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湘赣省工农银行壹元“永新”券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s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我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的江西省安福县收集到数枚罕见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工农银行1932年壹元银元券。券的正面图案为马克思、列宁头像,背面印“工农银行五大任务”,尤其是采用“亚、欧、非、美、澳”的编号,独具特色。在整理这些纸币过程中,我发现一枚编号为“澳14081”的壹元券,背面左上框内加盖“永新”方形印章,不解其意(图1)。带着这一困惑,在与同好交流时,均未能见到类似的加盖券,故认为是苏区银行工作人员或他人随意加盖上的,未向外界披露。无独有偶,2003年,我又收集了几枚湘赣苏区货币,再一次发现湘赣省工农银行壹元加盖“永新”券。该券编号为“澳14170”,在背面同一位置加盖相同的“永新”方形印章(图2)。
  


  江西省永新县位于赣中西部,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31年8月至1934年8月,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湘赣省工农银行以及省石印局、造币厂一直驻守在永新县。1931年,湘赣工农银行在永新县成立,并于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发行使用面额壹元、壹角两种银元券。现存湘赣省工农银行壹元券,除上述两枚外,再未发现加盖“永新”,或加盖其它地名,如安福、莲花、宁冈、茶陵、攸县等券。那末,这两枚券上的“永新”印章是有目的加盖上去的,还是无意识的随手之作呢?从分析看,后者可以排除。其理由:
  一是苏区对货币的管理十分严肃认真,工农银行行长胡湘因为讲了“银行基金不多”、“自己做花边明洋”,便以泄露“国家机密”处死。因此,不经批准擅自加盖印章或画押,是不太可能。从现存的湘赣省工农银行或湘赣分行的票币上极少出现涂押的现象,完全可以证实这一点。
  二是两枚纸币号码十分接近,两枚“永新”印章的颜色一致,并且背面“湘赣省工农银行”印章的颜色和磨损程度也十分接近,可以肯定两张纸币以及印章均为同一时期的产物。纸币发现来自与永新县相邻的安福县,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可以排除民间私刻加盖印章以及臆造的可能。
  三是“永新”印章加盖的位置固定,操作认真,很难看出随意的痕迹。
  由于湘赣省工农银行银元券存世极罕,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经查阅《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湘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永新县志》、《永新革命斗争史》等有关资料,均无法从中得以证实。笔者从编号比较接近和纸币发行的过程,大胆推测“永新”加盖券,应是湘赣工农银行在永新县发行时加盖的。其原因无法知晓和破解。今提出这一问题,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钱币收藏研究者,从理论和实物上进行研究和论证。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图表、注解、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机监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农机监理作用和地位的基础
一、问题缘起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系列十文铜元,从1912年开始,有多家造币厂生产,而且这些不同的造币厂隶属于不同的省份或政治势力,因此,哪些品种、版别出自哪个造币厂,由于缺乏可靠的档案文献资料,一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种争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存在。随着铜元收藏、研究事业的发展,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看到有价值的专论、专著。唯一可以借鉴的几本目录,也没有给出可靠的答案
Clifford Hewitt was the chief mechanical engineer of the U S mint in 1920 when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requested his service.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主流模式,其组织松散的特性决定了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对合作社成功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机制建设,必须要重视内部制衡,
清代私商设钱铺发行私钞,早在乾隆年间(18世纪)已在个别城市出现,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银两、制钱作为交易媒介愈见不便,在一些地方城市相继出现私商钱铺。因其在解决民间商业交往活动方面有较大作用,民问乐于接受,势难禁止,遂得到清统治者的允准。乾嘉以后,政府对私商钱铺很少干涉,悉听其便,以顺民情。  有关清代私商钱铺方面的史料,官方档案中所见不多,在196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编辑的《中国近
During the second Chinese civil war, three kinds of substitute coins were circulated in the Chuan-Shan soviet base. 1. the 200 cash copper coin of the 15th year
笔者是一名金融票证收藏爱好者,对银行票据情有独钟。最近觅到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铁路运费定额支票(如图)。经查阅有关资料,初步认定,这是一份新中国早期“银铁牵手”的见证。它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同时它还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专款专用的真实物证,值得考究。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积极配合国企系统全面实行经济核算、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国家资金、加速资金周转,相应
近年来,随着钱币收藏与研究的不断扩大、深入,作为现金兑换券的银行存单、支票、汇票等被视为人民币系列收藏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和重视,且不时也有一些珍品浮出水面。今年6月初,我在贵州觅得一套6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部队专用定活两便定额存单”,由于未曾见到相关报道,现结合史料对该套存单及有关情况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存单的种类、形制    该套存单共5枚,为5圆、10圆、20
老上海时代的中央造币厂,是在民国九年(1920)开始筹建,原名上海造币厂.但因经费支绌于民国十三年暂时停顿,至十六年北伐军抵沪后方重新复工.次年更名为中央造币厂,正式开铸银
敦煌奠高窟出土的文物有五万多件,这些文献被称为“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古代的学术海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文献中,还保存了大量唐宋时期的饮食资料。这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