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重镇兰州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我多次的西部之行中,去的次数最多的城市应数兰州。因为西去敦煌、新疆要过兰州,去青海西宁、宁夏银川,兰州也是必经之地。
  记得1983年冬天,第一次去兰州。那是中国作协文讲所第八期招生,三天的考试,弄得头昏脑胀,一切扔开,且去寻访古迹,叩问市井。
  先上白塔山,登高眺望,俯瞰兰州,只见黄河西来,穿城而过,浩浩荡荡一河大水,波光粼粼一河银光,携风挟雷,奔腾而来,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其实,兰州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就是气势。兰州是一处盆地,这个盆地四面的高原都非同小可,它们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各自代表着一个气势磅礴的世界。我甚至怀疑在远古时期,它们原本就坚不可摧地连成一片,后来,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日夜咆哮的黄河才把它们割裂开来,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黄河冲出的兰州盆地长达百余公里,中间又被柴家峡和金城关峡分隔为河口、西固、兰州三个河谷平原。整个兰州市区便一字长蛇阵般摆布在这带状的平原之中,黄河则如一条巨龙游弋其间,使得兰州成为中国西北部最有生机的城市。
  
   二
  
  兰州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秦、汉、隋、唐定都长安,丝路畅通,往返商贾西出长安后,无论道分几岔,兰州都为交会之处。然后,或西出阳关,或北去宁夏,或南至青海,均需从兰州休整出发。故早在西汉,兰州便设金城县、郡,故兰州有“金城”之谓。汉时抗击匈奴,唐时戍边守关,兰州均为途中补给重镇。位于今天兰州市区的五泉山就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大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在此驻军,因缺水,士兵疲竭,霍去病深为焦灼,祈祷上苍赐水,其心诚意恳,结果,霍去病“著鞭出泉”,用马鞭连掘五泉,水涌不已,将士疲惫顿解,士气大振,一举大破匈奴。
  至今,五泉犹存。后经历代修祠建庙,植树造林,绿树相映,泉溪丁冬,殿宇轩昂,气象宏伟。尤其是800年前所铸之泰和钟,体高9尺,口阔2米,重达万斤。其体雄伟,其声洪亮,每日清晨,钟声在山崖河谷间回响,经久不绝,“古刹晨钟”素为兰州美景。
  白塔山临黄河耸立,锁金、玉两关,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必经之处,也是拱卫兰州的军事要冲。山顶白塔为元代所建,是佛教东传的产物,曾遭地震,岭塌地裂而塔屹立不动,人皆称奇。白塔山附近还有元昊台,为创建西夏国的皇帝李元昊所命名。台下黄土厚达300米,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白塔山下、滚滚黄河之上,还有一座久享盛誉的黄河铁桥,是通往西域和青海的必经之道。早年,这里是著名的古渡,汉时开通丝路、商贸驼旅,唐代王维、岑参、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元稹等众多边塞诗人也是由此西渡。或许,正是由于与黄河贴近,感受到了黄河那种雷霆万钧之力,诗人们才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叹与描摹。
  明洪武年间这里曾修有铁索桥,碗口粗细的铁链飞架黄河,成为万里黄河第一桥。在当时的条件下,共历30年才完工,取名镇远桥,历经明、清两代,400年之久。现存黄河铁桥为1909年建成,是继1907年在上海苏州河上建成的外白渡钢桥之后,国内第二座跨越大河且能通汽车的现代化桥梁。铁桥曾于1954年加固,沿用至今,不失风采。
  
  三
  
  汉唐时期,兰州作为丝路重镇,驰驿奔诏,商旅络绎,几度繁华。仅兰州市区便有唐建寺庙两座,一为庄严寺,一为大佛寺。庄严寺正殿观音画像姿容端庄,所披衣裙轻薄似能透体,足以体现唐代丝绢之精美。此画据说出自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手笔。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顾颉刚先生1938年在西北考察时,在其著作中记载:“大佛寺中,有大佛一尊,乃唐贞观年间所塑,容貌极宽博。寺内藏有明藏经书五千四十八卷。寺内还有法轮一座,层层宝盖涂以金。”
  顾先生还记载了兰州庄严寺三绝:“一为壁画观音像,相传吴道子笔,在殿面前,其像以幔蔽之,女像而面极宽阔,与南方所塑观音不同,所画手法极佳,带一金钏,诚所谓兜罗锦。一为门外横匾,乃元李溥光书‘敕建大庄严禅院’,字体酷似鲁公。一为塑佛像,停匀生动,衣褶细叠,临风欲举——所谓画绝、写绝、塑绝。”可惜原画今已毁坏,连庄严寺也面目全非了。
  兰州城中古迹还有明代肃王府,后来成为陕甘总督驻节之地。林则徐流放新疆时过兰州,曾来此赴宴,在其《荷戈纪程》中这样记载:“其署后院甚宽阔,连及北城,之上有楼曰‘佛云楼’。登楼望北岸诸山,俯瞰黄河,眼界颇佳。”之后,左宗棠坐镇陕甘,又对此进行过扩建修葺,亭台池榭布置得体,加之百年巨树浓阴遮罩,登楼眺望,远从天际奔腾而来的黄河就在窗下奔流,造成一种磅礴的非凡气势。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作家张恨水来
  兰州参观完陕甘总督府后说:“这个地方,在全国也是精华的一部。”
  
