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落实英语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笔者试浅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
一、精选上课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当今国内教材特点:强化基础知识,语法为主,内容陈旧,针对应付考试。例如:教材中的人物介绍类文章大多为学生熟悉的著名历史人物,如Karl Marx,Abraham Lincoln,Mother Teresa,Walt Disney,Madam Curie,Alber Einstein等,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等几乎都了如指掌、耳熟能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失去渴望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在当前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用大量的听说代替阅读,把阅读课上成了听说课;二是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了思想和内容,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违反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因此英语教师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的课本中的那些题材丰富、内容新颖、包括现代生活各个方面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文章,或根据学生水平和阅读能力,从课外找一些诸如人物传记、科普文、寓言、童话、小说、广告、图表等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每篇文章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篇章、句式结构,并掌握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如词汇、短语、句型等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在进行语篇教学时从整体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语篇的理解分析,最大量的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再转向部分,同样,各个技能的培养应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而不应孤立的培养某一方面的技能。同时,通过对课文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学习、分析和运用,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总结出语言规律。
二、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养成“用脑思考”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中心已经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弊端,教师充当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学生活动的决定者等,夸大并绝对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而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兴趣特点,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养成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在处理课文或选取课外练习时,可利用问答题等启发手段,让学生讨论引入课文的话题,使他们适度了解话题内容,激发其阅读兴趣,使阅读更具针对性。还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预测即将学习的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激活他们脑海中已有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在阅读中调整已有知识与所获信息,对课文更深入地了解。
三、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随着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的发展,人们发现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复杂和能动的“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充当了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在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培养。在赫伯特·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认为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斯宾塞在文章中还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示范、讲解等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阅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
四、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取、再生和利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网络多媒体技术也逐步成为很多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从信息量极大的网络中精心挑选一些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阅读材料,不断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在学习BodV Language这一课时,笔者就通过互联网找来很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body language图片以及相关材料,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与补充;学习完Famous Women这一单元时,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影视歌明星以及在各个领域中为人类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女性,让学生在阅读她们的资料的同时,从文章中学习她们的精神和品质,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在各个方面也能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从网上下载的材料因其知识性、时效性、趣味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记得: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多帮学生创造一些锻炼自己的条件,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
一、精选上课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当今国内教材特点:强化基础知识,语法为主,内容陈旧,针对应付考试。例如:教材中的人物介绍类文章大多为学生熟悉的著名历史人物,如Karl Marx,Abraham Lincoln,Mother Teresa,Walt Disney,Madam Curie,Alber Einstein等,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等几乎都了如指掌、耳熟能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失去渴望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在当前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用大量的听说代替阅读,把阅读课上成了听说课;二是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了思想和内容,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违反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因此英语教师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的课本中的那些题材丰富、内容新颖、包括现代生活各个方面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文章,或根据学生水平和阅读能力,从课外找一些诸如人物传记、科普文、寓言、童话、小说、广告、图表等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每篇文章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篇章、句式结构,并掌握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如词汇、短语、句型等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在进行语篇教学时从整体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语篇的理解分析,最大量的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再转向部分,同样,各个技能的培养应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而不应孤立的培养某一方面的技能。同时,通过对课文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学习、分析和运用,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总结出语言规律。
二、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养成“用脑思考”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中心已经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弊端,教师充当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学生活动的决定者等,夸大并绝对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而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兴趣特点,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养成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在处理课文或选取课外练习时,可利用问答题等启发手段,让学生讨论引入课文的话题,使他们适度了解话题内容,激发其阅读兴趣,使阅读更具针对性。还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预测即将学习的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激活他们脑海中已有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在阅读中调整已有知识与所获信息,对课文更深入地了解。
三、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随着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的发展,人们发现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复杂和能动的“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充当了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在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培养。在赫伯特·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认为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斯宾塞在文章中还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示范、讲解等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阅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
四、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取、再生和利用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网络多媒体技术也逐步成为很多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从信息量极大的网络中精心挑选一些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阅读材料,不断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在学习BodV Language这一课时,笔者就通过互联网找来很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body language图片以及相关材料,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与补充;学习完Famous Women这一单元时,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影视歌明星以及在各个领域中为人类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女性,让学生在阅读她们的资料的同时,从文章中学习她们的精神和品质,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在各个方面也能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从网上下载的材料因其知识性、时效性、趣味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记得: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多帮学生创造一些锻炼自己的条件,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