,DBP下降,使cSBP到外周SBP的脉压减小。这种改变可使左心室射血负荷增加,从而使左心室肥厚,而DBP降低可减少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易引起心肌缺血,增发心脏事件的几率。但是外周动脉也会发生硬化,如颈动脉、四肢和内脏动脉的粥样硬化,或阻力微、小动脉收缩痉挛,使壁/腔比值增大、内径缩小,也会明显增强反射波,使其在收缩期叠加的幅度明显增加。总之,影响cSBP的因素很多,甚至有些叠加一起相互作用,造成心血管疾病。那么,找到简单方便的血压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血压有昼夜节律变化,有长期生活习惯或即刻情绪的影响,随时检测可以预防和治疗。
4结论
(1)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与性别、外周SBP相关最大,提示对CAP的研究要考虑性别因素。
(2)随年龄增长,cSBP和外周血管阻力均增加;不管年龄和性别,外周肱动脉SBP与cSBP的显著性相关,提示外周肱动脉SBP变化可以预测cSBP变化。
(3)SBP与cSBP是两个不同概念,虽然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在对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上要谨慎区分。
(4)对于早期预防和康复心血管疾病,除了本研究内容还应综合考虑生活习惯、工作种类、疾病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