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的自我完善和东方哲思

来源 :散文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精神上的追求,在他五十来岁的时候,他写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其他几本经典著作.换句话说,在这个时期他在创作中认识和实现了自我.在这个年龄,世俗的财富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他并不满意.托尔斯泰对余下的生命产生了疑问,他自问:就算他拥有这些财富,那然后呢?就算他能比世界上所有的作家得到更多的荣耀,那然后呢?生活的虚无在托尔斯泰的生命中逐渐成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他拥有很多的时候,他也不停地在自我怀疑、自我否认,直到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托尔斯泰后来的生活中不止一次发生,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继续学习、阅读、写作.在日记中他经常提到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在日记里分析和解释他们,比较判断和提出疑点论点,后来他还翻译并出版了中国古典哲学著作《道德经》.
其他文献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富有较多神话传说的先秦典籍,其中包含有山经、海经两大部分的内容,涉及山川河道、药物、民族、祭祀等多方面的神话传说,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神话、民俗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叔叔为登上王位,谋害哈姆雷特的父亲并诱娶其母,获知真相的哈姆雷特运
  固体发动机装药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危险品,必须妥善处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固体发动机装药安全销毁与再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航天四十二所在此领域研究进展
《飘》就像是一面光可鉴人的明镜,在战争的波澜壮阔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之中映照出社会转型期的精神阵痛,使读者得以窥见美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作者对于文化更迭的思索成果.值
随着现代社会整体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越来越多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学理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观念多样化、文化理论多元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发