   四
  
  最为兰州这座丝路重镇添彩的当然要数黄河。从地理学上说,无黄河即无兰州,正是黄河造就了兰州这块长达百余公里的带状盆地。因黄河水泥沙压碱,浇灌后土地肥沃,历代沿岸群众都用黄河水浇地。黄河流经兰州一段有近百架水车,巨大的木轮在黄河激流冲击下携带着水花,昼夜不停地转动,在蓝天、黄河之间倒映,形成一道壮阔无比的风景。
  黄河沿岸的林阴处是寻常百姓游乐的地方,有茶座和民间草台班秦腔。最让兰州受益的,除了黄河,还有丝绸之路的千年文化积淀,兰州不产桑蚕丝绸,清时,左宗棠还说“陇东为天下甲苦”,然唐代则是“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这是因为丝路畅通,商机使然。这就留下了文化记忆,典型如《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均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全国也无出其右者。当然,兰州也创造了属于今日的辉煌。
  多次兰州之行,给我印象至深的是这座丝路重镇面貌的日新月异,每次来都让人大吃一惊,街道大幅拓宽,高楼成片林立,尤其是沿黄河建成的长达40公里的滨河大道,开阔平整,两边林阴如带,入夜霓彩闪烁,一片璀璨,映入黄河,滚滚东去,真让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黄河岸边,水车、奇石、林带不绝,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和游客休闲观赏,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尊出自女雕塑家何鄂之手的《黄河母亲》雕塑了。
  雕塑用的是黄色的花岗岩,与四周黄土高原和滚滚黄河保持着一种自然的和谐,年轻的母亲正哺育着自己黄皮肤的孩子,母亲端庄秀丽、慈祥坚强,孩子健康顽皮、憨态可掬,深刻表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一寓意和主题。整座雕塑粗犷与细腻结合,两个人物相互衬托,堪称达到经典般完美的艺术雕塑。人们称赞大型雕塑《丝绸之路》展示了古城西安的汉唐风采,那么这座让人百看不厌的《黄河母亲》也给“丝路明珠”兰州增添了一道夺目的光彩。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权德舆,曾主盟德、宪两朝,三掌贡举,拔贤良,擢进士七十有二。其诗文俱佳,风格雅正,众体兼擅,有诗文集50卷行世,时人誉为“一代宗匠”、“文坛宗师”。在中唐诗风过渡时期,权德舆是起关键作用的核心人物。本文对其生平及诗文创作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权德舆;生平资料;诗文创作;意境说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局主办,携七地(市)旅游局、区内部分旅行社、宾馆共同参与的“冬游西藏、别具一格”大型巡回促销,于11月8日在羊城广州落下帷幕。本次活动自10月27日在昆明2011
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样方法分析在不同绵羊载畜率下草地的α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的变化,探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放牧利用下α多样性对载畜率的响应。结果表明:物种数和α多样性指数随着载畜率的升高而下降。放牧会减少群落非优势物种的相对多度,非优势物种能够反映α多样性。40 m~2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多样性研究的最佳取样面积。种-面积关系以及α多样性指数-面积
冬季旅游资源丰富的新疆,已于2009年12月底正式启动第七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借此拉动冬季旅游市场,恢复旅游信心。
1999年11月20日,盘山县委常委会议室.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正在热烈地进行。十几名班子成员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前情态各异: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凝眉沉思;有的左顾右盼,静观事态;有
党中央提出三年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的目标,东药人却取得了“一年扭亏,两年重新发展”的巨大变化。但东药人说:比这变化更大的是人的观念——
2011年11月11日,由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倾力打造,四川西南铁路国际旅行总社、国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成都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共同成立的成都火车东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营
海州露天煤矿党委“百人宣讲服务团”活动是在煤炭企业普遍遇到困难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它为困难时期解决企业内部矛盾,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